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農家庭院零星散養的雞與林下養雞有哪些區别?
(1)雞種 重點推廣經過系統選育、能生産高質量雞蛋、雞肉的地方雞種。這一類雞經過系統選育或利用地方良種制種,具有生态型地方良種的特性。不但适應性強,适合規模放養,而且肉、蛋風味、滋味、口感、營養俱佳,是生态放養雞的首選雞種。例如,太行雞、文昌雞、固始雞等,在林下放養就深受歡迎。
目前,一些農家庭院零星散養的雞雖然都稱為地方雞,但多是未經系統選育提純的雞,群體内個體間生産性能很不一緻。特别是雜交亂配嚴重,緻使一些優良基因大量流失。因此,目前農家庭院零星散養雞,雞種來源混雜,羽色、外貌、生産性能差,不利于林下規模化飼養。生産中,不要選用這樣的雞在林下飼養。
(2)飼養、飼料 林下養雞并非完全人工飼喂,也不完全靠雞到外面自由覓食,而是放養天然飼料和補飼人工飼料結合。飼料種類上,野生飼料和配合飼料相互補充,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和微生物性飼料合理搭配成為類天然飼料,更符合生産優質雞蛋、雞肉的營養需要。
(3)管理和防病 不是隻放不養、任其自生自滅的随意粗放管理,而是根據雞的生物學特性、放養雞的特殊規律、林下具體的環境條件、季節氣候等因素而設計的嚴格的管理方案,精細管理。同時,根據當地易流行的雞的主要傳染病,結合當地雞種特有的發病規律和林下實際而制定免疫程序及防治措施。
(4)規模和設施 不是一家一戶十隻、八隻的零星散養,而是以規模養殖為基礎的飼養群體;修建和配備相應的設施。比如雞舍,不是土坯壘砌的日出而起、日落而歸的小土雞窩,而是在林地分群建造的既可以防風避雨,又可以産蛋休息,還利于人工管理的科學雞舍。
(5)組織形式 不是一家一戶盲目搞起的家庭副業,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規模化、産業化生産;既有政府的宏觀指導,又有科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廣泛參與,更有經濟實體龍頭企業牽頭,實施産供銷一體化經營。
林下養雞助力黔西南州脫貧攻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