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節了。
說到清明,
似乎總給人一種會下雨、濕哒哒的感覺,
這裡面或許有唐代詩人杜牧的一份“功勞”。
杜牧所作的這首《清明》可謂是家喻戶曉,
千百年來廣為傳頌。
其中首聯的“清明時節雨紛紛”,
總讓人覺得“清明”就是會下雨…….
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的嗎?
遠的不說,先說今年:上海市氣象局表示,今年清明假期,上海并不會“雨紛紛”,而是以多雲天氣為主,氣溫上升明顯,最高氣溫或将逼近30℃。
從整個長三角地區來看,清明假期也都将以多雲天氣為主。
再看看“上海天氣”整理的過去30年上海清明當天的氣象數據:
30年中有18年無雨,有12年下雨,全天不下雨的概率為60%。
如果以白天時段(08-20時)統計,不下雨的概率可高達80%。
如果下雨的話,多數為小雨或中雨,極少大雨以上量級的降雨出現。
也就是說:清明節,上海八成都不下雨。
而北方清明時節雨日的概率比南方更小,每個雨日的降雨量也相對少一些,在清明節氣期間我國北方出現“雨紛紛”的情況并不多,好多地方的概率不到20%。
所以,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幾乎是“清明時節雨歇歇”。對黑龍江、内蒙古等更加偏北的地區來說,還有可能在這個時節遇上四月飛雪,也就是“清明時節雪紛紛”。
看來清明節并沒有經常下雨嘛!
其實想想也是,清明時節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日子,如果一直下雨,可還怎麼踏青,反倒成踏泥巴了……
這幾日,滬上一些公園裡,随處可見學校組織前來春遊的孩子們的身影。楊建正 攝
事實上,“清明”一詞是指 “萬物生長至此,皆清潔而明淨”。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的開始。清明時節,我國氣溫普遍上升,南方霧氣減少,北方風沙消失,空氣清澈,景物明晰,因此得名“清明”。
白居易《清明夜》中的“好風胧月清明夜”、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中的“淡蕩春光寒食天”、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程颢《郊行即事》中的“況是清明好天氣”等詩句,描繪的都是清明時節的好天氣,并沒有說清明一定會“雨紛紛”。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杜牧要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呢?讓“清明”一不小心背了1000多年的鍋……
浙江天氣網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中國曆朝氣候變化》一書中提到,隋唐年間,中國東部季風區呈現“四濕”夾“三幹”的特點,四個濕潤期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可以說,他年輕時處于中國氣候相對濕潤的時期,可能導緻他從小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一詩,被解讀為他政治上受到排擠,公元842年外放以後而作。842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帶度過,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區。根據《中國曆朝氣候變化》一書,隋唐時期的江南地區在620年~840年整體上處于濕潤狀态。杜牧那時或許趕上了這個濕潤期的尾巴,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句。
總的看下來,是我們誤會“清明”了,清明時節的确會下雨,但大部分地區并沒有到“雨紛紛”的程度。
其實中國古詩詞裡被誤讀的地方可不少呢,小編還找到了幾位“受害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相信大家對唐代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并不陌生。小編讀書的時候,看到詩句裡又有“春風”又有“梨花”,便認為這句詩妥妥地是描寫春天的。如今不少人在梨花盛開的季節裡,想感慨一番,也會把這句話給拿出來用。
其實這句詩描寫的是雪景,岑參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 所有樹枝上都挂滿了白雪,就像是一夜春風吹來,漫山遍野的梨花都盛開了。而且詩題也明确地指出了這是“白雪歌”。
七月流火
被“誤讀”最深的還要屬《詩經》裡的“七月流火”。從語文基礎上,這個成語常常被誤解為七月,很熱。流火兩個字,望文生義,會有很多誤解。比如理解為火流星,夏天流星多;比如理解為熱浪像火一樣流動,似乎也有道理……總之,七月流火,就是熱啦。
可惜,這個理解是錯的,流火的火字,代表的是大火星——公曆8月份的晚上,在南方星空可以看到的一顆紅色的亮星。簡單來說,七月流火,就是說農曆七月,能看到大火星,這預示着酷暑将告一段落,秋天不遠了。
乍暖還寒
乍暖還寒這個詞,現在被用來形容冬末春初氣候忽冷忽熱,冷熱不定。這個詞出自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一句。
但有不少人認為,這種說法并不正确。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郦波認為,乍暖還寒應該說的是秋天的早晨。這句裡的“時候”也不是指時令,而是指那個時間狀态。所以“乍暖還寒時候”,是指這個秋天太陽剛出來卻又寒意陣陣的早晨,所以說“最難将息”。而且下文的“雁過也”“滿地黃花堆積”“梧桐更兼細雨”又為秋天的蕭瑟凄冷提供了佐證。
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評價《聲聲慢》時說道:“易安秋詞《聲聲慢》……”看來現如今可能是我們誤讀了“乍暖還寒”的真正含義。
新民眼工作室 徒央
編輯 | 顧瑩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