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膠黏劑,你能想到有哪些呢??
502?白乳膠? 環氧樹脂膠黏劑?聚氨酯膠黏劑?酚醛樹酯膠黏劑?脲醛樹酯膠黏劑?氰基丙烯酸酯膠黏劑?厭氧型膠黏劑?……
那麼,在這些膠黏劑出現以前,古代智慧的勞動人民使用什麼來實現 家具結構部位的粘合呢??
魚鳔膠俗稱黃魚膠,黃色的鳔通過加工處理後而得制。魚鳔膠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它有補精益血、強腎固本的功效,富含粘性蛋白和多重維生素,是人們養生常備的補品。
既然是補品,它和古典家具又有什麼關系呢?原來它就是讓古典家具變得更加牢固的法寶,榫卯結構是古典家具當中的最顯著的特點,除了榫卯結構能讓家具更穩固,在一榫一卯之間,還有一種神秘的東西,它就是凝聚古人智慧的魚鳔膠。
傳統家具傳承幾千年,以其傲然的風骨活躍于大衆的眼前,今天就為大家揭秘使用在家具中的魚鳔膠,它的功能簡直甩現在502膠幾條街。
關于魚鳔膠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
1.魚鳔膠作為榫卯結構的輔助,就可以拆卸,可以修補。不像化學膠,粘上後打開難,甚至打開時出現家具破裂現象。
2.魚鳔膠用冷水無法潑開,需經過熱水泡才會化開,而乳膠遇冷水即開。
3.用魚鳔膠制作的古典家具壽命長,比單純的榫卯結構更加牢固、耐用。
4.在潮濕環境時間長了容易變臭失效。
關于魚鳔膠的熬制,根據季節的不同,魚鳔的熬制方法是“冬使稀、夏使稠、春秋兩季使将就”。原因是冬天天氣稍涼,鳔熬稠凝固的快;夏天氣溫較高,适合于稍稠一些。過程如下:
一、洗料
選料要講究,過去沿海地區一般用米魚鳔來制膠,粘度特别大,但現在米魚稀少,價格昂貴,一般制膠都用大黃魚鳔,效果也不差,選取質地比較好、大一點的幹透的黃魚鳔。在沒有海魚鳔的情況下,也有木友會選用淡水魚鳔,據說效果也不錯。
二、泡發
将選好的魚鳔放在清水裡泡,待發軟後,用剪子剪成盡可能小的小塊,繼續泡24小時。
三、鍋蒸
待等鳔體變成爛軟,通體發白時,從水裡撈出,攢幹水份放在盤子裡,放到高壓鍋(或一般蒸籠)裡蒸,約三、四十分鐘,取一塊用牙咬,感覺糯軟、粘牙即可。
四、砸膠
将膠取出,立即放入蒜臼中長時間地搗(過去一般放在砧闆上用錘砸),搗的時間越長鳔越碎越好,這樣出膠率高。如果膠較幹,可添加适量的開水,繼續搗。這是一件十分累人的活,需要消耗大量體力,過去有“好漢打不出二兩鳔”的說法,可見其勞累程度。
五、熬制
将打好的膠取出,放在紗布上包好。用鐵鍋燒開水,用鐵碗放在鍋中放适量的開水,将紗布放在鐵碗中,一邊泡一邊擠壓,可反複進行,直至膠液全部滲透到碗中。剩下的鳔渣可晾幹下次再用。
六、晾曬
将碗中的膠液倒入大而平的器具中,膠液會在器具底部凝結成較薄的凍狀物,過一段時間揭開,撕成小塊,放在通風處晾曬,直至水分全部揮發,膠體幹而硬,即可放在密閉的器具中儲存,以備使用。至此,整個制膠過程完成。
另外,對鳔刷也有特别要求,一般毛筆太軟又容易掉毛,影響魚鳔膠黏合性,匠人們經過多次試驗,最後發現用被熱水泡過、砸過的藤子尖來塗抹魚鳔膠最為适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