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澱名勝古迹

海澱名勝古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5 11:26:11

海澱名勝古迹?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内清乾隆時(1736-1795)名勤政殿,光緒時(1875-1908)重建,改稱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後,慈禧、光緒曾在此多次接待外國使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海澱名勝古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澱名勝古迹(海澱有哪些名勝古迹)1

海澱名勝古迹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内。清乾隆時(1736-1795)名勤政殿,光緒時(1875-1908)重建,改稱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後,慈禧、光緒曾在此多次接待外國使節。

樂壽堂:在頤和園内,面臨昆湖。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門廳稱“水木自新”。“樂壽堂”黑底金字金字橫匾為光緒帝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堂内西内間為慈禧寝宮,東内間為更衣室。寶座前置有名貴的青花瓷大果盤和4隻鍍金九桃大銅爐,均為慈禧生前原物。堂階兩側對稱排列銅鑄梅花鹿、仙鶴和大瓶,為取諧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大戲樓:在頤和園德和園内。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是當時國内最大的戲樓。面對頤樂殿,翹角重檐三層,高21米,底層舞台寬17米。底層舞台地下室有水井、水池,可設置水法布景。南部毗連的兩層扮戲樓是規模巨大的的台。清末,京劇藝術勃興,著名演員如譚鑫培、楊小樓等曾在此為慈禧演戲。

萬壽山:在頤和園内。燕山餘脈,海拔108.94米。明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的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圓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慶祝皇太後六十誕辰,于圓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将山改名萬壽山。建築群依山而築,現存的是英法聯軍燒毀後慈禧重新建造的。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藏傳佛教建築四大部洲和屹立于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

佛香閣:在頤和園萬壽山前山。八面三層四重檐,高41米,下有20米高石台基,氣勢宏偉,是全園的中心建築,為頤和園标志。清乾隆時(1736-1795)在此築九層延壽塔,至第八層“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閣。鹹豐十年(1860年)毀于英法聯軍,光緒時(1875-1908)在原址依樣重建,供奉佛像。

排雲殿:在頤和園萬壽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全部建築均用遊廊貫串,并用黃琉璃瓦蓋頂,為頤和園内最為壯觀的建築群。殿内陳設多為慈禧70誕辰時各地督撫大臣所獻的壽禮。

諧趣園:在頤和園萬壽山東麓。是著名的“園中之園”。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蘇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建造。嘉慶十六年(1881年)重修,改稱今名。後被英法聯軍所毀。光緒時(1875-1908)重建,為慈禧觀荷垂釣之所。

長廊:在頤和園内,昆明湖北岸。東起邀月門,西迄石丈亭,中穿排雲門。廊長728米,共273間。内部每根枋梁上都繪有精美傳統彩畫,共有風景、人物、山水、花鳥畫8000多幅。它像一條彩帶把遠山近水和各座建築連成一體。

清晏舫:在頤和園萬壽山西麓昆明湖岸。原稱石舫,是園中著名的水上建築。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舫上原有中式艙樓,後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仿外國遊輪重建西式艙樓,并取“河清海晏”之義,命名“清晏舫”。船體長36米,用巨大的石塊雕砌而成。兩層艙樓系木結構,但都油飾成大理石紋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