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西遊記》可分為三個等級,初級讀其中的故事,中級讀其中的内涵,高級讀其中的文化。
讀故事的看一遍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看原著,看一些影視作品也可以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讀内涵的最少要讀三遍才行,每讀一遍對人生都有新的感悟、新的見解。職場中的,可以讀出職場心經。體制内的,可以讀出體制秘笈;讀文化的沒事就可以拿出來翻一遍,每次翻閱都是一次文化的熏陶,都會令人受益匪淺。
《西遊記》這樣的鴻篇巨制,以詩詞為靈魂,以設定為根骨,以故事為血肉,氣度雍容,行文潇灑。作者吳承恩講起天上、人間與幽冥來,洋洋灑灑,猶如親眼目睹,親身經曆一般,舉重若輕,信手拈來。
今天我們結合這部著作裡生動的修煉故事,來欣賞一下不同章回間穿插的那許多精彩的詩句。這些詩句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對仗工整,文采斐然,讀來朗朗上口。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那也是幹貨滿滿,其中對中華傳統文化多有涉獵,浸潤着佛心道理,讀來可以明心淨智,增進智慧,平和心态,有調節陰陽的功效。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一首會是您最喜歡的。
繪本《西遊記》封面
2争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着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這一首七言律詩出自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可以說是緊扣章回題目之作。這一回裡詩詞有很多,這些詩詞在整個行文中散落有至,有若星辰般熠熠生輝。比如開卷詩“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比如水簾洞第一次在小說中出現“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比如寫石猴首次離開花果山出海求道:“漂洋過海尋仙道,離山駕筏趁天風”。那字裡行間的風華,怎一個“美”字了得!
詩詞間的許多詞彙,現代派十足,讀起來十分的有親近感,為何?隻因這些詞彙我們日常一直在使用,比如“飄洋過海”、比如“海風吹”、比如“雪浪飛”,都是現代漢語裡使用率很高的詞,可是諸君要知道,《西遊記》可是成書于明代,作者吳承恩是距我們500年前的古人。
除了開卷詩,這一首可稱為本章的壓軸詩,寫了美猴王為了尋仙問道,離開東勝神洲,飄洋過海,不遠萬裡來到南贍部洲。小說作者吳承恩借助主人公猴王的視野,描繪記錄了南贍部洲的芸芸衆生相。
這首詩一共八句,對仗嚴密,符合格律詩的規範,寥寥數語将人間衆生的百态刻畫得入木三分。其詩意一語道破人生的“真相”,這世上的人都知道名利、富貴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依然不甘心想要緊緊抓着不肯放手,正如作者所說“更無一個肯回頭”。
仔細讀了這一首詩,禁不住想起《紅樓夢》裡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在何?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那種堪破世情,一語中的的感覺,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一個在《西遊記》,一個在《紅樓夢》。相隔兩個天地,作者人生的感悟卻是相同的,細細品來妙不可言。
澳門發行的《西遊記》郵票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一句也是出自第一回,孫悟空出世後,在花果山和一群猴子無憂無慮地玩耍。這群猴子玩兒累了,要去山澗洗澡。看到那山間流水,猴子們忽然想要尋究探源,問個根底。那山澗的流水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于是,猴子家族發起總動員,呼朋引伴一齊順着澗水爬山越嶺,尋找水源,直到發現了一處“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的飛流瀑布。
有猴子提議,誰能鑽進對面的山洞,出來還不受傷,大家就拜他為王。孫悟空聽了,鼓足勇氣跳了進去,又全須全尾地飛了出來,然後說了這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原本是孔子所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這個人就一無是處,以後什麼事都做不了。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車轭相連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車轭相接的木楔子,不管是大車小車,它還能靠什麼行駛?猴子們很講信用,沒有背棄随口說出的話,一起拜石猴為大王,稱他為“美猴王”。
不管時間過了多久,道理都是一樣的,現今世界,不要說空口白話,就是簽字畫押,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也比比皆是。論起講信用,我們也許還不及花果山上的猴子。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繪就的孫悟空
4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這一句出自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西遊記》其實創造了非常多脍炙人口、流傳千古的“金句”,每每讀到這些句子,老白都會覺得這個作品是個現代人寫的,這就是名著的魅力。穿越500年的時空,一見還是給人強烈的親切感。
悟空向菩提祖師學道,得到祖師點化,于半夜三更時分來到祖師寝室,跪在榻下求教。祖師教他七十二般變化。猴王天地生成,有靈性慧根,很快學會了變化口訣。
不久之後,祖師又教他騰雲駕霧。并說,自古以來的神仙都可以“朝遊北海暮蒼梧”。孫悟空不懂那是什麼意思。祖師就告訴他,“朝遊北海暮蒼梧”就是一日之内就能遊遍五湖四海,這樣才算得上“騰雲駕霧”。
悟空當時隻會爬雲,一去二三裡,離地四五丈,朝北海、暮蒼梧對他來說想都不敢想,隻能說:“這個卻難!卻難!”
祖師告誡他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困難,在有心人面前都不是困難。路不走不到,事不為不成,隻要肯下定決心去做,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悟空受教,菩提祖師教給他駕馭“筋鬥雲”的法門,身體一縱,跳将起來,一個筋鬥就是十萬八千裡。
在人生的初期,最幸運的事,莫過于遇到一個好的老師;而在人生的後期,最痛苦的事,就是回首少年時,發現自己遇到好的老師卻沒有用心去學習。
北京頤和園長廊彩繪《西遊記》
5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
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
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
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
隻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
這是《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的開篇詞,這首詞以濃縮透徹的文字,總結并透析了孫悟空出世以來種種因緣和過往。從詞中可以看出,對于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件事,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詩文裡交代的很清楚,孫悟空幹的那些個事不隻“欺心”而且“狂妄”,更批評孫悟空心裡根本沒有分清楚上下之别,擾亂了天地之間運行的秩序。正是因為這些胡作非為,才遭到天譴,才會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接受懲戒。
如今翻拍《西遊記》的影視和遊戲作品,可以說都沒有理解作者的原意,劇情都沒有忠實于原著。對孫悟空大鬧天宮可以說全部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孫悟空擾亂天地之間的秩序,聚衆為妖,犯上作亂,在他占花果山為王時甚至變化成美女引誘凡人并吃掉。
他做下的壞事都被遺忘了,反而為他的叛逆和狂妄歡呼。這種種怪現象,讀來都應該引起反思。
這首詞裡的“東君”,是指神話傳說裡的太陽神。屈原在楚辭《九歌·東君》中,歌頌正神東君,稱贊太陽神威嚴、神武、尊貴。
“罔極”指沒有邊界,沒有止境,這裡形容孫悟空逆天叛道的狂妄之心,大得沒有邊際。
(元代) 張渥九歌圖──東君
6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這一首出自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在《西遊記》的故事裡,如來說,南瞻部洲是個口舌兇場,是非惡海,南瞻部洲的人貪淫樂禍,多殺多争。為了勸人為善,造福衆生就得為他們傳去真經,教化剛強衆生。出于這個目的,觀音菩薩奉如來法旨前去東土,尋找一個合适的取經人。
在這之前,孫悟空因為大鬧天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接受懲戒。觀音菩薩到南瞻部洲之前,先到五行山見到了孫悟空。悟空希望菩薩能救他出去。菩薩說悟空罪業深重,救他出來恐又生禍害。
悟空說:“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五行山下五百年,風餐露宿,雨雪無情,身體被完全的禁锢,有思想還能用來反思。從之後的情節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是真的反省了自己狂妄欺天的罪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情願修行。
菩薩一聽很為他高興,書中就以這首詩稱贊孫悟空改過自新的決心。心生一念,或善或惡,天地盡知,你可以诓得了别人,但是诓不了自己;你可以诓得了一時,但是诓不了一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此而已。
作惡多端的孫悟空回心向善,之後保唐僧取經,天地衆神自然鼎力相助,幫他降妖除魔。
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
這一句同樣出自第八回,觀音菩薩在到大唐尋找取經人之前,先到五行山找了孫悟空,她聽到悟空甘願修行,心裡頗為欣慰,于是引述了這句話。這句話是根據《周易·系辭上》的一句話演繹而來。
孔子說:“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況其迩者乎。”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足不出戶,居住在室内,他口裡吐出善言,千裡之外的人都會感應到他的善,何況是在近處的呢?君子居于室内,口出不善,千裡之外的人都會感應到他的惡,都會排斥他,近處就更不要說了。
孫悟空浪子回頭,善莫大焉。
圖為頤和園長廊彩繪《西遊記》故事中的唐僧師徒四人
7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
常言刃字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無争傳亘古,聖人懷德繼當時。
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
這一首詩出自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這首詩裡的“心上刃”,是個“忍”字;“寸邊而”,是個“耐”字。合起來就是“忍耐“二字。
孫悟空氣性大,他和師兄弟三個偷吃了五莊觀的人參果,被道童清風、明月大罵不止。孫悟空又氣又恨,直氣得他鋼牙咬響,火眼圓睜,最終忍耐不住,一氣之下推倒了人參果樹。吃了你個果子,你不依不饒罵我,那我就把你的果樹推倒,叫你們都吃不成。
孫悟空的性格看似剛強,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确方法,因為強中更有強中手,剛強背後還有比你更剛強的來制你。
後來孫悟空師徒自知理虧想要跑路,鎮元大仙趕來,一個照面就把唐僧師徒、連孫悟空在内全部擒拿,取經之路受阻。
孫悟空心懷氣憤,自恃剛強,不知道“上士無争”的道理,更達不到“聖人懷德”的境界。出了問題,不是耐心去溝通,總是習慣性地想着以武力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表面化的,隻能緩解一時,不能解決根本。孫悟空表面看似剛強,可是他的剛強,在更高的能人面前,一樣脆弱不堪。
孫悟空用武力推倒仙樹,跑遍天外三島都沒有找到活樹的方法。最後還是觀音用仙家法術救活了人參果樹。所以詩文詠歎:“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
(元代) 趙奕畫觀音大士像 卷軸
8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一首詩合七律的格律,出自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
這首詩非常的厲害,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全詩嵌入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 茯苓、防己、竹瀝、茴香九味中藥材。
作者吳承恩能從幾千味中藥材裡,選出這幾味藥名,并契合小說裡描述的故事情節,做成合格律的律詩,難度非常之高。
而且作者用的每一種中藥,都代表着特定的意思,并不是毫無意義生硬的楔入。
“益智”諧音“意志”,指唐僧奉唐王之命遠赴天竺取經,一路走來矢志不渝;
“王不留行”指唐王排駕親自為唐僧餞行;
“三棱子”,暗喻唐僧取經路上收的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僧;
“馬兜鈴”形象地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白龍馬脖鈴兒急,後面跟着仨徒弟,唐僧師徒與白龍馬匆匆趕路,一路走來風塵仆仆,不畏艱辛向西天取經;
“茯苓”諧音“佛靈”,喻指西天佛祖,西天取經十萬八千裡,一路翻山越嶺,隻為拜見“佛靈”;
“防己”,比喻唐僧修心慎獨,始終保持着清淨的心地,面對女兒國王深情款款,面對白毛老鼠性感妖娆,面對杏仙自薦枕席,面對蠍子精、蜘蛛精的放肆勾引,這個時候,修行的人防的不是妖精,而是自己的心;
“竹瀝”是很純淨的生命之水,比喻唐僧取經路上,不斷修心,經過層層淨化後,獲得永恒的純淨;
“茴香”諧音“回鄉”,暗喻唐僧師徒取經成功,返回故鄉,上拜唐王。
作者吳承恩選用的中藥名與詩文以及小說主題渾然一體,不隻字合,而且意怡,用巧奪天工來形容也不為過,着急令人欽佩歎服。
由此可見,《西遊記》能流傳數百年,名列四大名著,經久不熄,曆久彌新,不是沒有道理的。諸君,讀過《西遊記》,你最喜歡的詩句是哪一首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