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送戲下鄉送到田間地頭,公益電影放映在群中家門口,海量圖書擺上農家書屋的書架上,威風鑼鼓、移動音箱送到全縣文藝骨幹隊伍中……在臨沭縣,蓬勃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滿足群衆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群衆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多樣的文化服務,這條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正點亮群衆的文化生活,照亮群衆的精神世界。
提升資源利用,推動文旅場所管理共享化。以共建為着力點,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成立文旅投資公司,建成A級以上景區7家;以合辦、聯辦、冠名、捐助等合作方式,籌集史丹利群衆文化活動基金30萬元,金明寓公司投資建設沭河古道風景區,金沂蒙公司建設職工文化大禮堂,沂蒙老區酒業集團打造酒文化博物館和工業文化旅遊示範點。以共管為突破點,有效提升文旅管理水平。旅遊特色村山裡村将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遊客服務中心的設施建設與管理融為一體,避免重複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提升供給能力,推動文旅産品配送精準化。年均采購送戲下鄉400場、公益電影3000場,覆蓋全縣236個行政村。分18批次,配發移動音響1214台、鑼鼓家什212套、電腦1026台、演出音響76套,書架100組、圖書59500冊。編輯出版《臨沭文物》《臨沭記憶》《臨沭民歌》,創作《我的家鄉》《美麗臨沭》等歌曲推送景區播放。依托柳編、絨繡、藍莓、花生、地瓜等名特優地産,開發“臨沭伴手禮”,提升臨沭知名度美譽度。
提升服務效能,推動文旅設施建設标準化。實施長效獎補政策,針對新建城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記憶館、鄉村大舞台、鄉村景區化建設給予1—10萬元不等的補助。目前,全縣建成基層文化服務中心268處、鄉村記憶館70處、文化廣場300處,補助資金1000多萬元。同時,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域旅遊建設、群衆滿意度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考核範疇,提升工作主動性。
提升創新意識,推動文旅項目培育品牌化。成功打造了9大特色文旅服務品牌。舞蹈《打花棍》、歌曲《柳鄉姑娘》成功入選“山東省群衆新創文藝優秀作品”。策劃推出8條旅遊精品線路。朱村沂蒙支前館、濱南紅色文化紀念園入選“山東省慶祝建黨100周年100家革命場館特色展陳推介名單”。朱村、陳巡會村入選“山東省100個紅色文化特色村”。(陳曉婷 王靖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