近三年廣東普通院校第一次組檔?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也來湊點熱鬧,說說我那個年代的舊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近三年廣東普通院校第一次組檔?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也來湊點熱鬧,說說我那個年代的舊事。
我這裡說的當年,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半期了。當時,是高考前先填報志願,然後再考試。出了分數,無論好壞,都不是自己能掌握了,除非是考得非常好,就會有錄用你的學校的招生老師聯系你,看是否變更之前填報的志願;又或者是剛好在分數線附近,招生老師降分調檔,可能也會電話聯系,是否有興趣讀某某學校某某專業等等,尤以師範類為多。
當年Top2的T大和P大,在廣東也算很有吸引力,但也未必所有人都願意去。比如我中學有位高我一屆的師姐,标準分大概750多,是夠不着T大的調檔分數線的,T大願意錄取她但專業要服從分配,她就拒絕了。她後來應該是去了讀當時熱門的金融或者外貿之類,還去什麼T大的和尚班讀工科專業呢。
所以有些人能“撿漏”去很不錯的大學,比如我有同班同學的标準分,剛好是當年理科第一批的分數線,就被錄取去了哈工大,可見哈工大在廣東多麼的不受待見了,雖然敢報這個學校也說明自己不算差。但他其實是個高考移民,來自中原大地,考前三個月才過來的,所以填志願時敢報去那種廣東人望而生畏的苦寒之地讀大學。當然,我之前的文章《6.被送去東北的人們》也說過,我家鄰居還在黑龍江呆了二十多年回來的,隻是情況比較特殊。
以我自己的經曆,說一下當年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報考北方的高校。其實我主動跑去北京讀大學,在不少人看來也是有點驚訝的。
第一是洗澡的問題。
可能聽起來有點無厘頭,但是當年的條件确實“艱苦”。很多人都知道兩廣或海南一帶的人們,每天都會洗澡(沖涼),即使冬天也一樣。所以某年春天實習期間,我去華南理工找高中同學,他們宿舍樓的沖涼房裡鬼哭狼嚎,我很詫異,但是同學說習以為常,冬季寒潮來臨的時候更誇張,各種歌喉的展示。而所謂“純正的”廣東人,又特别在意自己每天都洗澡,并且堅決說不能像女同學那樣打開水回去洗。
到了北方則不一樣了,想想即使宿舍樓有暖氣,大家也不可能用自來水洗澡(夏天北京的自來水特别涼,也不太好沖澡)。所以大家都買澡票,去學校的公共大澡堂洗熱水澡。對于習慣了一個人沖涼的廣東人來說,最難受的就是四五個人光着身子圍在一個水龍頭下輪流淋熱水!我是個男孩子也受不了,更不用說部分的女同學了。當然大家的素質還是很高的,比如用打濕了頭發,就自動走開,自己在旁邊,用洗發水洗出一頭的泡泡,然後别人也會讓你過去沖洗幹淨頭發,而自己洗了頭發,再自動走到一旁搓身子去。
我第一次去大澡堂的時候,内心的确掙紮了很久,但是沒有别的辦法,當時軍訓,一身臭汗,也不能不洗,就硬着頭皮。補充一個細節,我在文章《31.記憶中的雪》裡也說了一下,洗澡後從公共澡堂回到宿舍,我的頭發就結成冰了,手指敲硬邦邦的,最開始的時候覺得驚訝和有趣,以後就無感了。
學校洗澡環境的真正改善,都是我畢業後的事情了。新建的四人宿舍有熱水可以洗澡,可憐我之前七年都是去澡堂。
第二是語言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聽、說普通話都不會有什麼障礙吧,不過廣東省在中小學大規模推廣普通話,應該是1993年之後。很多老師,特别是本地老師,非語文類的老師,說普通話還是有點結結巴巴的,偶爾發音念錯會讓全班哄堂大笑。但是我的老師們畢竟是廣東省一級中學的老師,即使說得不好,也有勇氣堅持說,上課時大家才開始習慣用普通話。當年也有很多兩湖和江西的老師到廣東的中小學來工作,提高大家的普通話水平。而我自己,則是連續看了兩年多的新聞聯播,才算是聽的方面沒什麼問題。大學讀到第三年,别人才跟我說,你的普通話沒有什麼口音了。
如果大家問:在同一個國度裡,語言關有這麼難過嗎?我給大家舉一個本系教授的例子。他上學比我早多了,來自廣東某著名的僑鄉。他說剛上大學的時候,第一學期的學習成績比較一般,多門主要功課成績參差。輔導員就過來宿舍專門找他談話,說你進學校高考分數非常高啊,特别是英語幾乎滿分的,平常看你也很用功,怎麼現在成績不算好,而英語也隻能得個“良”?
于是教授就和輔導員說,因為上大學之前在中學就沒有人講普通話的,他上課時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話,即使标準普通話都跟不上,更不用說那些帶口音的了,所以他全靠看書自學,成績各科就有好有壞。而生活方面,則在慢慢學和别人交流。大家或許能猜到,上面的“大一新生”和他的輔導員的談話,基本上全程用的是英語。
第三是飲食方面。
以前我有種誤解,以為北方人都是吃饅頭的,但其實大部分的北方同學,說他們吃米飯為主,因為家裡做面食包括饅頭太費時間了。我也曾經連續吃過兩三周的饅頭,當時有點窘迫,收到父親彙款之前,就每頓飯在食堂花5毛錢打2個饅頭,再打一份6毛錢的有點肉沫的菜,慢慢撕下饅頭片,卷起來送入口吃。這饅頭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我對苦堿味有點敏感,也一直沒太喜歡。學校食堂不是每天,但時不時也有金黃的玉米餅賣,第一次看到時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了一份,大概三四厘米後蒸熟但有點幹硬的玉米餅,吃起來怎麼那麼粗和難以下咽啊!我對玉米餅的不好看法,直到去了一個同學家裡吃了做出來的玉米餅和熬的玉米粥(大碴粥),才有了改觀,贊不絕口。
不習慣的,主要是那時吃不到新鮮的綠葉菜。食堂裡有菜葉的可能是大白菜了,我就在食堂外面看到師傅在剁菜,和我小時候在家裡剁豬菜的姿勢、手法和動作完全一樣,更增惡感。
到大三時,突然發現食堂新增了麻辣燙這個窗口,可以讓師傅選幾種菜,比如油麥菜、平菇、豆芽、小白菜、豆腐等,還有一些肉片、火腿腸等燙熟送飯,高興壞了。于是就有了我在食堂裡一面流淚一面笑着吃菜的滑稽樣子,同學說第一次遠遠看到了,都不敢走過來。不過強化“鍛煉”後,吃辣再也不犯愁了,直到回了廣東工作,才又退化。
但要肯定的是,食堂裡的小鍋大白菜羊肉片,以及大塊肥牛飯都非常好吃,盡管有些同學說膻味太大了,而我則無感。
上面三點,現在的人們包括高中生,應該完全不會覺得是問題吧?加上交通方便不用火車硬座哐當二三十個小時,以及通訊手段發達随時聯系别人,我真羨慕他們有那麼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條件!隻是,他們考Top2的難度,也不知道增大多少倍了,比如聽說最近幾年,通過高考分數去T大和P大的,都要全廣東省前100名,對應了超過70萬的高考學子。即使實際招生的數量不止于此,但其他的名額都被各種自主招生方案用去了。在這一點上,我不羨慕他們,還是當年的我們幸福 ^_^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