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人影緊跟着形體一樣,絕不差錯。大凡吉祥和兇險的預兆,都在心裡發出根苗反應出來,雖然根苗是由心裡發出來的,但是會表現到全身的四肢上。
我們要從一個人的言語、行為、去加以判斷;就可以猜想到這個人可能遭遇到的吉兇禍福,并且沒有不靈驗的。正如《了凡四訓》中所說:“福之将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将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黴運來臨,必有征兆”:這種行為——追求完美,是招緻禍患的迹象。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說:“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求完美和達到極緻。”
一切都過于完美,卻是大禍降臨的征兆,因為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好事到了極點,就會往壞的方向發展,而且“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01
我們在讀懂高中語文課本中賈誼的《過秦論》這篇文章的時候,會發現文章用大量篇幅來形容秦國的一步步強大,說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苦心竭慮,已經做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
比如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焚書坑儒,收繳天下的兵器,冶煉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憑借華山為城牆,依據黃河為城池,讓好的将領手執強弩,守衛着要害的地方,讓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士卒,拿着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秦始皇心裡自己認為這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裡的堅固的城防,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直至萬代的基業。
但是,看似如此固若金湯、無懈可擊、完美至極的大秦帝國,在秦始皇剛去世1年,就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陳勝吳廣起義。再2年後,大秦帝國轟然倒塌,秦二世胡亥被迫自盡,秦三世秦王子嬰在位近46天,便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由此可見,秦始皇所謂的“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夢想破滅,而且秦帝國剛撐了3年傳了2代就夭折了。看起來過于完美的事物,其背後往往隐藏着巨大風險,因為天地是按照“物極必反”的規律來運轉的,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02
讀史可以明智,曆史的發展規律是“盛極而衰”,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不可過于完美。就如電視劇《少帥》中一句經典台詞所說:“人得有點毛病,有毛病的人才可交,沒毛病的人說明不是真情,沒有真情的人怎麼能交?”
那些看起來完美無缺,沒有半點毛病的人,往往背後問題最大。人無完人,是人都會有毛病,若是讓他人找不出半點毛病,則說明此人心機很重、城府太深、做人太虛僞。
即便是一個人沒有虛情假意,隻是坦誠地追求完美,也會因為做人做事過于極端化,最後“物極必反”,毀了自己。正如企業家任正非所說:“完美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我們在公司從來不用完人,一看這個人總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沒有希望。”
處世奇書《菜根譚》中一句箴言值得大家反思:一個人做了壞事,最怕的是掩蓋它,做了好事最忌諱的是宣揚它。壞事公開了,災禍後果就會小,而壞事藏而不露其災禍後果就會大;好事宣揚出去功德就會小,好事秘而不宣功德就會大。
一個人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就會驕傲自負,對壞事或隐患故意視而不見,或者是故意隐藏,自欺欺人,最後使得“惡”越積累越大,禍患也會越大。
03
老子《道德經》中說:“美好者不祥之器”,過于完美的人或者事物,都是自帶不祥的預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大自然普遍存在着物極必反的現象,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花開則謝,一個人或事物過于美好,就會招來嫉妒,惹禍、生是非。
當我們在生活中一切都順風順水時候,千萬不能麻痹大意,驕傲自滿,認為自己十全十美,而忽略了後面隐藏的禍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切都過于美好,容易讓人喪失鬥志、放松警惕,最後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大禍臨頭。
所以說,做人要懂得“求缺惜福”,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追求最好,隻要盡心盡力就可以了。如果福氣太好了,功勞太大了,還要懂得分些給他人,避免功多招謗,避免福多招禍。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人生最佳境界。花還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花一全開就離落花很近了,月亮一旦開始全圓,就離慢慢地變成殘月就很近了。
結語:
做人要懂得謙虛低調,常懷敬畏之心,因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做人,要懂得“盈虛之理”,要知道天道忌全,人道忌滿,小心駛得萬年船,不要求大求滿求全。如此這般做人做事,才更加順應天道,才能不被老天降下大的禍患。
所以說,“黴運來臨,必有征兆”,“追求完美”的這種行為,是招緻禍患的迹象。一切都過于完美,卻是大禍降臨的征兆,因為物極必反,自然的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