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來,我在B站火了。”
最近,越來越多的幾百粉甚至幾個粉的素人UP主們,發出這樣的感歎。
他們或是宿舍閑着無聊的學生,或是深夜吐槽甲方的打工人;
他們或是成功掀起一陣B站求偶熱潮,或是成為連小學同學、老媽都從網上看到的社死對象。
在這類視頻下面,最熟悉的評論是“好消息,是從首頁來的;壞消息,是從首頁來的”,透露出“幸災樂禍”的圍觀精神和狂歡氛圍。
最常見的彈幕,則是“助力每一個夢想”。
2021年,B站Z世代(25歲以下)占比就高達80%,遠高于其他視頻平台(抖音28%、快手29%、西瓜視頻18%)。
Z世代作為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越來越将B站視為大型的“年輕人廣場”。
這些沖上熱門的Z世代素人,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成為平台明星;也是這些年輕人在流量場裡,擁有前所未有的被百萬乃至千萬人圍觀的“驚喜”體驗。
但出圈之後,這些素人又會很快歸于沉寂。是素人創作能力不行,還是B站沒有意識去培養素人UP主們?
在這背後,B站又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你永遠想不到,
不到百粉的UP主是怎麼火的
從朋友圈到微博,經常會看到“清庫存”的文案。
公開化的雲存儲,已成為互聯網平台的一大功能。
如果說小紅書博主的存貨,大多是美美的生活方式展現的圖文。那麼,在B站的學生們,他們最大的存貨就是作業和寝室日常。
UP主@小李不是禮的B站賬号,平時就隻發一些作業視頻和寝室姑娘們日常。但在4月11号這天,她和同學拍的模仿《唐人街探案》片段的作業視頻,徹底火了。
434w播放、43w點贊,這妥妥是B站頂流水平。
由于模仿的過于超越,以至于評論感歎:“原來《唐人街探案》才是翻拍啊。”還有評論調侃:“這活整的不比擺大(百大)好。”
UP主@活潑一陣,是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大一下學期時,他把自己的實踐作業随手上傳到了B站。
在作業中,他以解說的身份,将室友們考試前夕拖延複習的日常,生動形象地演繹成了一場“拖延症争霸賽”現場實況。
比如打遊戲的說着“再來一局”,結果變成了“億局又億局”。還有邊吃零食邊刷B站的室友,也頗有競争優勢。
由于解說專業、内容有趣,且話題直戳當代年輕人的痛點,引發了大量共鳴。
原本幾十粉絲的UP主,隻發了這一個視頻,播放就超過220w并沖上熱門,評論區也是一片玩梗的歡快氣氛。
當然,要說“出道即巅峰”,還要數這位隻有3個粉絲的00後UP主@米酥i。
因為一條作業完成了課堂使命,占内存又不舍得删除,就上傳到了B站。題目也很直白,《因為沒人看,我才敢發上來的》。
但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視頻很快以沖上天際的數據,将小UP主驚醒,直接在411宿舍群裡直呼“要逃離地球”。
最終,這條視頻以接近千萬的播放量,成為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
視頻内容很簡單,就是記錄了411宿舍裡,六位素面朝天的普通女生嬉笑打鬧、劃水瘋癫的上課和宿舍日常。
據UP主回憶,“那天清晨6點15分,室友躺在床上打開B站,準備看一看劉亦菲的絕美混剪,卻在首頁上看到了另外兩個室友的照片。”
她一開始以為自己沒睡醒,揉了一下眼睛,發現照片還在那,就以為是手機屏幕出了問題。
等到她反應過來,随着一聲“哈哈哈哈哈哈”,全宿舍都被驚醒了。
那一天,所有人都很激動。
激動之外,社死也是這些素人UP主們常遇到的“爆火煩惱”。
UP主@老變駱某态把自己初中時跳的新寶島視頻傳到了B站,初衷是“等自己老了之後發給孫子看”。
結果沒想到,高中的他提前遭遇了“社會的險惡”。上百萬人次的圍觀,讓他在作為觀衆的班主任面前,有些不知所措。
這類模仿新寶島而火的“社死人類”,在B站簡直可以拉一籮筐。且熱門播放量數據都不錯,最低也有100多萬,最高竟然達到1400w。
其标題則充滿了flag的味道,有點像B站的新晉流量密碼。
類似的還有“一個贊一份試卷”、“一個贊一次引體向上”等挑戰類話題,也是熱門備選題材。
除了整活社死,求偶和吐槽也是B站素人UP主們意外上熱門的選項之一。
3月17号,一則“清華男生卑微求偶”的視頻,在B站引發了現象級的傳播,各類呼應的自我介紹視頻層出不窮。
由于UP主本人的名校光環和可愛表現,甚至讓這個視頻出圈傳播,也引發了一輪争議。
UP主@我才不是豬u更為“彪悍”一些,直接以《B站的各位單身男同學們聽好了》為标題,霸氣尋偶。
這一視頻,不僅收獲1344w的超高播放量,最高時還登上全站排行榜第2名。評論區裡,各類女性用戶也大膽開麥,廣發征友信息。
相比這份甜蜜,有的UP主卻是牢騷滿腹。
UP主@-戚戚戚- 是一名法律史專業的研究生,大家都知道曆史學應用比較小衆,而法律史就算得上是“小衆裡的小衆”。
由于專業比較冷門,他忍不住拍了個吐槽視頻進行傾訴。
但沒想到,吐槽很快引發了圈内大量共鳴。連一些高校的名師大佬也紛紛轉發,最終傳到了UP主的導師面前。導師親切地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才讓他轉憂為喜。
UP主@脆椰椰大王的吐槽,更為潑辣。
《甲方,你睡了嗎?我睡不着》,淩晨四點發出這樣的标題,想必是字字血淚了。
雖然是早被吐槽無數次的劇本:甲方胡亂改需求,打工人心力交瘁。
但火力全開的憤恨,加上膽小謹慎的用詞,讓一個被反複折磨又極度無奈的乙方苦逼形象,躍然眼前。大家紛紛點贊轉發,最終視頻以超過1400w的播放量,登上B站熱門榜首。
與互聯網發展相伴成長的Z世代們,不僅在線娛樂市場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強,其創作意願和創作能力也在同步成長。
由此,創作回報成為他們更看重的價值感象征。
安迪·沃霍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内出名。”
在B站,這一時間延長為了“24小時”。
這些素人UP主們,憑借着年輕人的生活特征、引發圍觀的焦點話題和熱門運營的偏好權重,幸運而成功地一夜成名。
數據顯示,2021年Q4,B站用戶月均互動101億次( 116%),用戶日均視頻播放量22億次( 80%),B站俨然成為Z世代們集體狂歡的網絡廣場。
同時,B站活躍的創作者已經超過1200萬,月活UP主超300萬( 58%),月均創作視頻總量近1,100萬( 83%)。
想要從大量的機構團隊賬号與頭部UP主環繞的流量叢林裡,嶄露頭角,并非易事。
而這些“沒有期待,發着玩兒”的素人UP主們,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讓B站流量傾斜如此明顯?
素人變流星,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在一次演講中說:“從我們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到今年3月在香港上市,我們搭建了一個樂園。所有年輕人來了這個樂園之後,他會告訴更多的人這裡很好,他們在這裡吃喝玩樂住,這就是B站。”
哔哩哔哩,已然成為00後的蹦迪廣場。以至于當代年輕人,如果沒在B站上過熱門,就相當于大媽沒在廣場領過舞。
但上過熱門的素人們,卻鮮能保持“領舞”般的關注度。
比如3個粉絲的@米酥i一夜漲粉2.8萬,算是比較好的開端。但随後,無論是她繼續發布的關于411宿舍的内容,還是開的關于貓咖打工記錄和進校會技巧的新主題内容,都表現不佳,隻有1-3萬的播放量。
除了堅持發視頻但表現一落千丈的,還有大部分爆火之後的UP主們,都因為各種原因逐漸停更,變成一個沉寂的賬号。
從邏輯上看,這樣突然獲得規模流量傾斜的素人們,完全可以向着中腰部乃至頭部專職UP主進發。
但為什麼如此衆多的爆火素人,幾乎沒有一個成為真正的B站明星級UP主,而隻是如同昙花一樣閃現、如同流星一樣劃過?
一方面,B站不缺創作者,也就不會迫切地挖掘素人創作者,成為新晉流量UP主。
對于B站而言,直接挖掘抖音、小紅書等具有持續輸出能力的、已經在平台證明的中腰部IP進行引入扶持,是更成熟的運營策略。
像抖音來的@帥農鳥哥、@山城小栗旬的理發日記和@吳彥祖秃頂版,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而素人本身具有持續輸出和創作意願的也更少,即便運營是手把手,也隻能教一些基礎的元素設計和運營注意點,而很難給到包括内容、定位在内的更為個性化和垂直性更強的指導幫助。
事實表明,這些沒有預料到自己能火的素人,由于正值大學或工作主業等原因,幾乎沒有強烈的意願進行持續輸出。而有意願輸出的部分UP主,也不具備專業的選題能力、人設打造和内容運營手段。
比如UP主@10不緊張因為《巴啦啦小魔仙出編舞啦!!》視頻爆火,播放量高達427w,其随後的舞蹈内容也達到近百萬播放,算是很好的開局。
但由于沒有堅持可愛人設,面對鏡頭緊張,以及内容拍攝淩亂、畫面粗糙等問題,導緻播放量持續下滑。
同樣的,UP主@小李不是禮在新的作業視頻中,選取了不夠經典的片段進行模仿,且群演插入過多,導緻用戶對内容及角色陌生無感,并産生諸多吐槽。
相比之下,UP主@脆椰椰大王算是比較成功的,憑借着穩定的風格和有趣的内容積累了22.7w粉絲,成為中腰部UP主,并接到一些廣告贊助。
但她從3月份停更以來,就進入持續掉粉階段。作品播放量也基本都在1w以下,沒有任何重新煥發活力的征兆。
那麼,為什麼更專業的MCN機構,不來挖掘這些具有潛力和意願的新人UP主進行培養和包裝呢?
可能的原因是,從李子柒到浪胃仙,網紅IP與MCN機構不歡而散的案例表明當前存在的市場亂象,以及網紅産業的畸形觀感與輿論的排斥,不利于這些素人樹立從業的信任與價值感。
同時,這些素人的粉絲粘性不高、熱度消散過快,需要MCN機構迅速反應、提前規劃,挑戰和風險都較大。
不過更關鍵的,即便是MCN也沒辦法估量這些素人的真正價值。
因為素人UP主沖上熱門的密碼,并不在公開的流量場域中,反而具有過于明顯的平台運營痕迹。
秀場模式,
背後是B站的Story Mode大棋
B站董事長陳睿曾經表示:“B站對應的就是年輕人。年輕人喜歡什麼,我們就有什麼。”
2022年,B站決定年輕人喜歡Story Mode。
在B站2021年Q4财報分析 分析師電話會議中,陳睿多次談到:“我們正在拓寬視頻形式,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使用需求。具體來說,我們正在優化短視頻Story Mode,适應用戶碎片化時間。
社區初步反饋讓人興奮,不僅提高移動用戶參與度,還能幫助用戶在平台視頻世界中,浏覽更多PUGV與直播内容。2021年Q4,B站日均使用時長82分鐘,是運營曆史上Q4最高使用時間,日均視頻觀看量飙升至22億,同比增長80%。”
說到底,還是為了用内容多元化的增量,換取内容受衆群體的上漲,無疑反饋出B站迫切的增長、增收焦慮。
2021年Q4,B站MAU升至2.72億,移動端MAU升至2.52億,同比增長35%,成為增長最快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之一。但相比于頭部日活突破5億的抖音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于是,B站開啟了加速内容泛化的進程。但問題在于,内容質量也會随之加速泛化。
特别是,如何對抗算法機制下的,以更低的制作門檻、更粗糙的制作标準和更廣泛的傳播受衆為特征的短視頻模闆泛濫,成為關鍵。
陳睿希望的是:“和抖音比較像,但用起來實際體驗是100%的B站特色。”
或許是為了保持這種節制性和獨特性,人工運營介入成為氛圍維護的手段。但素人的迅速沉寂,則暴露出B站并不需要“具體的素人成名”。
這反襯出另一種尴尬,即機構創作者的擁擠和頭部UP主的占位,讓素人創作者成長為新的明星UP主的空間愈來愈少。于是,素人的長期創作價值,對于平台的可利用性也在縮減。
算法砸碎了上升通道,為了平息創作者的不滿,用運營手段為素人提供一個“秀場”,也成為制造某種意義上的虛假熱鬧的變通策略。
進而,這些素人創作者搖身一變,成為一種平台幕後主導的“達人秀”一樣的節目角色。
通過選取“走運”的素人上熱門,平台為大量的普通用戶營造一種“你也可以火起來”的大衆流行景觀,來吸引用戶對于平台圍觀的娛樂狂熱,并展示出平台的“造星能力”。
對B站而言,可以通過素人秀場,讓用戶進一步熟悉和習慣Story Mode模式的短視頻内容。
同時,這些素人成為轉瞬即逝的流星,而非将流量傾斜給過度打擾用戶的營銷号、網紅号,恐怕也是平台有意無意希望達成的結果。
但對素人UP主而言,過快的爆火,會過度拉高素人創作者的自我預期和價值反饋需求。
自然算法推薦下的增長,能夠讓創作者感受到在平台裡自發生長的創作生命力。但熱門的爆款,來的莫名其妙,則會讓這種運氣在最初的驚喜過後,成為阻撓創作者激情持續燃燒的“夢魇”。
一是創作者摸不到門路,無法找到自身内容獲取大衆吸引力的真正特質是什麼,從而無力做到持續創作,隻能在運氣上“守株待兔”;
二是過快的榮耀,讓自己像流量爆發戶一樣,對後續更低的流量落差缺乏正反饋,進而喪失動力,産生退縮感;
三是,捉摸不定的規則,讓素人創作者感到自己,就像被平台捧起來然後又随手甩開的“工具”,缺乏真正的創作歸屬感和價值感。
這等于提前消耗平台創作者資源與信任,以為當前的熱門運營模式,提供源源不斷的内容補充。
從長遠來看,這對平台創作氛圍,其實是一種潛在的傷害,屬于竭澤而漁的風險。
B站被年輕人托起來,也終究被年輕人的定位束縛。
這同知乎、豆瓣等圖文社區是一樣的問題,用戶群體的集體屬性太強烈、太有邊界,從而導緻增量窘迫、破圈困難、增長停滞、内容局限。
當然,B站仍然是一個年輕的B站。
這得益于,當前視頻内容的生産還處于高速擴張的階段,人們對于視頻内容消費的需求還未實現過量滿足,而視頻創作者也不像圖文創作者那樣遍地皆是。
但在未來,當内容生産的趨勢進一步平穩,過于飽和卻單一的内容社區,必然是要走向不可遏制的沒落,這是B站的危機意識來源。
隻是,B站既想要堅持自己原先橫屏、有長度和深度的内容調性,又想要豎屏、短平快的内容,來創造更多的用戶、時長和營收,由此陷入了一個矛盾的境地。
抖音的BGM風格、快手的老鐵文化,都是以短視頻内容為媒介形成的廣場文化的一部分。
而這背後的一緻性,就在于其“秀場化”。如今,B站作為年輕人生活秀場的定位,開始愈加穩固。
如果B站想要持續破圈,去吸納占比28%的2.84億50歲以上的中老年及其他非B站用戶,秀場模式的擴大化,也就變得不可避免。
或許,某一天你在B站熱門上刷到中年大叔大媽們的生活秀,也并非不可能。
寫在最後
2019年,陳睿在一次采訪中動情地說:“B站增長的動力基本來自于,我希望B站很好的活下去。小國寡民是開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會被堅船利炮幹掉。”
增長,不僅需要新用戶,還需要新内容和新氛圍。
B站用戶是不知道Story Mode的,因為在用戶界面上并沒有進行刻意區分,所有視頻表現在用戶界面上,是混為一體的。
“我一直認為,用戶對内容的消費選擇,是跟着品類與社區氛圍走的,而不是選擇一種表現形式或視頻長短。就像喜歡喝可樂的人,不會在乎可樂是易拉罐裝還是瓶裝,B站用戶喜歡的是視頻品類與社區氛圍。”
他相信,未來Story Mode一定是完全融入到品類内容與社區中,滲透率未來應該能做到超過50%,甚至更高。因為用戶如果喜歡看這類内容,不在乎它是1分鐘還是3分鐘,或者是豎屏還是橫屏。
從“鬼畜賽季”到“素人上熱門”的趨勢上看,B站依賴于主題運營的程度逐漸加深,這是改變過往的将平台内容權重,單方面交給用戶決策的主導邏輯的信号。
鼓勵年輕人暴露自己的生活,形成某種大衆化的刻奇景觀,以為平台用戶提供更多具有新鮮感和沖擊力的内容供給。
并在一夜爆紅的美夢燈光下,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形成“廣場圍觀”和Story Mode内容喜愛的氛圍,是B站的苦心布局。
相應的,2021年抖音賣廣告賣了1141億,快手2021Q4廣告收入再創新高,達到了132億。而截止2021H1,用短視頻模式呈現的廣告,已經占整個互聯網的42.6%。
B站急于吸金,但用戶培養卻需要“小火慢炖”。快與慢之間,是B站與年輕的素人UP主的蜜月期。
隻是,B站期待的終點,在年輕人眼中是否屬于“變質”的背叛,就是新的問題了。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來源 | 三節課
作者|遊人
編輯|遊人
·END·
别走~
親愛的合作夥伴,終于等到你!
三節課近期将舉辦多場大型品牌、營銷類活動,
傳播将覆蓋三節課全域媒體影響力,将累計觸達:
全網行業從業者2000萬 人次,累計曝光3億
現誠邀合作夥伴~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團隊也想加入一起搞事情,
聯合舉辦、宣傳互推、禮品贊助等多種形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