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合作的學習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推動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很少有合作互助的機會,合作的意識和動機顯得十分淡薄。絕大多數學生在通常情況下,表現出一種學習的“個人主義”。這種學習方式使他們缺乏合作的願望和沖動,不願與他人一道分享學習成果。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之間的相互隔離、嫉妒、疏遠和對立。
建立在合作基礎之上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将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入到小組或團隊的集體學習活動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确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合作學習的場景中,不僅學生,而且家長、老師、社區人員都可參與學生的學習,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社區人員之間可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與他人共享學習資源。這樣的學習方式能有效轉化和消除學生之間過度的學習壓力,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溝通,形成學習的責任感,培養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質。
二、基于問題的學習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主要表現為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出題學生解答。這種問答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懷疑、好奇、挑戰的精神在逐步喪失。新課程改革将把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作為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研究,努力營造多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掌握和确立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
所謂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學生以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自覺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來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并在這樣的活動中逐步形成一種強烈而又穩定的問題意識,始終保持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态。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科學上的突破、技術上的革新、藝術上的創作,無一不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由發現新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學生發現了多少;重要的不僅是要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重要的不是學生提問的正确性、邏輯性,而在于學生發問的獨特性和創造性。隻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問題,學習才有強大的動力,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才能真正激發學習的熱情,也才能真正領略到學習的樂趣與魅力。無疑,這種感受的獲得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這正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最終所追求的。
三、基于實踐的學習
實踐活動既是認識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學習技能的培養、學習素質的提高,無不是在實踐中得以實現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學生的學習是以實踐為基礎和生長點的,學習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互為統一的有機整體。
傳統的學習方式割裂了學習與實踐辯證統一的關系,過分甚至僅僅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結果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厭學逃學等不良後果。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局限于此是不夠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現成的書本知識,是他人的認識成果,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他們親自得來的,是一種間接知識,一種偏于理性的尚未和感性認識結合的不完全的知識,學生要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轉化為理解的和能夠運用的東西,還必須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為基礎。這就必須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如以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為目的的認知實踐,以處理自身日常事務的生活實踐,以處理與他人相互關系、與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實踐等。
學生生活于火熱的社會實踐中,誠然,作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的學習活動也應深深地根植于實踐。學習不是一種封閉在書本上和禁锢在屋子裡的機械識記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學習與生活、與實踐是有着相同外延的,是“合一”的。隻有在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發掘學習資源,學習才是生動的、鮮活的、真實的;隻有在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中展開學習過程,學習才是完整的、詳盡的、美妙的;隻有在絢麗多姿的社會實踐中體驗學習感受,學習才是親近的、深刻的、詩意的;隻有在變化多端的社會實踐中評價學習成果,學習才是高效的、智慧的、靈動的。由此我們認為,新的學習方式是基于實踐的,它定然以實踐為依托。
四、基于探究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傳統的學習觀則否定這一屬性,片面地将學生的學習理解為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認識條件上,學生的學習是依賴教師的,是在成人的控制下進行的;在認識對象上,學生的學習以人類積累的知識經驗,特别是以書本知識為主的;在認識方式上,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和“掌握”。在這種觀念指導下的學習是一種滿足于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學習,是偏重于機械記憶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喪失殆盡。
從能動的反映論來看,學生的學是以自己現有的需要、價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方式為基礎,能動地對所要學習的内容進行篩選、加工和改造,最終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識吸納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這表明學生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和認同,不是對現有知識的直接占有,而是帶着“個人的自傳性經驗”獨立分析、判斷與創造的活動,這是一種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性經驗之上的“繼續不斷的構建”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有着濃重的創新色彩。
由于多種原因,人們對探究學習常出現一些誤解。一是對探究學習的神化,二是對探究學習的泛化。學習過程中必須有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内容,但又不能機械理解為整個學習活動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提出、研究和解決每一個問題。其實,探究學習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獨立思維,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地接觸所要解決的問題,隻要真正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就可能形成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我們倡導探究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生經曆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從中掌握有關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追求其結果。
五、基于個性的學習
個性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體是在社會實踐中作為主體而表現出來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體特征,我們把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個性特征,最有利于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并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簡單地稱之為“基于個性的學習”。
基于個性的學習方式是多層次、多維度的複合體,概括起來它有三個方面的規定性:
一是學習的自主性。這是說學生在一定條件下,必須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與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善于擺脫對他人的依賴,合理确定學習目标,主動規劃學習進程,科學制定學習策略,主動調節學習情緒,客觀評價學習效果。要逐步确立主體意識和觀念,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内在動力。
二是學習的獨特性。由于遺傳、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不同,每一位學生個體都有着與衆不同的獨特品質。正是這種差異和獨特性,構成了他自己的個性,使這個學生與其他學生區别開來。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利用這種獨特性,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狀況和實際需要,選擇和采用自己喜歡并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搞“一刀切”、“标準化”,讓不同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内,根據同樣的條件,運用同樣的方法,按照同樣的速度,掌握同樣的學習内容,并達到同樣的水平和質量,這是違背規律的,也是愚蠢的。
三是學習的創造性。創造性是個性的核心品質,幫助學生學會創造性地學習,是最可貴的,也是最困難的。這需要我們在學生的學習中加強“趨異”、“求新”、“自信”、“冒險”、“進取”等品質的訓練和培養,指引學生敢于認識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問題,善于将新的學習内容靈活變通地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從而改變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實現對自身的超越。
我們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推崇“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在集體與組織中,有時學生的學習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制約。對于一個班集體或組織,要保證其學習的整體性、有序性和高效性,成員之間就得遵守最低限度的規則。必要時,還要統一步調,統一行動。這未必就是輕視或壓抑個性。
六、基于對話的學習
對話,在日常生活中是個極其平凡的字眼,原指人與人之間的談話,現已成為當代社會使用頻率較高的關鍵詞之一。從國際事務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政治領域到學術研究,對話已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狀态,或已成為人們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人類社會即将和正在步入一個對話的時代,深入研究對話的實質,我們發現對話是對話主體在彼此交往過程中認知、情感、态度及價值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碰撞、溝通與合作、激發與感染的過程,是一種緻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協作、相互共生、相互促進的過程,是對話雙方從各自的經驗出發所達成的一種認知視界的融合。這種對話主體可以是人與人,也可以是人與物;可以是個體與個體,也可以是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可以是口頭形式的,也可以是文本形式的。從不同視角深入剖析學生的學習,并将之與對話的實質相比照,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習,即對話。換言之,不呈對話的形态,或不發生真正的對話,就不是學習;不在對話中發生和推進的學習,就不是有意義的學習。
長期以來,我們并未從對話的高度來認識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這導緻學生學習中對話精神、對話意識的淡化與失卻。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傳播者聞道在先,術業專攻,将一種稱為教學内容的東西傳輸給學生。由于師生知識、年齡、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得學生的學習被迫成為一種“注入式”、“接受式”的學習。雖然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形式上的對話,但幾乎是機械的問與答,是一種淺層的語言活動,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或精神狀态的對話。
我們所倡導的對話式學習強調主體間的平等交往,雙方都應以對對方的承認和尊重為前提,不存在關系上的尊與卑、主與次。每一個學生都與教師、同學或其他任何人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都有着自己豐富的内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建立在這種前提之下的學習,是一種面對面的、民主的、舒适的學習,才能真正走進“你”“我”的世界,才會發生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與接納,才會促進彼此心靈深處的溝通與交流,也才會引發雙方自由的探究、交往和碰撞。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基于對話的學習是一種自覺、自願的學習,是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是一種民主、互動的學習,也是一種共享、共進的學習,它更強烈地突出了學習的主體性、交互性、協調性和生成性,它超越單純意義上的信息傳遞,具有重新構建的意義。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嶄新的學習理念與學習方式,必将在新課程改革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較好的落實。
七、基于網絡的學習
如今網絡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産、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在教育領域,網絡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資源,計算機輔助教育正走向普及,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正逐步加快,網絡技術對現行教育的優化和生産力的開發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于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基礎之上的學習方式将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