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記作者|塵土飛揚
做一個決定到底難不難呢?有些人可以做到冷靜思考後堅持自己的判斷,但有的人嘛……好像别人說的總是對的,自己想的總是錯的。
仔細思考一周的方案,甲方一個建議,就立馬改改改;原本規劃好的周末計劃,舍友一個邀約,就全部作廢;遇到心心相惜的人,朋友一盆冷水,就馬上放棄。
小到買件衣服,大到戀愛結婚,如果不能得到别人的認可,就沒辦法堅持自己的判斷,而别人稍有些意見,就很容易放棄自己的想法。
即使覺得自己好像也有那麼一丢丢的正确,但隻要别人說“不”,就一定會把自己全盤推翻。
對自己說“不”很容易,但對别人說“不”難于登天。
圖源|GIPHY
沒有主見、容易被别人影響,其實也是挺難受的事情。有時覺得别人說得也對,不好拒絕,怕傷感情。但有時又恨自己太軟弱,總是退縮,委屈了自己。
有些人容易被别人影響,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從人類曆史角度來說,也未必就是壞事。
但如果你覺得總這樣對不住自己,也有很多辦法來改善,比如傾聽自己的感受、建立明确的邊界、形成堅定的自我等。
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總被别人影響,該怎麼辦。
容易被别人影響,其實本質上是人性格中的一個“特質”,并不一定是壞事。
比如容易别别人影響的人,可以剛好地聽取别人的意見,避免很多彎路。在人類曆史進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容易被别人影響的人,更能起到集體黏合劑的作用,幫助群體解決分歧。
但總被人影響而缺乏自己的判斷,一來會讓自己不斷自我否定,過分壓抑,二來會讓自己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如果這一特質困擾到你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性,進行适度調整。
圖源|GIPHY
容易被别人影響,分先天的和後天的,有些是天生的人格特質,有些是後天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還有一些,可能來自于過去的創傷。
不同程度的、不同類型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就來通過清單來梳理一下吧。
容易被别人影響有雙向的作用,做出決斷之前,别人的意見也會為你提供更多元的信息和思考角度。所以,不要急着一味地否定它、努力想擺脫它。
用理性的眼光去審視一下,聽取别人的意見,給你帶來哪些好處,又引發了哪些問題。如果它真實的對你構成困擾了,再考慮适度的做出一些讓自己更舒服的調整。
《自我與人格》中介紹了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提出的兩個概念:場獨立型人和場依存型人。
場獨立型的人自信、自尊、獨立思考、不易受到暗示。而場依存型的人易受環境因素、他人的影響,容易被暗示。
在人類發展曆程中兩種人各有各的作用,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如果你天性就是個場依存型人,嘗試接納自己,再适度作出調整。
圖源|GIPHY
如果你覺得自帶場依存特性,但它困擾到了你,建議看看這本《突破天性》。書中建議突破天性的局限,可以先了解自己的特性,在一定範圍内給自己天性以解放。
比如分清需要獨立做出判斷的場景,冷靜思考,果斷決策;但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則讓别人主導決策,不要事事給自己壓力。
如果不是天性使然,容易被别人影響很可能是成長過程中的缺失造成的,比如習得性無助。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是否總覺得被否定和批判。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讓你逐漸喪失了對自己事情的把控,将人生的控制權交給他人,那你可能需要從突破習得性無助開始。比如看看《習得性無助》這本書。
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錯的,那就努力回顧自己做對的事情,回憶獲得成就時候的細節和感受,糾正自己“我做不好”“我最不對”的認知偏差。
回憶那些讓你感覺自己成功的感受的時候,請主動關掉評判的聲音,比如“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做得也不夠好”之類的。
圖源|GIPHY
如果不是長期被否定,但做什麼事都喜歡看别人怎麼做,格外關注别人的評價,就喜歡随大流,那你需要注意聆聽一下,自己内心有沒有一個來自“自我”的聲音。
有可能你在成長過程中受了太多别人的指導,沒有從中形成自己的判斷。那你需要這本《自我的誕生》。
《自我的誕生》中就說「自我沒有形成的人總在關注“你”,要麼渴望從别人那裡獲得好評,要麼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行事」。
如果内心沒有堅定的“自我”意識,而你的存在感隻能依附于和“别人”的關系和認可,那你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響。
形成堅定的“自我”,就像一棵有樹的樹幹,任風怎麼吹,它還是屹立不倒。
圖源|GIPHY
要想形成堅定的自我,就先需要清楚的定義什麼是“自我”。日常我們常說的“自我”和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存在一定的出入。
如果以弗洛伊德的《自我與本我》中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來簡單解釋,本我是天性、欲望,是“我想要”;超我是規則、要求,是“我應該”。
隻顧及“我應該”,人就會失去内在動力,傾向于自我毀滅;而隻顧及“我想要”就很難融入社會,被他人毀滅。而自我,是那個在“我想要”和“我應該”中做出平衡和決策的人。
圖源|GIPHY
自我的形成,需要從原生家庭和親密關系中“融合”的、黏黏糊糊的狀态裡抽身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成長環境,理性看待其中的人和事,以及他們對自己的影響。
《超越原生家庭》中就把這個過程形容為“分化”,像細胞分化一樣,從舊的群體和關系中解放自己,形成新的、獨立的自己。
圖源|GIPHY
形成自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想法。對很多人來,說這其實是非常難的。
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人,其實對自己的關懷是不夠的,自我偏向于外界的要求一方,而壓抑了對自己天性的感知。
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挫敗感、缺乏前進的動力。推薦看看這本《自我關懷的力量》,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欲望,自我關懷,才能解放内心。
形成自我,就不得不面對内心的沖突,“我想要”和“我應該”産生了沖突,“我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見相左,那選擇權就要交給“自我”。
自我需要客觀的看待問題、做出選擇、并堅定執行。這很艱難,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選擇的權利的時候,會感受到自我的成長。
圖源|GIPHY
一個堅定的自我,一定有一個堅定不容侵犯的邊界,這是對真實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保護。
而邊界對于是否容易被他人影響,又是至關重要的。之所以我們事事都會被影響,就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邊界模糊不清、不夠堅定。
所以下面我們專門對如何建立邊界,進行詳細的說明。
邊界是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界限,包括什麼是我們可以接受的,什麼是我們不可以接受的。
容易被别人影響,其實很核心的問題是,沒有設立明确的邊界,讓别人可以輕松介入到你的事情中來,而你在做決策的時候也沒有分清這件事到底有誰來負責任。
圖源|GIPHY
分清這是誰的事情,其實就是心理學常說的“課題分離”,在《被讨厭的勇氣》一書中,就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讨。
怎麼判斷具體的某件事是誰的課題呢?有人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考慮一下誰來直接承擔事情最終造成的後果。
比如選擇結婚對象要不要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就看看如果婚姻不幸,到底是誰受的影響最大。
圖源|GIPHY
在第九條中,我們提到要看見自己,除了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的幫自己設立明确的邊界。
深入的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拒絕的,也就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具體内容可以參考《自我邊界》這本書。
圖源|GIPHY
知道了自己的邊界,也需要讓别人明确知道你的邊界在哪。誠實地去表達你内心的真實感受,勇敢的說“不”,對守護自己的邊界非常重要。
這裡需要提醒你,拒絕不是抵抗,更不是釋放攻擊性,而是溫柔而堅定的表達你真是的想法,讓其他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具體怎麼表達,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
拒絕别人即不需要找借口,也不需要給出理由,因為你本來就有說“不”的權利。
設立邊界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别人的頑強抵抗,拒絕你的改變。這是需要堅定你的想法,并且相信别人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緒。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一書中就介紹了可能面對的抵抗,但也在不斷提醒你,你不需要為别人的情緒負責,這是對别人界限的尊重。
《自我邊界》中還提到了一類邊界,就是你和自己問題的邊界。
很多過往的事件可能讓你對自己有一些主觀的判斷,認為自己身上有一些問題,比如認為自己總是錯、不自信、不堅定等等。
把這些問題和自己分離開,這些都不能定義你,而你就是你自己,這些隻是你要面對的問題。你需要解決的是這些問題,而不是否定你自己。
我們是社會化的動物,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别人的影響。
通過分析自己容易被别人影響的原因找到應對辦法,建立獨立健全的自我,設立清晰明确的邊界,都可以幫助你正确看待和處理别人意見的方法。
認真聆聽他人的意見,其實是決策中特别重要的參考,但也隻是參考而已。自己的課題,還需要自己來負責。
【安慰記心理小店,一個有超多實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歡迎來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記心理
回 兔子洞 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 平行世界 參與心理能力訓練
回 工具包 得免費心理自助工具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