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的道理?一說到“葉公好龍”這個成語,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呀,世界上又沒有真正的龍,“葉公好龍”怎麼會和《論語》扯上關系呢,那我就帶大家來看一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的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說到“葉公好龍”這個成語,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呀,世界上又沒有真正的龍,“葉公好龍”怎麼會和《論語》扯上關系呢,那我就帶大家來看一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
首先,葉公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大夫,姓沈,名諸梁,字子高。沈諸梁大約生于公元前550年,是個世襲的官二代。他父親沈尹戌是楚國左司馬,在伍子胥伐楚的吳楚之戰中陣亡。沈諸梁26歲的時候被楚昭王封到葉邑當長官,所以大家就叫他葉公。在這裡,“葉”的發音并不是yè(頁),而是shè(射)。葉邑這個地方就在現在河南省葉縣。葉公是全世界葉姓華人的始祖,也是曆史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河南葉縣第一任行政長官。
葉邑這個地方河流比較多,境内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等六大河流經過。我們現在的南水北調工程中段線就從葉縣穿境而過。葉縣現在有大小水庫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69平方公裡,總庫容9.25億立方米,是國家治理淮河的骨幹工程之一。
在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的今天,葉縣的水資源還這麼豐富,那麼2500年前葉公剛來葉邑上任的時候面臨的是什麼情況呢?那時,擺在葉公面前的是一幅水患嚴重,遍地澤國,百姓苦不堪言的景象。當時的葉公還是妥妥一枚小鮮肉,年僅26歲,朝氣蓬勃。他經過實地勘察,制定出了修建東西二陂的工程計劃,發動葉邑百姓開工興建。東陂主要用于蓄水,西陂主要用于攔洪。東西二陂的修建,開創了中國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東西陂遺迹至今尚存。治理水患成功,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成為當時一個大IP。之後幾十年,葉地在他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生活井井有條。
葉公在理政的過程中,深感人才難得,楚國那些世襲的貴族大都驕奢淫逸,難堪大用。葉公盡管沒有學過MBA,也認識到了多樣性的重要,一個組織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從外部汲取新的力量。他積極接觸各諸侯國的人才,推薦給楚國。當時諸子百家之中,孔子的名聲最大,是當時最大的大V,圈粉無數。孔子門下弟子數千人,常年跟随他的有數百人。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在諸侯國之間來回求職,尋找當官機會。葉公早就聽聞孔子大名,雖然未曾謀面,但心中早已默默地成為了他的粉絲。
公元前489年,孔子在蔡國投簡曆。此時的蔡國已經不在河南了。四十多年前就被楚國滅了一次,三年後複國,從河南上蔡遷到新蔡。因為還是離楚國太近,被楚國追着打,四年前再一次遷都到州來,稱為下蔡,位于現在安徽省鳳台縣。盡管蔡國這麼落魄,孔子還是不肯放棄求職機會。葉公這年已經62歲了,多年來默默地在微博上關注着偶像的動态,但始終沒有互動。此時終于按捺不住内心見偶像的沖動,向愛豆發出了訪問邀請。孔子其實也早就聽說過葉公的事迹,對于這個大IP也是非常欣賞。葉公一發出邀請,孔子立刻帶着門徒趕往楚國。
從下蔡到葉邑有800多裡,一路上并不輕松,但孔子的心情卻很好。因為孔子知道這并不是一次簡單的應邀訪問,而是面試。孔子此時已經輾轉各諸侯國七年,海投簡曆都好幾麻袋了,有的國家已經二面、三面。這麼多年不是沒有機會,有好幾次國君親面都很滿意,但最後陰錯陽差還是沒有拿到Offer。甚至還因為面試時表現太突出,被在職大夫們嫉恨,謀害孔子,差點兒連老命都丢了。
孔子在漫長的求職過程中經曆過一個坎坷的心路曆程。剛開始老夫子自視甚高,不是給個高管職位就行,還要對用人單位、單位領導進行道德審查,不符合自己道德标準的,給再高的職位都不做。拿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下好,我就出來做官;天下不好,我就當隐士。國家政治清明,升不了官,發不了财是丢臉;國家昏聩無道,官越大,錢越多,越無恥(1)。”但老夫子的标準太高了,沒人符合。求職失敗次數多了,老先生也認清了現實,隻要有人給Offer就行,還打出廣告:“誰要用我,一個月就出政績,三年改頭換面(2)!”以前求職隻找央企、國企,後來民企也行,再後來個體戶也可以了。有一次魯國大夫季桓子的家臣公山弗擾占據着費邑叛變季桓子了,讓孔子去打工。孔子想去,被大徒弟子路擋下。子路不高興地說:“沒地兒去就算了,為什麼一定要去一個叛臣那兒呢?”孔子說:“他難道白找我去不做事嗎?現在隻要有人用我,我就要為他建一個東方的周朝(3)。”不過,這次沒去成,被子路攔下了。過了一段時間,晉國上卿趙簡子的家臣佛肸造反了,占據着中牟,邀請孔子當股東發起人。孔子又打算去。又被子路攔下了,子路說:“從前您說親自做壞事的人那兒,君子是不去的。現在佛肸造反,您卻要去,這如何解釋?”孔子說:“是呀,我是說過這話,不過不是還有句話嗎?硬東西磨不壞,純白的東西染不黑。我又不是個葫蘆,挂在那兒不給人吃(4)!”顯然孔子已經急不可耐了,但是這次還是沒走成。現在葉公邀請他去,而且葉公聲譽非常好,孔子覺得這回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東家。
孔子一行經過長途跋涉到了葉邑,終于和葉公見了面。葉公和孔子年齡相仿,隻比孔子小一歲。兩人見面不勝唏噓,相見恨晚,少不了相互點贊。在參觀了東西二坡後,孔子對葉公更加欽佩,覺得這次總算找了個好的用人單位。在幾天的參觀遊覽之後,雙方終于坐下來開始面試了。首先是行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葉公問孔子應該如何理政,孔子回答說要讓境内的百姓安居樂業,境外的人來投奔(5)。葉公聽完一愣,這隻是一個政治理念呀,沒有任何實際的東西。楚國是諸侯國中最講求實效的國家,葉公自己就是一個實幹家,治國理政,怎麼能快速達成目标怎麼來。孔子這個解決方案不接地氣,葉公不滿意。但看孔子一幅誠懇的樣子,也不像在忽悠自己,就沒有再說什麼。行測進行不下去,就直接來申論吧。葉公知道孔子在魯國擔任過最高法院院長-大司寇,就給了孔子一段司法方面的材料。葉公說:“我們這兒有一個人特正直,他爸偷了人家的羊,他兒子出來指證,這事兒你怎麼看。”孔子說:“我們那兒正直的人不是這樣,出了事兒,老子為兒子隐瞞,兒子為老子隐瞞(6)。”葉公聽完基本上就石化了,心想這也太沒正義感了,你孔老夫子還當過最高法院院長呢,這種價值觀怎麼治理國家。
兩人三觀不合,葉公大失所望,覺得這次見面有點兒見光死。但不管怎麼說,是自己把人家請來的,就這樣放棄,對孔子,對自己都不太負責任。葉公知道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跟随孔子時間最長。面試結束後,過了幾天,葉公讓手下找個機會把子路約了過來。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看出來老師面試情況不太好,知道兩個人路數不對,但不知道葉公到底什麼路數,怕自己笨嘴拙舌的說不好,幹脆閉口不答。葉公一看子路不說,無可奈何,隻好讓他走了。子路回去跟老師彙報,孔子一聽,子路這麼不給力,浪費了一次大好的宣介機會,急得直拍大腿。對子路說:“你怎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呀,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愁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這般(7)。”孔子的學生裡面口才最好的是子貢,子貢在贊美老師方面可是非常有創造力,“萬仞宮牆”的典故就是出自子貢,稱贊老師學問之高深,至今刻在山東曲阜孔廟的南城門上。如果葉公當時問的不是子路,而是向子貢了解孔子,可能結果會有所不同。可惜曆史不接受如果,孔子這次面試又失敗了。葉公給了孔子一份厚禮,客客氣氣地把他送走了。
這次大IP和大V的見面無疾而終,孔子失望地離開了楚國。葉縣河多,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一條大河,一行人不知道渡口怎麼走,子路就去問路。路邊有兩個人在耕田,一個高個兒問子路:“那個拿着缰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高個兒又問:“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高個兒說:“他不是啥都懂嗎,應該知道渡口的位置。”高個兒不說,子路隻好再去問另一個長得比較壯實,圓臉盤,小眯縫眼的人。壯漢問:“恁誰咧?”子路說:“俺仲由。”壯漢又問:“恁是孔丘的徒兒?”子路說:“是咧。”壯漢停下手中的活兒說:“像洪水一般的鼈孫兒可多咧,恁咋辦都不中!恁與其跟着那貨躲人,不如跟着俺爺們兒藏貓,包恁得勁兒!”說完,接着做田裡的農活,不理子路了。子路回來,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跟飛禽走獸生活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改革這個世道了(8)。”
孔子這次失敗的面試,後世儒家弟子忿忿不平了好幾百年。葉公嘴上說求賢,先師去了又不用,後世儒生就編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來諷刺葉公。西漢的劉向在他編著的《新序.雜事五》中就把這個故事收錄進來: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這就是“葉公好龍”這個故事的由來。
葉公不僅是一個政績卓著的政治家,還是一個軍事家。十年後,72歲高齡的葉公率軍平定了白公勝叛亂,被楚惠王封為令尹與司馬,掌握了全國文武大權。這麼一個大人物,因為得罪了孔子,被儒家弟子編排成一個搞笑的角色,流傳二千多年,而他的真實功績卻鮮有人知道。看來得罪誰也不能得罪儒生呀,他們手裡筆就是最厲害的武器。
客觀地來看,這次面試失敗對于孔子來說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孔子是去面試的,但在和葉公交流的時候,沒有為了讨好葉公而附和葉公。孔子一點兒也沒有掩飾自己和葉公在“直”認識上的區别。孔子沒有為了當官而放棄自己的立場和主張,面試失敗了其實也不會有遺憾。為孔子打抱不平,編出“葉公好龍”的故事嘲諷葉公的後世儒家弟子并沒有真正的理解老師。
孔子這次求職之旅并不是沒有一點收獲。他關于“直”的主張被歸納為“親親相隐”,後來被中國曆朝曆代所接受和采納,一直到今天。“親親相隐”是中國自漢代以來刑律的一項原則,除謀反、謀大逆與謀叛等重大罪行外,親屬之間可以相隐不告。不告發、不作證的不論罪,反之要論罪。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修訂案)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故事引用《論語》章句如下:
(1) 8.13 子曰:“笃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2)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3) 17.5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4)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5) 13.1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6) 13.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隐,子為父隐。——直在其中矣。”
(7) 7.19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
(8) 18.6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