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困,似乎是現代人的常态:
白天咖啡續命,晚上安眠助興;
隻要睜着眼就困,閉着眼就清醒
還有人:
上班風都吹得倒,下班狗都追不到
……
而除了睡眠不足以外,有一種“犯困”,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一
男子老想睡覺,終日萎靡不振
竟然是因為血液黏稠度高
(非新聞圖片,圖片來源:123rf)
前不久,上海的趙先生出現了一種情況,早上起床以後總覺得頭暈暈的,思維遲緩,一直到吃過早飯後,頭腦方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
特别是每天午餐之後,非常容易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相反晚餐後精神狀态特别好。
他不知道身體哪裡出了毛病,總感到頭昏腦脹,稍微勞動就胸悶、心慌、氣短,老想睡覺,終日萎靡不振,有時還有視物不清、站立不穩等問題。
無奈,趙先生隻好到醫院就醫,醫生經過仔細詢問并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這種現象可能是血液黏稠度(簡稱血稠)較高所緻。
二
血管好比一條通道
如果“車輛”太多,就會影響通行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髒内科 陳清勇醫生介紹: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其中血漿包括血漿蛋白、脂蛋白等各種營養成分以及抗體、凝血因子等;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闆、淋巴細胞等等。
而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系統中看得見的一些有形成分的流動性和它的流變學規律,是反映血液系統流變學的一個指标。
打個比方:
血管好比一條馬路上,如果車輛(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增多了,就會影響它的通行性,通行速度就會變慢,而這個速度就好比血液黏稠度。
但血液黏稠度高并不等于血脂增高,血脂主要包括血漿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脂血症是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或者甘油三酯增高。
三
血液黏稠度為何會增高?
和生活習慣、自身疾病都有關系
血液黏稠度大體上分為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
生理性增高:與年齡、性别、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比如洗澡後、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長期靜坐、飲水較少、睡眠不足、勞累過度、壓力過大等都可能會導緻血液黏稠度的增高。
病理性增高:和自身疾病密不可分。上文已經提到,血液黏稠度增高是反映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血漿蛋白、血細胞的增多,遺傳性的紅細胞增多或者長期去高海拔地區都可能會導緻血液黏稠度增高。
另外一些情況,比如冠心病、腦梗塞、糖尿病或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漿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也有可能會導緻血液黏稠度的增高。
因此,陳清勇醫生表示: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後,先要去尋找它的基礎病因,然後解決基礎疾病;如果僅僅是單純的生理性增高,往往不用過于緊張,常規的生活方式幹預,也許就足夠了。
四
血液黏稠度增高,會得腦梗、心梗嗎?
大多數血液黏稠度增高是沒有症狀的,但是在合并一些其他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基礎上,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比如小血管栓塞事件發生了以後,可能會發生上文中提到的一些症狀,更為嚴重的可能會導緻偏癱、暈厥,甚至猝死等。
所以隻要沒有發生血栓栓塞事件,它可能就不會有明确症狀。
另外,冠心病、心絞痛它與血液黏稠度有沒有關系呢?目前認為沒有直接的關系。
因此,大家需要關心的是,在血液黏稠度增高的同時是不是合并肥胖、血脂異常、血壓異常、血糖異常、高尿酸等,如果合并了這些情況,那麼這個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高。而在此過程中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它絕對不是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事件的一個主要原因。
五
預防血液黏稠度增高
又該怎樣做?
陳清勇醫生表示:通常對于健康人群來說,偶爾出現血液黏稠增高不用過分緊張,因為人體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可自主維持血液内環境平衡,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療。
但對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如果伴有血液黏稠,還是及時就醫幹預比較好,以免引發嚴重後果。
那麼平時應該怎樣避免血液黏稠度增高呢?
從生理性的角度:
第一,要多喝水,正常人群每天可飲用1000~20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溫開水(心腎功能不全患者除外),一方面可以稀釋血液,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體内代謝廢物的排洩;
第二,心态放松,維持情緒的穩定性,避免經常焦慮緊張。
第三,可以經常吃一些有益于改善血液黏稠度的食物或者蔬菜。
如木耳、洋蔥、香菇、胡蘿蔔、芝麻、核桃、黃豆制品、魚類等。
第四,要保持适度運動,既不過量也不是不動,如慢跑快走、遊泳、太極拳等,來改善血液黏稠度。
第五,避免長期吃比較鹹、油膩的東西。
比如火鍋、動物内髒或者甜食\甜品,應該盡量避免。
從病理性的角度:
第一,避免減少去一些高海拔地區,避免紅細胞過度增生,導緻血液黏稠度增加。
第二,積極治療疾病,有糖尿病,要積極控制血糖;高脂血脂異常,要控制血脂達标;有嚴重的肝腎功不全、漿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要治療疾病。
最後,陳清勇醫生提醒:犯困是因為多種原因導緻,大腦相對供血供氧不足會犯困,睡眠不足會犯困,肥胖會犯困,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也會犯困,所以一定要按圖索骥去探尋它背後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因素,要做相應的改變,如果是病理性因素,一定要及時規範就醫。
文/編輯丨Mkiki
部分内容來自丨CCTV生活圈
圖片來源丨soogif 123rf 網絡
監制丨清清
審核丨藍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