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被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帶大的呢?
糖媽身邊很多孩子,是在“隔輩親”的呵護中長大,祖孫的感情甚至比母子、父子感情還深。
孩子可能在老人面前比較淘氣,也不會說“我愛你、謝謝你”,但這份感情是埋在心底,越來越濃烈的。
7歲男孩舍不得外婆去舅舅家,外婆離開時哭成淚人
江西一名7歲男孩,在外婆懷裡哭個不停,任外婆和家人怎樣安慰,男孩始終緊緊抱着外婆不肯松手,不停抽泣着。
到了外婆坐車離開那天,男孩更掩飾不住内心的悲傷,大哭着想要掙脫家人,去追外婆,可最後隻能眼睜睜看着車子開走。
男孩哭成淚人,老人也悄悄地抹着眼淚。大家都跟着揪心,勸老人再在孩子身邊多住一段時間,就不至于這樣傷心了。
但這一願望比較難實現,男孩的媽媽解釋說,外婆離開,是因為要去帶她的孫女了。
而男孩之所以這樣傷心,是因為他是被外婆帶大的,很依賴外婆,就算7歲了還是離不開外婆。
外婆表面上風輕雲淡,可離開了自己疼愛7年的外孫,心裡同樣很舍不得。
難以割舍的“隔輩親”,體驗過才知有多溫暖
從小在老人身邊時間短的人,或許體驗不到這種分别有多麼難過。經曆過“隔輩親”的人,曾經也像這個小孩子一樣。
“我都20幾歲了,還是喜歡和外婆撒嬌,每次回婆家都舍不得離開”
“我家孩子隻被奶奶帶了4年,分開時哭得比這個男孩厲害,我們都心疼壞了”
還有些人,小時候在老人身邊沒什麼感覺,隻是在長大後,突然有一天看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再是小時候記憶裡的模樣,覺得鼻頭一酸。
糖媽在外婆身邊生活很多年,小時候隻覺得他們很寵愛我。長大後才漸漸意識到,他們曾經對我說的每句話,教我的每一個道理,都對我的人生有着巨大幫助。
很多人說這名7歲的男孩很重情義,糖媽覺得他是流露了真情實感。其實能看出外婆也很舍不得離開,但很無奈,另一邊有更小的寶寶需要他去照顧。
“隔輩親”難以割舍,老人對孩子好不僅僅是出于喜愛
曾有一項家庭教育調查,在一萬多個80後家庭中,需要老人帶娃的情況約為90%,父母每天都在帶娃的比例,占71.9%左右。
老人見了小孩子會打心底裡喜歡,但他們願意給兒女帶娃,不僅僅是出于喜歡。
隔輩孩子是老人的精神寄托。一代又一代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老人把自己的兒女帶大了,但兒女在外上學、工作成家,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而隔輩出生後,兒女因為工作等各種原因無法帶孩子,請老人幫忙時,老人覺得個孩子在身邊,歡樂也變多了,很喜歡把孩子留在身邊。
表面是帶隔輩,其實是在幫自己的孩子。文章開頭提到的老人,他離開帶了多年的外孫,并不是回家享福。
老人是去帶男孩舅舅家的女兒,也就是老人兒子家的孩子。先帶外孫再帶孫女,其實是先幫女兒再幫兒子。
多數人隻看到了孩子有多麼不舍,卻忽略了,這位老人犧牲自己的自由和時間,即将開啟下一個幾年之久的帶娃生活。
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老一輩人和如今的年輕夫妻,有着相似的經曆。
他們在年輕時,也會忙于生計沒時間照顧孩子;亦或是因為經驗不足,對孩子照顧不周。卻發現随着孩子長大成人,已經沒辦法彌補了。
當看到隔輩的孩子時,仿佛看到當年自己的孩子,處于彌補心理會加倍對孫輩好,出現了大家眼中“溺愛”的情況。
所以說,隔輩親難以割舍,也有老人對孫輩純粹的疼愛,但也夾雜着許多複雜的感情。祖孫三代人的相處,要掌握好一個度。
許多年輕夫妻,都是一邊請老人幫忙帶娃,一邊又嫌棄老人帶不好孩子。其實孩子被老人帶大,是有很多好處的,很多矛盾隻要處理得當,大人和孩子都受益。
7歲男孩與外婆分開時大哭,隔輩帶娃更講究方法
糖媽身邊好多老人,表示他們很害怕給兒女帶孩子。孩子受傷了、教育不好,沒辦法交代。其實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優勢,但也更講究方法。
老人的經驗不完全落後,但要注意别溺愛
老一輩人比年輕家長更有經驗,他們反複唠叨的事情,多半是當年帶孩子時踩過的坑。雖然有些道理比較老套,但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年輕家長可以和老人商量,掌握好尺度,疼愛孩子要有原則、不放縱和溺愛孩子。
老人帶大的孩子性格更加沉穩,但要注意“愛好”對孩子的影響
老人的閱曆多、更有耐心。很多讓年輕父母憤怒的事情,他們往往見怪不怪了,平和的心态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老一輩人要麼不會玩手機,要麼對電子産品不太感興趣。面對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陪伴,老人會給予及時且高質量的陪伴。
所以,你會發現,跟在老人身邊長大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較佛系,還會養成許多老年人的愛好。例如寫字、下棋。
但要注意,很多老人喜歡跳廣場舞、玩牌,個人愛好兒女無法阻攔,但前提是他們在放松、娛樂的同時,不疏于孩子的照顧和管教。
糖果媽媽心裡話:
7歲男孩和外婆的感情很深,但生活中有很多孩子,被老人帶大卻不感恩、尊重長輩。這其中或許有被溺愛的成分,但孝敬長輩的榜樣,由家長來做更有效果。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是由誰帶大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