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
寫護膚内容大概一年多了,經常在聊到某某産品時評論區都會有這樣的留言:
當然,也有很多人以英國BBC紀錄片《美容的真相》舉例。說:BBC紀錄片都報道過了,護膚品用和不用根本沒差别,最有效的隻有醫美和維A酸。
與此同時,每次打開小紅書都有一堆群非醫療人士在呼籲用維A酸護膚。
所以,難道護膚品真的如大家想得那麼無用嗎?護膚品真的沒有存在意義嗎?今天咱們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在紀錄片中使用的三款産品分别是妮維雅、法國大寶及倩碧黃油作為對比産品。
對比方式是試驗者一側臉使用面霜,一側臉不用。連續使用三周後發現使用妮維雅的額試驗者皮膚水分增加最明顯。而價格相對較高的倩碧和法國大寶的試驗者皮膚水分并沒有明顯增加。
由此得出結論:妮維雅比倩碧和法國大寶更好。同時還強調了試驗者們使用三周護膚霜的一層皮膚和另一側看上去并沒有明顯不同。
這個實驗中有幾個誤區:
1⃣️以保濕型來判斷産品好壞?保濕确實是判斷護膚品好壞的一個方面,但絕不能隻看保濕。就拿我們自己選擇産品來說,春夏和秋冬可能會選擇不同滋潤程度的面霜。
所以,并非保濕好就是絕對好,而保濕差也并非就不好。如果真的要選擇保濕型最好的,直接買凡士林不就完了?
2⃣️産品實驗對比周期太短;
紀錄片中僅讓使用者使用三周,但其實如果要跟蹤護膚品中活性成分的功效至少要經過六周以上。
之前我們也給過一組數據:
因此,短短3周即便是再好的有效成分,周期短如果再用量不足,看不到效果真的很正常。
維A酸确實最有效,但不代表除了維A酸其他都無效;
在紀錄片中确實提到維A酸對細紋和光老化效果最好。
但紀錄片中并未說有效的成分隻有維A酸。相反,提到維A酸有強烈的副作用,例如:泛紅、脫皮、刺痛等。
而在護膚品中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相對更溫和的一些的視黃醇。除了視黃醇還有肽類。
其實有效的成分遠不止這些,例如之前我們說過的維C。英國醫學雜志給出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15%濃度的維C産品一年前後皮膚膚色及細膩程度有明顯改善。
維A酸雖然效果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就像紀錄片中提到的,維A酸雖然功效好,但刺激性也很強,并不适合所有人。我們一直在說:使用刺激性過強的産品除了會給你帶來一些産品功效,還會因刺激帶來更多炎症反應或色素沉着問題。
之前跟老師聊天,他說對于皮膚科醫生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如何減少藥品給患者的副作用,那作為普通人為什麼還非要去體驗藥品刺激帶來的皮膚炎症呢?
也有很多人說皮膚科醫生都使用維A酸,不用護膚品。我隻想說:你一個連基礎洗臉都做不好的人跟人家皮膚科醫生瞎起什麼哄?
皮膚科醫生非常清晰藥理,對自己的皮膚也非常了解。哪怕用維A酸翻車了人家能及時應對。而普通人呢?翻車了隻會幹着急,随便上網應對策略。而那些所謂的應對策略也并非正确或适合你。因此,既然是普通人,就按普通人的護膚方法來。
護膚品能發展到今天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隻靠坑蒙拐騙進步的(确實很多産品存在過度宣傳,誇大功效的現象。但也不可以偏概全。我們不得不承認好産品還是很多的)。
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護膚品成本很低,如果單說原料來說,護膚品成本或許真的不高。但真正大頭的是研發成本呀~就像歐萊雅集團的玻色因火了,現在很多品牌都在做玻色因,但真的仿得了形卻仿不了神。
再拿修麗可的CE精華舉例,修麗可當年因為CE精華的經典配方在歐萊雅收購中賣了個好價錢。現在市面上一堆模仿修麗可CE配方的産品。成分表看起來都一樣,但産品差距還是很大。
所以,大家還是理性點兒~盡量去選擇大品牌大工廠性價比高的産品并堅持使用。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Miya,想了解更多靠譜美妝知識記得點贊關注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