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故事大王比賽的教案幼兒園

故事大王比賽的教案幼兒園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5 02:44:31

在幼兒園裡,一個小朋友講故事後,其他小朋友給予評價的“故事大王”活動,在中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評論中受到普遍贊揚,卻在美國和日本教育同行中引起了大量的讨論。他們讨論的焦點,正是我們從來都沒意識到的中國文化的一種内核:批評和自我批評。

在很多幼兒園裡,都有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活動安排。為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讓孩子勇于發言,敢于張口,很多幼兒園也鼓勵小朋友自己講故事。我和我的研究小組曾把一所中國幼兒園中“故事大王”的活動錄了下來,然後分别請中國、日本、美國三國兒童教育專家觀看。

故事大王比賽的教案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故事大王)1

場景

錄像記錄的是一個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在午休前講故事的活動。每天有一個孩子講自己找來的故事。之後,大家參與評論,最後投票決定當天的“故事大王”稱号是否可以給講故事的孩子。活動之後,班上的老師講述了“故事大王”活動的起源:“一開始孩子們隻是想聽老師講故事。後來,兩個喜歡講故事的孩子問,他們是否可以到前邊來講故事,老師鼓勵他們試一試。很快,其他孩子也開始要求講故事。一個學期過後,很多孩子都想上前給大家講,還自發讨論怎樣組織這一活動,最後達成一緻:由當天講故事的人決定明由誰來講。有的孩子建議應該由老師來選擇,但大部分孩子都不同意這麼做。”

“故事大王”的活動是中國常見的幼兒園孩子講故事的一個例子。這種活動在美國和日本的幼兒園的分享活動中都沒有見過。那裡,人們一直認為學前兒童在聽、說方面不僅發展還不充分,而且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尚不适于講故事。因此,一群4歲大的孩子能在班集體前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能耐心地傾聽他人的批評,并且能給其他孩子提出有内容的意見,給我的研究小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專家怎麼看?

觀看過這段錄像的中國學前教育專家們普遍贊揚了這一活動,很多中國各地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做得較好的語言活動。還有許多老師指出,這個講故事的活動,體現了幼兒園課程改革中完整兒童的理念,融語言、數概念、個性、社會和教育大目标于一體。不少老師特别對該活動在促進幼兒民主意識的作用印象深刻。一位昆明幼兒園園長說道:“當老師問‘你不同意他當故事大王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教師不僅促進了幼兒的思考,更表現出了對幼兒的尊重。”這個活動備受贊揚的原因之一,正是它體現着中國幼兒園改革的重要原則——尊重兒童。

有意思的是,日本和美國教育同行對這段錄像有着非常不同的關注點,引出不少感受頗深的讨論。她們讨論最多的不是對民主價值的強調或者課程完整性的關注,也不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而是中國老師對幼兒相互批評的鼓勵。在日本,老師鼓勵兒童自我批評,但基本上不鼓勵相互批評。有位日本教育工作者說:“故事大王活動雖然給人印象深刻,但還是讓人感覺不舒服,因為強調批評同學的表現讓人難以接受。”京都的一位資深幼兒園園長回憶道:“很久以前的日本也能看到此類現象,但是我們已經改變了。中國的這家幼兒園強調頭腦重于愛心,但我們現在強調支持愛的發展。”日本幼兒教育工作者介紹了日本小學裡的小組自我反省行為,描述它和中國幼兒園“故事大王”活動中批評方式的不同:

1. 老師很少參與或完全不做指導。

2. 孩子做自我批評,而不是批評他人。

3. 針對集體的缺點進行反思,而不是針對任何個人。

如果把這3條挪用到中國和美國的學前教育活動中,很難想象那裡的幼兒教師不會亂了陣腳。在美國幼兒教育中,兒童批評同伴講的故事被普遍認為是不合适、不提倡的。絕大多數美國教育工作者對“故事大王”的錄像片段表示吃驚,很多教師認為,考慮到兒童自我感受的脆弱,感情上傷不起。有個亞利桑納州的幼兒園老師說:“我覺得讓孩子公開批評别人是奇怪的事,我們肯定不會這樣做!”而且美國專家認為批評别人不提倡,自我批評就更不提倡了。可想而知,美國文化中的幼兒教育為什麼不采用相互批評和自我批評——教師們見都沒見過中國學前教育這種輕松自如的傳統。

但是,有些美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也看到美國早期教育這方面的不利之處,有位有20多年教齡的老師說:“我45歲,如果是我現在講個故事被批評了,我肯定會傷心地哭,但那正可能是因為我沒有中國幼兒這樣的機會,在很小的時候就習得批評别人和接受批評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機會來學習這個,到了成年時,不難想象他們都不知如何應對批評意見。”

思考

雖然中國幼兒園近年來重視從國外引進思想,但是這些學前教育新方法仍然保留了中國式特質。“故事大王”的活動正是中國學前教育實踐裡湧現的多種教育觀念融合的絕好示例,因為它把杜威的進步主義理念與中國傳統教育價值觀相結合,既融會了中國文化裡注重語言的純熟掌握和表達,注重語言和性格鍛煉的整體性;同時,又體現了中國文化和社會主義的混合信念。

中國文化中的深層價值

其實,批評與自我批評一直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的一個特征。儒家傳統思想也鼓勵将批評作為一種促進學習及弘揚其社會價值觀的方式。在中國家庭、鄰裡、學校、商務活動以及社會活動中,批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行為,批評他人并沒有像在美國、日本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文化中那樣動辄就讓人難受。為人提意見,強調出發點,是助人的善行;虛心接受他人批評意見,是人之美德。在中國,同伴、同行中的建設性反饋意見不僅可以在幼兒園看到,而且在幼兒教師切磋教案、互相聽課、對實習教師試講的反饋中,随處可見。

如此看來,幼兒園的故事大王活動反映了中國文化中的深層價值,包括自我完善的價值觀。盡管在這項活動中,學前教育工作者融入了許多新的想法和做法,批評和自我批評仍是一種追求,是隐形的,即司空見慣的文化實踐的範例。在中國學前教育實踐中普遍使用,并在持續的社會巨變及教育範式轉換中依舊存在。

看清自己的育兒文化比自然而然地接受更難

文化永遠是育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盡管我們有時候努力地學習很多國外先進的教育方式,但是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内核依然強勁有力。作為從小在這個文化中長大的人,都會有許多感受,又習以為常。不像從其他文化裡來的人,如日本人和美國人,看到、聽到後會一臉詫異,覺得不太能接受。文化實踐作為曆史傳統的存在,必然有其深刻的道理。也許,它正是中國人如今能夠讓世界矚目的獨特氣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育兒這件事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使用,早就在我們每個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言行中。也許,我們的确需要日本和美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們用驚異的目光和不舒服的感受,讓我們看到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文化,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文化要難得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