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3:38:11
關于散文詩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與詩的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從内容上看,它有詩的情緒與想象,像詩一樣精粹、凝練;從形式上看,它篇幅短小,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内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散文詩是用散文形式寫成的詩篇,即“散文其形,詩意其質”。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于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段。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形式上的短小靈活。

第一篇:《金色花》

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短篇小說《喀布爾人》《摩诃摩耶》,劇本《摩克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等。1913年,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東方作家。

他的詩歌風格清新,意象生動,韻律優美,文字隽永,抒情氣息濃郁。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課文批注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1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2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3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4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5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6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7

問題探究

一、怎樣理解母親的嗔怪“你這壞孩子”?

答:“壞孩子”将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假愠(yùn,生氣,惱怒)之态展現了出來,飽含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母親一天沒見到孩子,焦急不安之情與時俱增,再次見到孩子,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你這壞孩子”似嗔實愛,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疼愛。

二、品讀詩歌,文中的孩子和媽媽各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孩子——天真爛漫、調皮可愛、聰明伶俐、愛媽媽

媽媽——溫柔沉靜、善良、慈愛、虔誠

三、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這一形象?

答:作者把兒童想象成金色花——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了孩子的純潔、可愛。孩子為什麼那麼活潑可愛、快樂天真?因為沐浴在母愛中。文中的孩子跟母親三次嬉戲,體現了孩子的活潑調皮、機靈可愛;同時,他對母親的時刻關注,也表現出對母親的熱愛和親昵。

四、主題歸納:這首散文詩借助豐富的想象,把兒童想象成美麗聖樹上的一朵金色花,按時間順序叙寫了孩子與母親嬉戲的幾個畫面,表現了孩子對母親的愛和依戀,也表現了美麗、聖潔的母子之愛。

第二篇:《荷葉·母親》

作者介紹

冰心( 1900——1999), 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作家、詩人,被稱為 “世紀老人”。著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早期所作“問題小說"具有反封建意義,散文、詩歌讴歌童心和母愛,後期作品以兒童文學為主。

冰心的小詩創作深受泰戈爾的影響,《繁星》《春水》就是其在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寫成的,都以“母 愛·童真·自然”為主題。

課文分析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8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9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10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11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12

七年級第七課散文詩兩首預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7課散文詩二首詳細批注)13

重難點分析

一、《荷葉·母親》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荷葉·母親》中的母親沒有正面出場,文中關于母親的文字隻有一句——“對屋裡母親喚着,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文中寫母親,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葉覆蓋紅蓮,象征了母親對兒女的庇護。

對雨中紅蓮與荷葉情态的細膩描寫飽含深情,充分體現了母親呵護兒女時無畏風雨的感人情态,讀起來親切動人。“母親”正是這樣一個無私無畏的母愛的化身。

二、文章寫了“我”在風雨中幾次看紅蓮?每一次的心情有何不同?

答:三次。

第一次,在濃陰的天空下,繁雜的雨聲中,白蓮凋零,紅蓮盛開,“我”心情煩悶;

第二次,雷聲作響,雨愈下愈大,紅蓮被打得左右鼓斜,“我”心情不适;

第三次,雨肆意地下着,荷葉護紅蓮,“我”不甯的心緒散盡,被母愛深深感動。

三、聯系全文,談談作者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并分析其作用。

答:情緒變化:從“煩悶”到“不适意”,再到“不甯的心緒散盡”, 最後到“感動”。

作用:表現了對蓮花的喜愛和對蓮花命運的關注,暗示了母愛的巨大作用——撫慰不甯的心靈。

主題概括

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贊母的散文詩,作者由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感人場景,聯想到母親對兒女的呵護、關愛,由此贊美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