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18 22:05:58

​德國總理訪華後不久,“家在中國”的BMW寶馬集團又出招了。

11月11日,寶馬全新動力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沈陽舉行,根據協議,寶馬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将再投資100億元,啟動對其動力電池項目的擴産。這也是繼今年6月投資150億元落成的華晨寶馬裡達整車工廠之後,寶馬在中國市場的又一大手筆投資。

而此時,距離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跟随德國總理訪華團抵京,僅過去一周時間。而在更早的今年4月份,華晨寶馬剛剛完成大東工廠的産品升級項目。兩年前,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二期項目正式投産竣工,其生産的動力電池目前已經廣泛搭載在BMW iX3和BMW i3這兩款國産純電車型上。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1

有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在過去12年裡寶馬及其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已經累計在沈陽基地總投資超過830億元,這一額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遠超目前在華經營的其他德國車企在同時期的累計投資額度。寶馬為何敢于在中國市場持續落地大手筆投資?因為寶馬堅信,電動化時代的智能汽車未來,就在中國。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寶馬“家在中國”戰略的總設計師高樂就認定:“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出行的發展。我們果斷采取行動,提升沈陽生産基地的動力電池生産實力,以滿足中國客戶對寶馬純電産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寶馬旗下的國産BMW品牌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65%。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2

純電動銷量暴增,一方面是中國豪華純電動車的需求正在被快速激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寶馬在華電動車銷量基盤不大這一客觀事實。但考慮到“機會隻垂青有準備者”這一黃金鐵律,在行業湧現的轉型大潮面前,像寶馬這樣既有戰略謀劃又懂戰術推進的跨國車企,當然是把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好。

不變的是品牌精髓:雕琢電動時代的駕趣

上周,寶馬旨在向媒體和用戶展現煥新産品矩陣和硬核電動科技的MISSION i“2022 BMW 純電産品及科技媒體日”在千島湖熱力啟動。在這場體驗優先的科技日活動上,寶馬集團第一次将旗下電動車家族全面集結,5款純電車型包括:全新BMW i3、創新BMW i4、創新BMW i7、新BMW iX3、創新BMW iX以及純電動摩托車全新BMW CE 04。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3

開着電動車下賽道,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因為電動車淩厲且無需過度的加速體驗,讓電動車在賽道的動态表現更容易接近一輛車的機械性能極限。但是,如果是開電動車玩漂移呢?相信敢這麼玩的企業和品牌一定不多。但在上周筆者參加的MISSION i“2022 BMW 純電産品及科技媒體日”活動上,筆者就不僅開着新BMW i3玩了一把原地漂移,更體驗了一把驚險刺激的穿越障礙計時賽。

燃油BMW 3系能做的事,新BMW i3一樣玩得很溜,而且在部分體驗環節上帶給駕駛者的感受,可謂有過之無不及。對于BMW品牌而言,其吸引全球無數Bimmer(寶馬粉絲)的最大賣點、當然也是BMW品牌精髓和靈魂DNA所在的,正是“人車合一”的駕駛樂趣。到了電動車時代,寶馬顯然不會将刻印在DNA裡的因子丢棄。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4

讓Bimmer倍感欣慰的是,寶馬不僅不會弱化其引以為傲的駕駛樂趣,而且要重塑在電動化時代的BMW駕趣。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标,就需要寶馬在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尤其是造電動車至關重要的“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科技的基礎上,雕琢出電動時代用戶最喜歡的駕駛樂趣。這樣的駕趣,傳承于燃油引擎,但卻升華于電動時代。

在2022 BMW 純電産品及科技媒體日活動上,筆者除了試乘試駕多款最新量産的BMW電動車,還參加了主辦方組織的圍繞寶馬創新“三電”技術而展開的多場技術講解會。從中了解到不少寶馬為研發一輛充滿電動時代駕駛樂趣的座駕,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當中,這些努力最後都凝結成為了寶馬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科技。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5

比如,在至關重要的動力電池上,和絕大多數車企隻是采購動力電池供應商現有電芯組裝動力電池包不同的是,寶馬從一開始就聯合動力電池供應商研發最新的動力電池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寶馬不是簡單的以甲方客戶隻負責花錢采購,而是以技術研發牽頭人身份躬身入局從材料到研發的源頭開始着手——寶馬的高壓動力電池、其電芯由寶馬位于慕尼黑電芯技術中心負責研發,然後再交由合作夥伴生産。

為此,寶馬不惜斥巨資自建電芯技術中心和電池制造技術中心,打造一整套從電芯研發到工業化制造全價值鍊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耳熟能詳的甯德時代,也是大家眼中市值一度破萬億的“甯王”,能入局到動力電池領域并且持續推出技術不斷疊代的電池技術,也是因為寶馬前期的大力扶持和訂單孵化。正所謂,先有伯樂而後才有千裡馬。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6

在驅動車輛前行的電機研發上,寶馬也不走尋常路——而是以我為主緊扣“駕駛樂趣”這個品牌DNA打造自己的技術壁壘。

比如,和大多數車企都用永磁同步電機不同,寶馬是豪華電動細分市場唯一采用勵磁同步電機的品牌。寶馬的研發工程師告訴筆者,這兩種電機在中低速時用戶體驗差别不大,但當車輛在中高速行駛時,後者性能輸出的下降曲線會更平緩,這意味着搭載勵磁同步電機的寶馬電動車,在高速時加速性能依然強大。而且,勵磁同步電機采用創新性的無稀土設計,生産利用都更加低碳環保。

在電控系統上,寶馬同樣牢牢掌握核心科技。

比如,寶馬與半導體供應商聯合開發的功率半導體模塊,就具備模塊化、高性能、高效率、高集成度等諸多優勢。因為動力和驅動系統的所有核心部件均由寶馬研發并生産,加上電控系統高度集成,這使得寶馬自研的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系統雖複雜卻高效。目前在華發布的5款純電動車,都已搭載這套行業領先的電驅系統。

變的是智能化科技:決戰新能源“下半場”

在電動化的“上半場”,寶馬已經通過持續大手筆投入,以及由此凝結的“三電”核心科技再度領跑,那麼在智能化“下半場”角逐中,寶馬還能否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時代再度領跑呢?對于絕大多數傳統車企而言,智能化的轉型挑戰和壓力,要遠遠大于電動化轉型。這樣的挑戰對于寶馬而言同樣面臨不小的壓力,但好在寶馬戰略洞察深遠——早早就啟動了應對之策,并且着力依托中國市場和資源來解決“智能化”轉型難題。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7

在本次科技日筆者試駕體驗到的新BMW i3、創新BMW iX和創新BMW i4等多款量産電動車上,其搭載的iDrive 8.0系統就堪稱BBA裡最好用的智能車機交互系統。

目前在中國市場發布的電動車産品裡,除了新BMW iX3之外的其他所有量産的電動車,均已搭載最新BMW車機操作系統8.0——其智能座艙體驗可謂刷新傳統車企轉型電動車成果的天花闆:全新BMW曲面顯示屏、經過重新設計的控制元件和軟件界面,以及強大的互聯和數據處理能力,将駕駛者與車輛之間的互動一步跨越到真正的數字化時代。

如果說寶馬潛心研發的“三電”系統,将電動時代的寶馬打造得更加高效和強悍,那麼寶馬通過智能化科技武裝的BMW i系列電動車,将會進化成為更聰明全能且更具有人性關懷的出行座駕。在本次科技日活動中,筆者就試駕體驗了創新BMW iX這輛科技創新旗艦電動車,總體感受是:在智能化科技上,寶馬并不一味追求技術理念的領先,而是對技術呈現給用戶的方式和結果更在意。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8

說得直白一些,即便是同樣技術先進性的産品,寶馬力求在用戶體驗上先聲奪人,讓用戶在體驗上的獲得感更加充分且容易被感知,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寶馬對電動時代的出行需求已經洞察得足夠深入。在這裡筆者想舉兩個例子,一個就是自動駕駛輔助,另一個是循迹倒車功能。

以自動駕駛輔助技術為例,寶馬作為推崇駕駛樂趣的造車“老司機”,顯然在用戶體驗打磨上已經駕輕就熟。這一點在燃油車時代,寶馬就做得堪稱優秀,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讓用戶不僅簡單上手而且容易理解其控制邏輯,更強調讓用戶可以放心安心去使用這套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而不是淪為所謂看似高深卻并不容易取信于人的“智能化黑科技”花瓶。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9

智能泊車輔助功能上,寶馬同樣力求做到更多場景覆蓋且更加精益求精。比如在場地試駕體驗環節,寶馬就将創新BMW iX M60車型上率先搭載的200米超長距循迹倒車功能拿出來供媒體體驗。這也是筆者第一次在全行業體驗到相關的智能泊車輔助技術。在此之前,寶馬曾率先在行業推出50米距離的循迹倒車功能,當時還是進口的全新一代BMW X5上率先搭載,體驗完頓覺非常驚豔。

而200米超長距離的循迹倒車功能,筆者在體驗時還發現了有兩個小彩蛋:第一,循迹倒車軌迹線路上如果障礙物發生改變,車輛會在确保足夠安全的距離下“繞道”回到出發地;第二,由于循迹倒車記錄的距離變長,創新BMW iX可以通過路線軌迹“編程”,實現真正意義上人走車自動停泊入位這樣的驚豔操作。據悉,年底即将上市的全新BMW i7也很快搭載這一智能泊車黑科技。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10

在落地電動化轉型的同時完成智能化轉型,對于絕大多數傳統車企,都是一種無異于鳳凰涅槃的蛻變,而欲完成大象轉身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戰略領先洞察深遠的寶馬,其實算得上是傳統車企陣營“醒悟”最早也是行動最果敢布局最完善的車企之一。如果對照德國大衆今年才宣布斥資24億歐元與中國某智能芯片科技公司合作,并加大力度在中國招募人才搞軟件開發,寶馬的反應要比大衆至少早3-5年。

可以說,在應對智能化挑戰的頂層架構的搭建上,寶馬看得清楚也行動迅捷。典型的例證就是,寶馬早在2019年1月就在北京單獨注冊成立了領悅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寶馬集團已在中國建立了除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體系,包括三個研發中心,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沈陽,以及兩個數字化公司,它們共同構建了寶馬在中國的數字化創新格局,使得寶馬能夠提供更适合中國市場的産品和服務。

而且,這幾個研發中心在分工上都非常明确,尤其是對于未來寶馬打赢電動化轉型之戰可謂有如神助:寶馬位于北京的研發中心着重于整車驗證測試和車型認證,并根據中國客戶的需求進行改進;上海研發中心則着重于未來出行趨勢研究、創意設計及數字化産品和服務,包括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的相關開發及應用;毗鄰寶馬生産基地和動力電池中心的沈陽研發中心專注于電動出行的發展,以及本土化生産等方面的研發工作。

日本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小林觀察電動化大時代)11

“家在中國”,前瞻布局,寶馬為應對電動化轉型“下半場”——智能化轉型的挑戰,實際上就把智能化技術給養的根,都全部紮在中國。寶馬集團在華高層就曾多次表示:“秉持‘家在中國’承諾,寶馬集團不斷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和研發力度,在電動化的生産、研發、測試和驗證領域都堅持本土化,同時全面推進BMW iFACTORY生産戰略。”

錨定“生産最綠色的電動車”這一目标,寶馬集團旗下所有品牌都在持續加速電動化轉型。按照既定計劃,寶馬集團旗下全系品牌,包括BMW、MINI、勞斯萊斯和BMW Motorrad。2025年預計全球交付200萬輛純電車型,同年推出BMW“新世代”車型,2030年,集團50%的銷量來自于純電車型。與此同時,寶馬集團計劃到2030年将單車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40%,以及最遲到2050年完全實現氣候中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