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

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9 02:38:18

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很大的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比較孟子與荀子教育思想的異同)1

荀子孟子教育思想相同點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很大的區别:

(1)共同點

首先,在教育作用問題上,孟子和荀子沒有什麼分歧,二者都重視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中的作用。孟子認為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賦的善端加以保持、培養、擴充、發展,或把已經喪失的善端找回來,啟發人們恢複天賦的善良本性,使之成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會作用則是“行仁政”、“得民心”。他說:“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認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統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過講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人倫”規範,普遍提高民衆的仁義道德水平與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習俗,天下也就“歸仁”了。

荀子也是高度重視教育的作用。他認為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着“化性起僞”的作用。他指出凡人都可以通過“化性起僞”,改變自己的惡性,化惡為善,而成為君子甚至禹那樣的高尚人物。荀子主張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是環境的作用,因而,化性起僞是環境、教育和個體努力的共同結果。

其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上,而這也有相同的見解,即都認為培養統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并且都強調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方面。

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所謂的“人倫”就是五對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人倫”的教育目的決定了他的教育内容是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體。孟子認為仁義禮智的基礎就是“孝悌”。以倫理道德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為倫理道德基礎的教育,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重要特點。這一點,與荀子的要求教育培養推行理法的“賢能之士”的教育目标是不沖突的,而荀子整理“五經”為教育内容,與孟子“孝悌”的教育内容更是一脈相承。

(2)不同之處

首先,在人性論上的分歧是二者最大的區别:

孟子肯定“性善論”,認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這四個“善端”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因而從理論上講,人人皆可為堯舜。但是,僅有這些“善端”是不夠的,必須加以擴充,使之達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為聖人。相反,由于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人們的“善端”受到破壞,心靈遭到“陷溺”,就會成為小人、惡人。

荀子學說中最突出的是與孟子“性善論”相對立的“性惡論”,他認為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後天人為的因素。他說:“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僞。是性僞之分也。”這就是說,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性”,而後天習得者為“僞”。荀子指出孟子所說的人性善,實質上是“僞”而不是“性”,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而人的善德是後天習得的。這一點較孟子的“良知”、“良能”具有更多的唯物主義色彩。

其次,由于哲學觀和人性論上的區别,導緻孟子和荀子在教學思想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孟子主張“内發”,而荀子更傾向于“外铄”。在學與私的關系上,孟子比較強調“思”,主張深造自得,專心緻志;而荀子更提倡“學”。孟子的這種觀點是受其唯心主義思想影響,誇大“思”的作用而忽視“聞見”,過多強調理性認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