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育成期的标準?育雛育成期體重達标可促使雞群适宜時機開産,為高峰階段提供足夠的體能儲備,是雞群高峰尖度高,穩産時間長的基礎因此在轉群前一定要做好各階段的體重管理,保證體重周周達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蛋雞育成期的标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育雛育成期體重達标可促使雞群适宜時機開産,為高峰階段提供足夠的體能儲備,是雞群高峰尖度高,穩産時間長的基礎。因此在轉群前一定要做好各階段的體重管理,保證體重周周達标。
一、體重管理的三個重要階段
1)育雛初期(0-2周齡),生長發育速度較快,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使用高溫膨化熟化易消化吸收的顆粒料後,經測定消化利用率可提高5-8%,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的微生态制劑和酶制劑等。此階段應及時挑出弱小雞隻單獨飼養,重點把握個體體重管理,;
2)育雛期(3-6周齡)生長發育快,由于本階段免疫較為頻繁,免疫系統啟動有15-30天的免疫空白期,因此需要補充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優質雛雞顆粒料。它的體重直接反應雞群骨骼、肌肉、内髒、器官的發育程度,此階段由個體管理轉向群體體重管理
3)育成期(7-14周齡)管理要點為體型管理及胃容積的管理,骨架的發育是青年雞重要的指标,一旦錯過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雞群将無法實現高産。胃容積的适宜決定了雞隻終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對後期體能儲備,産蛋維持尤為重要。體型的良好與否會影響到整個産蛋階段的産蛋高峰尖度及穩定時長。
二、體重達标,措施要落地
1)溫度管理
初生雛體溫調節中樞的機能還不完善,體溫較成雞低1~3℃,剛出生時全身都是絨毛,缺乏抗寒和保溫能力,既怕熱又怕冷,随着日齡的增長,絨毛逐漸換成羽毛,保溫調節能力逐漸增強,同時體溫調節機能也逐漸完善。根據雛雞這一生理特點,在育雛期要提供适宜的環境溫度。一般第1周37~33℃,第2周33~31℃,第3周31~28℃,第4周28~24℃,以後逐漸降低到室溫。雛雞代謝旺盛生長迅速,同時胃的容積小,進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飼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較差,根據這一特點在飼養管理上應做到少喂勤添,提供纖維含量低、易消化的飼料。
2)飲水管理
在環境保障的前提下,吃飽、吃好、監測、分群顯得尤為重要。如若運輸時長超過40小時,建議采用水罐 料盤的飼喂方式。經過長時間的運輸情況,雛雞易處于脫水狀态,應及時上籠進行飲水操作。
首先,雛雞飲用水應在雛雞到場前提前将水預溫到室溫,避免水溫過低造成雛雞飲水量較少或拉稀的現象發生。
其次,使用水罐飲水時應保證雛雞有足夠的飲水空間(20-24隻/罐)。第一天開始水罐使用時,飲用水8小時/次更換并對水罐進行清洗,避免細菌滋生。第三天采用水線 水罐方式過渡飲水,逐步讓雞群适應。保證水源及水線衛生充足,冬季消毒2次/月,夏季消毒2次/月。
最後關注水源水壓的大小和飲水管水位的高低,水壓壓力過大,造成水流滴落,易打濕雛雞并造成水的浪費。水壓壓力過小,尤其末端雞群易造成無水的現象發生。
依據多批次總結發現,入舍水源頭水壓應控制在0.2-0.3mpa之間,經過調壓閥後進入飲水管水壓依據水位管水位高低進行調節,水位管水位3-10日齡控制在20-25cm;11-42日齡25-30cm;43-98日齡31-35cm。
3)營養管理
育雛初期(0-2周齡),生長發育速度較快,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經測定經過膨化熟化後的顆粒料,消化利用率可提高5-8%,本階段飼料營養可參照卵黃營養成分設計,滿足蛋白20%,代謝能2900 kcal/kg,鈣0.9-1.2%,磷≥0.55%,蛋氨酸≥0.48,賴氨酸≥1.10。注意選用優質能量、蛋白原料,可添加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的微生态制劑和酶制劑等。
育雛期(3-6周齡)生長發育快,由于本階段免疫較為頻繁,免疫系統啟動期,會有15-30天的免疫空白期,需要補充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雛雞顆粒料。滿足蛋白19%,代謝能2900 kcal/kg,鈣0.9-1.2%,磷≥0.43%,蛋氨酸≥0.45,賴氨酸≥1.00。
育成期(7-14周齡)管理要點為體型管理及胃容積的管理,骨架的發育是青年雞重要的指标,一旦錯過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雞群将無法實現高産。胃容積的适宜決定了雞隻終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對後期體能儲備,産蛋維持性尤為重要。飼料應滿足蛋白17%,代謝能2850 kcal/kg,鈣0.9%,磷0.42%,蛋氨酸≥0.42,賴氨酸≥0.95。
4)飼喂管理
初飲2小時後可進行開食,采用開食盤目的為了使雞群更快地吃料,依據少喂勤添的原則,訓練雛雞采食:每4小時飼喂一次,每隻雞每次按照1-1.5g料飼喂。使用開食盤期間,3天内進行清理3次,墊紙更換2次,來确保飼料的幹淨衛生。此階段開食情況評判尤為重要,正常情況6小時開食率可達到90%,24小時開食率可達到100%,對于開食較晚的雞隻需要采用人工訓練的方法,單獨飼喂,促進開食。
第3天逐步進行過渡料線飼喂,此期間要注意及時調整調料闆或者料門高度,每天喂料3次,勻料3-4次(喂料不均勻造成個别雞發育不好),喂料厚度不超過料槽高度的1/3,每天記錄喂料量與标準進行對比,同時重點關注料塔、料槽以及飼喂潮拌料時候的關注來防止飼料結塊和發黴。
随着雞群日齡的增長,對不同營養的需求量不同,到達一定階段需要更換飼料,此階段應注意料号更換的過渡飼喂管理,過渡時間以7-10天為宜,過渡方法為:前1-3天原飼料:新飼料=2:1;中1-3天原飼料:新飼料=1:1;後1-3天原飼料:新飼料=1:2,然後全部更換為新飼料。讓雞群逐步适應,減小飼料更換的應激。
5)體重管理
體重監測是了解雞群生長發育狀态最直觀的方法,每周對雞群進行稱重,了解雞群生長發育狀況,而後進行評判是需要大群管理還是需要個體管理。有條件的養殖戶在30天前可進行大群稱重2次,按照标準體重對大群進行分級放置(可按照标準體重的70%,80%,90%分級),然後不同程度的進行分級管理,體重不達标的可采用降低飼養密度,例如:大群每籠16隻,中雞可放置14隻,小雞可調整為12隻。不達标雞隻進行個體管理,如補充維生素,益生素等促進其生長發育。每周對小雞進行逐隻稱重,達标的回歸大群,在固定區域單獨飼養,對小雞和特小雞做進一步的分群。2次大群稱重結束後,每周對部分雞群進行稱重分級,一周一遍,随時做到及時分群,及時關注,及時補充,及時回歸,讓開産前的每一隻雞體重均能達标。
6)密度管理
密度管理是雞群生長發育的保障條件,密度過大影響雞隻采食、飲水面積,影響其生長發育。及時調群會更好地提供其生長生活條件。
适宜的飼養密度對雞群生長起到保障作用,建議标準飼養密度如下:1-17日齡167cm2/隻,17-35日齡334cm2/隻,35-90日齡380cm2/隻。
根據雞群的生理特點和生理需求,落實體重管理的各個關鍵點,為雞群高峰儲備體能,精細落實料、水、光、溫、風、防疫的管理重點,為适宜開産以及高峰維持時間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靓“綠色發展” 賦能“禽蛋養殖産業”。傳承遠卓農牧的“工匠精神”鄭州遠卓層疊式蛋雞自動化養殖設備、階梯式蛋雞自動化養殖設備、采用鍍鋅鋁鎂闆,使用壽命十五年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