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系認證的過程有哪些?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的考試題目主要還是取自于課本,在此本人特意将課本各章的要點整理好了,将在近期逐個發布,請參加考試的網友持續關注,希望可以共同進步,早日拿下考試,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管理體系認證的過程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的考試題目主要還是取自于課本,在此本人特意将課本各章的要點整理好了,将在近期逐個發布,請參加考試的網友持續關注,希望可以共同進步,早日拿下考試。
第三章管理體系标準的高層結構
學習要點
管理體系标準高層結構的作用、核心内容、框架和管理思維
管理體系标準高層結構核心條款的内涵。
第一節高層結構理論基礎 高層結構HLS
一、HLS的産生
不同領域的管理體系标準雖然管理的對象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原理和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如果一個組織同時使用幾個不同領域管理體系标準,不同标準可能就會出現許多重複。高層結構理論産生的動機就是要減少這種重複性,提供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
ISO于2012年發布了ISO/IEC導則附錄1,規定了适用于所有ISO管理體系标準的高層結構(HLS)
二、HLS的核心内容
高層結構可應用于“要求”性A類和“指南”性B類兩類标準。“要求”性标準是指組織應滿足标準中規定的内容;“指南”性标準是指組織可參考标準中給出的指南提示,選擇适合組織特點的内容加以應用。
管理體系标準高層結構的核心内容是:
1.相同的标準框架和條款标題:特定的管理體系标準在相同的标準條款标題下,可以在特定管理體系标準中增加二級條款和三級、四級條款。
2.相同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在各管理體系标準中,這些術語是通用的。如果這些術語和核心定義中與特定的管理體系标準中的術語和定義名稱相同但内涵不同,則需要在特定管理體系中加以說明,如“風險”。
3.相同的條款核心文本:高層結構給出了相同的條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在相同的條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基礎上,可依據特定管理體系标準增加相應的要求。“要求”性标準的核心文本内容在後續詳述,“指南”性标準核心文本内容可不受這些格式限制。
三、HLS結構的五個作用
1.提高相關方之間的溝通效率:
2.幫助組織實現其預期結果;
3.提高管理體系運行的兼容性;
4.鼓勵管理體系标準的創新;
5.鼓勵全球貿易自由。
四、高層結構框架、條款、核心内容
框架和條款:
第0章引言
第1章範圍
第2章引用文件
第3章術語和定義 包括了通用術語及核心定義
第4章組織環境 包括四個二級條款:理解組織及其環境、理解相關需求和期望、确定管理體系範圍、管理體系
第5章領導作用 包括三個二級條款:領導作用與承諾、方針、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
第6章策劃 包括二個二級條款: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實現的策劃
第7章支持 包括五個二級條款:資源能力意識溝通成文信息
第8章運行 特定管理體系在本章會有較大不同
第9章績效評價 包括三個二級條款: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内部審核管理評審
第10章改進 包括二個二級條款:不合格和糾正措施持續改進
在高層結構中,第4章至第10章被稱為核心條款,這些條款基本上是按照PDCA的邏輯進行安排的。
第4至6章是策劃部分,第7至8章是實施部分,第9章是檢查部分,第10章是改進部分。
五、高層結構的管理思維 P72-73
管理體系可幫助組織實現其預期結果,并追求持續成功。為此,高層結構包含了管理體系标準的典型管理思維理念,這些思維貫穿于标準的始終。具體如下:
1. 戰略思維:管理體系标準是在戰略發展的基礎上開展管理體系活動的。
2. 風險思維:高層結構中風險措施的深層含義就是要幫助組織創造更多的機遇,減少更多的風險。一個組織如果沒有風險思維,它的管理體系可能在一定的時間段是穩定和有效的,但無法實現持續成功的目标。
3. 過程思維:管理體系标準管理的對象是組織的過程或活動,包括過程的輸出-産品和服務。高層結構中的核心條款規定了組織應管理的過程,組織按照特定管理體系的标準要求,結合組織自身的運作,确定和實施每個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測的要求,将有助于管理體系整體績效的提升。
4. 系統思維:高層結構中各條款的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保持着緊密的邏輯關系。一個過程管理的成功并不代表管理體系運行的成功,對過程和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系統管理,不但可以減少風險,還可以提高效率。高層結構中的PDCA模式就是系統思維的表現。
六、核心條款文本描述方式
管理體系标準最大的使用方是“組織”,高層結構的核心條款部分都是針對“組織”提出的。
在核心條款中,常使用的一些詞,表述形式如下:
1.“應”表示要求,對組織的要求;
2.“宜”表示建議,對組織的建議;
3.“可”表示允許,對組織的允許;
4.“能”表示可能性或能夠,組織可能或能夠産生的結果;
5.“考慮”表示有必要考慮,但也可以拒絕;
6.“必須考慮”組織不能拒絕考慮,但考慮後不一定要采納;
7.“适當”表示一定程度的自由;
8.“适用”表示隻要适用,必須執行
核心條款中把“成文信息”表述為“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或“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即要求組織形成文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即要求組織形成記錄并保存。
第二節組織環境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4.1理解組織及其環境
使命-願景-價值觀-組織戰略-質量方針-質量目标-績效指标
組織應确定與其宗旨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其實現X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各種外部和内部因素。
理解組織的環境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确定了對組織宗旨、目标和可持續性有影響的各種因素。它既要考慮内部因素,還需要考慮外部因素。
不同組織有不同的環境;不同領域的管理體系,也有不同的環境。
組織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時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
二、4.2理解相關方需求和期望
組織應确定:
-與X管理體系有的相關方;
-相關方的要求。
下述是“理解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原理及内涵:
1.組織不是生存在一個孤立的時空中,相關方對組織的管理體系會産生重要影響。标準要求組織要确定與特定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及相關方的要求。隻有清楚相關的需求和期望,才能清楚組織的風險和機遇,才能策劃和實現管理體系的方略。
2.組織盡管不是必須滿足所有相關方的要求,但與合規性有關的相關方要求涉及法律要求必須滿足。
3.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往往是動态的。
三、4.3确定X管理體系範圍
組織應确定X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範圍。在确定範圍時組織應考慮:
-4.1中提及的各種外部和内部因素;
-4.2中提及的要求。
範圍應作為成文信息提供。
下述是“确定X管理體系範圍”的原理及内涵。
1.不同管理體系,有不同的管理邊界和适應性;
2.确定管理體系範圍,組織要考慮其确定的内外部因素和相關方的要求,管理體系範圍是否适宜,将關系到組織的管理體系績效和合規性風險;
3.基于組織的規模、複雜程度、活動領域以及所面臨的風險和機遇的性質,管理體系标準中的相關要求可能不适用于組織,高層結構允許組織經評審後,組織應明确在規定的條件下,不實施标準中的某項要求不會對其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産生不利影響,組織可以确定該要求不适用。;
4.管理體系範圍應形成文件
5.管理體系範圍一經界定,該範圍内組織的所有過程、産品和服務均需納入管理體系。
四、4.4 X管理體系
組織應按本标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X管理體系,包括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1.組織既要滿足特定管理體系标準的要求又要滿足一個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的螺旋上升管理體系的運行模式。
2.一個特定的管理體系都是由過程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按照過程原理,在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一個特定管理體系時,要實現其預期結果必須考慮該管理體系所涉及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3.無論組織是否對其特定的管理體系進行正式策劃,每個組織都有其特定領域的管理活動,高層結構是對組織如何建立一個正規的特定管理體系提出的要求。此外,質量管理體系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是其他管理體系的基石。其他管理體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與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着很大的關聯度.
4.一個組織滿足特定管理體系的高層結構,并不意味組織的管理水平達到了卓越模式。
第三節領導作用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5.1領導作用與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下述方面證實其對X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确保制定X管理體系的方針和目标,并與組織環境相适應,與戰略方向相一緻;
-确保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
-确保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是可獲得的:
-确保有效的X管理和符合X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的結果
-指導和支持員工為X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做出貢獻;
-促進持續改進:
-支持其他相關管理者在其職責範圍内發揮領導作用。
注:使用的“業務”一詞可廣義地理解為組織的核心活動。
下述是“領導作用和承諾”的原理及内涵。
1、最高領導者的承諾是特定管理體系成功的關鍵因素,能夠将組織的戰略、宗旨、方針、過程和資源保持一緻,以實現其預期結果。這些承諾将通過後續條款加以體現和落實,以證實對承諾的實現。
2、基于特定管理體系管理的宗旨和方向,确保制定其方針和目标。
3、基于組織的實際管理特征,确保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
4、基于過程理論及有效性,确保為管理體系配置資源,确保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
5、基于全員參與的原則,在各層溝通有效的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指導和支持員工為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做出貢獻,支持其他相關管理者在其職責範圍内發揮領導作用;
6、基于PDCA管理模式,促進持續改進。
二、5.2 X方針
最高領導者應制定X方針,X方針應:
-适應組織的宗旨
-為建立的目标提供框架
-包括滿足适用要求的承諾
-包括持續改進X管理體系的承諾。
-可獲取并保持成文信息
-在組織内部溝通
-适宜時,可為有關相關方所獲取。
下述是“方針”的原理及内涵:
方針是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特定管理體系意圖和防線的文件化表達。方針必須與組織的宗旨相一緻,其作用是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也是對特定管理體系運行過程的綱領性要求。内容應包括領導的承諾,在組織内部應保持正确的理解,并可向相關方公開。
三、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
最高領導者應确保組織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得到分配和溝通。最高管理者應分配權限和職責,以:
A) 确保X管理體系符合本國際标準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X管理體系的績效。
下述是“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的原理及内涵:
基于管理體系是由過程或活動組成的原理,為使管理體系更加有效地運行,需要對所有過程進行必要的客觀而有序的組合,對多個過程進行組合後,就形成崗位或部門。即使這樣,仍然存在崗位之間、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最高管理者要依據過程組合的适宜性确定與特定管理體系有關的崗位分配,依據崗位要求确定職責,依據崗位職責機器相互關系确定權限,包括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管理體系績效的崗位、職責和權限。這些崗位、職責和權限應覆蓋管理體系要求的所有過程。
第四節策劃 理解原理和内涵
策劃位于高層結構的第6章,主要由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實現的策劃兩個二級條款構成。在管理體系的PDCA的運行模式中屬于P的環節。在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中屬于建立環節。基于風險思維和系統思維,策劃是在組織環境和領導作用的基礎上,提出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及目标實現策劃的要求,這為後續條款的落實提供了準則。特定管理體系可在二級條款的基礎上,增加與特定管理體系相關的三級條款。
一、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1. 在策劃X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
-确保X管理體系能夠實現預期結果;
-預防和或減少不利影響;
-實現持續改進。
2. 組織應策劃:
A) 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B) 如何:
-在X管理體系過程中,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
-評估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下述是“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的原理及内涵
基于組織的内外部因素和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高層結構要求組織應确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确定風險和機遇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策劃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确保組織能夠實現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預防或減少非預期影響,并實現持續改進。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策劃,可能輸出多個措施,按照系統思維,還要将這些措施進行整合後予以實施,以減少措施之間的接口,也可以避免重複,依據PDCA理論,還要對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由于特定管理體系有其明顯的領域特征,因此,特定管理體系往往在二級條款的基礎上,可增加與特定管理體系相關的三級和四級條款。
由于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過程,所以高層結構并不要求組織針對一個特定的管理體系專門再建立風險管理體系,除非組織主動地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二、6.2 X目标及其實現的策劃
1. 組織應針對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X目标。X目标應:
-與X方針保持一緻;
-可測量(如果可實現);
-考慮适用的要求;
-予以監視;
-予以溝通;
-适時更新。
組織應保持X目标的成文信息
2. 策劃如何實現X目标時,組織應确定:
-要做什麼;
-需要什麼資源;
-由誰負責;
-如何評價結果。
下述是“目标及其實現的策劃”的原理及内涵:
實現目标往往是一個特定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高層結構要求組織在相應職能和層次建立目标。
高層結構要求組織建立的目标應與特定管理體系的方針保持一緻、可測量、适用、對其監視和溝通、适時更新;明确目标要做什麼、需要什麼資源、由誰負責、何時完成、如何評價結果。
目标管理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管理實踐中,其理論依據是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中的目标論。任何一個組織系統層層地制定目标并強調目标結果的評價,都可以提升組織的業績、工作效率和員工的滿意程度。
第五節支持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7.1資源
組織應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資源,以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X管理體系。
二、7.2能力
組織應:
-确定在其控制下的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這些能力影響績效
-基于适當的教育、培訓,或經驗,确保這些人員是勝任的
-适用時,采取措施以獲得所需的能幼,并評價措施的有效性
-保留适當的成文信息.作為人員能力的證據。
注:适用措施可包括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輔導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聘用、外包勝任的人員。
三、7.3意識
組織應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意識到:
-X方針
-他們對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貢獻,包括改進績效的益處
-不符X管理體系要求的後果。
四、7.4溝通
組織應确定與X管理體系相關的内部和外部溝通,包括:
-溝通什麼;
-何時溝通;
-與誰溝通
五、7.5成文信息
7.5.1總則
組織的X管理體系應包括:
-本标準要求的成文信息
-組織所确定的、為确保X管理體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
注:對于不同組織管理體系成文信息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可以不同,取決于:與織的規模以及活動、過程、産品和服務的類型:過程及其複雜程度;人員能力
7.5.2創建和更新
在創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時,組織應确保适當的:
-标識和說明(例如:标題、日期、作者、索引編号):
-形式(例如:語音、軟件版本、圖)和載體(例如:紙質的、電子的)
-評審和批準以保持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成文信息的控制
1.在控制X管理體系和本國際标準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确保:
-在需要的場合和時機,均可獲得并适用
-予以妥善保護(如防止洩密、不當使用或損失)。
2.為控制成文信息,适用時,組織應進行以下活動:
-分發、訪問、檢索和使用
-存儲和防護包括保持可讀性
-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處置
對于組織确定的策劃和運行管理體系所必須的來自外部的成文信息,組織應進行适當識别,并予以控制。
注:對成文信息的訪問可能意味着僅允許查閱,或者意味着允許查閱并授權修改。
第六節運行 理解原理及内涵
8.1運行策劃和控制
為滿足要求,并實施6.1所确定的措施,組織應通過以下措施對所需的過程進行策劃、實施和控制。
-建立過程準則;
-按照準則實施過程控制;
-在必要的範圍和程度上,保留成文信息以确信過程已經按照策劃進行。
組織應控制策劃的變更,評審非預期變更的後果,必要時,采取措施減輕不利影響。組織應确保外包過程受控。
第七節績效評價 理解原理及内涵
一、9.1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組織應确定:
一需要監視和測量什麼
一需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以确保結果有效
一何時實施監視和測量
一何時對監視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組織應保留适當的成文信息以作為結果的證據。
組織應評價X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
二、9.2内部審核
1.組織應按照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内部審核以提供有關管理體系的下列信息:
a)是否符合:
-組織自身的X管理體系要求
-本國際标準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2.組織應:
a)依據有關過程的重要性,對組織産生影響的變化和以往的審核結果,策劃、制定、實施和保持審核方案,審核方案包括頻次、方法、職責、策劃要求和報告
b)規定每次審核的審核準則和範圍
c)選擇審核員并實施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d)及時采取适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e)保留成文信息,作為實施審核方案和審核結果的證據
三、9.3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者應按照策劃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X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确保其持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保持一緻。
管理評審應包括并考慮以下内容:
a)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情況
b)與X管理體系相關的内外部因素的變化
c)管理績效的信息,包括其趨勢
-不合格及糾正措施;
-監視和測量結果
-審核結果
d)持續改進的機會。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持續改進機會和管理體系變更的需求相關的決定。
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
第八節改進 理解原理及内涵
10.1不合格和糾正措施
當發生不合格時,組織應:
a)對不合格做出應對,适用時:
-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糾正不合格
-處置後果。
b)通過下列活動,評價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産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發生或者在其他場合發生:
-評審和分析不合格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發生類似的不合格。
c)實施所需的措施
d)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e)需要時,變更管理體系。
糾正措施應與不合格所産生的影響相适應
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作為下列事項的證據:
-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随後采取的措施
-糾正措施的結果。
本章小結:
不同的特定管理體系雖然管理的對象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原理和基本要求是相同的。為充分提高不同特定管理體系之間的融合度,并減少一個組織同時在使用幾個管理體系标準時出現的重複性ISO/IEC導則附錄1,規定了适用于所有ISO管理體系标準的高層結構。
管理體系标準高層結構的核心内容有三部分:
一是具有相同的标準框架和條款标題
二是具有相同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
三是具有相同的條款核心文本。
在高層結構中,第4章至第10章被稱為核心條款,這些核心條款在管理體系标準框架中與PDCA之間呈現出對應關系。
高層結構中使用了戰略思維、風險思維、過程思維、系統思維。這些思維在标準正文和核心條款中均有表述。
理解每個核心條款的原理和内涵是掌握高層結構和特定管理體系的基礎。
合格評定系列教材中,《質量管理方法與工具》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工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