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6:17:26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寡人之于國也》的原文如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寡人之于國也文章結構講解)1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翻譯

《寡人之于國也》的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國也》的譯文如下: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内遇到饑荒,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内;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鼓,兩軍開始交戰,戰敗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憑自己隻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麼樣呢?”梁惠王說:“不行。隻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不耽誤農業生産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裡,魚鼈之類的水産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産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數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複講給百姓聽,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赈濟。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

文章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梁惠王認為自己對國家已經是“盡心焉耳”,盡心的論據是自己赈災救民,且鄰國之政,無如寡人用心,結果是“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因此提出疑問。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他善用的“引君入甕”的論辯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所謂“引君入甕”,就是論辯中常用比喻說理,且比喻之後連帶反诘句而向對方發難,逼其回答,對方不回答則已,答則中其圈套,陷入被動尴尬的境地的一種論辯方法。

第三部分;論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徑——實行仁政。這部分分三個層次論述了推行王道實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徑、根本途徑及應持的正确态度。

基本途徑:不違農時、發展生産、解決百姓吃穿問題。在這個層次裡,孟子運用了“連鎖推理”形式。就是用前邊推出來的結論作前提,推出新的結論。又用這個新的結論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結論,如是往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