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美食家阿比修斯曾說過一句名言:“We eat first with our eyes”(吃飯先靠眼)。
我們人類對食物有一套視覺評價機制,也就是根據食物的顔色及整體視覺效果,早于嗅覺和味覺對食物進行評估。
那我們今天就先來談談視覺對味覺的影響。
1.顔色對味覺的影響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食物不僅要滿足口腹之欲,更需要追求“色、香、味俱全”。而這三項指标裡,“色”居于首位可不是因為筆畫少,食物的顔色恰恰是誘發食欲的第一道關卡。
科學表明,不同顔色所發出的光波長不同,當人眼接觸到不同的顔色,大腦神經做出的聯想跟反應也不一樣。
因此,食物、餐具或者是就餐環境的色彩對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影響,從而影響了味覺和食欲。
紅色和黃色——促進食欲
暖色系色彩可以使料理看起來美味可口,因為它們是光譜中最易被吸收的顔色。它們有穩定情緒、增進食欲的作用。
而其中,紅色是最能勾人食欲的顔色!紅色食品(以及紅色本身)就給人以非常強烈且充滿活力的感覺。
而黃色,除了刺激食欲,還常常與快樂、明亮、溫暖等聯系在一起。因為黃色能夠促進“快樂物質”——也就是5-羟色胺的分泌,激發你的幸福感,同時還會刺激食欲,讓你吃得更多。
所以麥當勞的配色定為紅和黃,真的是“用心險惡”,這種顔色組合讓你的大腦發出強烈的饑餓信息,仿佛在向你招手,快到我的“碗”裡來。
再來看看經典紅黃配色的西紅柿炒雞蛋,鮮豔誘人,光看圖就能看餓了。
藍色、紫色、黑色——抑制食欲
自然界中不常出現的顔色會降低食欲并控制攝入的熱量,導緻人們吃得更慢、更少。
一百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覓食時,藍色、紫色和黑色是潛在緻命食物的“顔色警告标志”。
我們的原始天性會讓我們避開這些顔色的食品,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這些食物會變質或有害人體健康。
我們随意來幾張圖片感受一下:
而其中的藍色,更是被列為了人類最厭惡與恐懼的食物顔色,多次赢得“最讓人沒有食欲的顔色”稱号。
除了藍莓,自然界中沒有多少天然食物是藍色的。甚至當M&M's推出藍色巧克力豆後,都常常成為袋子裡剩下的最後一種顔色。
所以,當你需要減肥的時候,在冰箱裡放一盞藍光燈,這樣你一打開冰箱門,看到滿滿的藍光,瞬間就會失去胃口……
你也可以嘗試擁有一個藍色的廚房,或者加入一些藍色的餐具,這是一個極好的節食輔助。
綠色——健康
雖然「綠色食品」并不是隻是綠色包裝或綠顔色的食品那麼簡單,但因為大自然裡的樹木都是綠色的,我們潛意識裡就會覺得綠顔色的食品很安全、很健康。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廣東人以及很多南方人蜜汁熱愛青菜了。
可口可樂公司研發的這款Coca Cola Life産品,聲稱為紅白可樂的健康版,并特地換上了綠色的包裝,看起來就很“素食”、很“有機”,但實際上綠可樂含有的糖分并沒有少多少,隻是綠色包裝給人帶來一種更健康的幻覺而已。
白色——會讓人吃得更多
白色食物很容易讓人選擇,并且容易讓人忘記它的卡路裡。這就是為什麼它那麼容易被用于面包零食甜點上的原因。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用一個白色盤子來裝食物吃的時候,在感官上會讓人覺得食物的甜味增加7%,美味程度增加13%,進食的愉悅感上升9%!
也就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得更多更開心!
2.視覺效果對食欲的影響
當然,顔色對食欲的影響不是絕對的,本質上是食物的整體視覺效果在起作用。
顔色、形狀、圖案、質感等都是視覺的構成,都是影響食欲的因素。
顔色作用于情緒,而形狀、圖案和質感則更多地讓人産生錯覺與聯想,視覺效果恰到好處則增進食欲,相反則抑制食欲。
前文我們提到“藍色抑制食欲”,但肯德基就曾經推出一款沖繩海鹽冰淇淋,同樣是藍色的元素,但在夏天,作為一款消暑的零食,低飽和度藍色元素加海鹽質感讓這款冰淇淋顯得酷爽清涼,整體的視覺效果反而讓人很想嘗試。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科研團隊就設計了一款AR透視的頭顯來改變人對食物的視覺觀感。
科研人員對蛋糕和番茄醬兩種食物進行實驗,結果發現不改變食物顔色和平均整體亮度,僅調整光線分布即可明顯改變食物的外觀,進而改變人對食物口味的預期(比如美味程度、濕潤程度等等),甚至改變對質地和味道的實際感知。
這項技術未來可用于美食或是醫療領域,可通過調整視覺感官來提升人們對減肥餐、清淡的醫院飯菜的食欲,或是提升兒童對某種食物的接受度。
健身減脂餐本身不太美味,油鹽少,長期堅持下來是需要勇氣的。但如果是混合各種質感和顔色的食材的健身餐,就可以刺激你的視覺。畢竟眼睛是在嘗試食物之前必須首先被說服的地方。
面對五彩缤紛的健身餐,你的嘴巴也會蠢蠢欲動的。
同樣,當我們遇到孩子不愛吃飯,胃口差時,我們可以選擇顔色鮮豔的食物,或者改變原有的食物烹調方式,挑選可愛的餐具精心擺盤,利用豐富的顔色和形狀,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他們對食物的興趣,從而促進食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