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經曰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告誡我們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正确地去理解它,而不是教條主義地盲從。
這句話對FMEA同樣适用:盡信FMEA則不如無FMEA。
沒有任何一個工具能完美适用于你所在的組織。在學或用這些工具的時候,需要保持獨立思考,認清它們的局限,不要因為教條主義而偏離了使用這些工具的目的。
下面我們将探讨經典FMEA中的一些不足之處,看看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問題1:RPN的計算方式數學上不成立
FMEA嚴重性、發生率和檢測率的得分數是主觀生成的序數(1到10),RPN等于三者的乘積。
但是,将序數相乘是一種無效的數學計算,因為相乘是有假設前提的,那就是空間上定義了距離度量,而這些SOD的得分是主觀的,沒有可以定義的距離度量。
問題2:RPN優先級定義方法模糊
當分析一個過程時,你可以得到幾個完全相同的RPN的故障模式,但是常識告訴我們,它們應該有不同的糾正措施優先級。
例如,RPN(10,1,9)=RPN(1,10,9)=90,但它們是否具有相同的優先級?有些人嚴重關切一個因素可能比另一個因素更重要。(10,1,9)是否比(1,10,9)具有更高的糾正措施優先級,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嚴重性評分,即使其他故障模式具有更高的發生率?
又或者下面這種情況,隻能選擇一個的話,選哪個?
問題3:檢測的不足
檢測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控制(Control)和遏制(Containment)。控制是運用工具和技術防止産生故障,遏制是運用工具和技術防止故障流向下遊或流向客戶。
然而,在FMEA中“檢測”一詞的含義似乎更多地與檢查(遏制)而不是預防(控制)聯系在一起。
因此,當被要求考慮通過改進檢測來降低風險時,許多FMEA團隊隻考慮遏制技術,而不考慮控制。将檢測分為兩部分将迫使團隊同時考慮這兩個問題,從而确保更穩健的分析,從而導緻更大幅度的故障率降低。
隻遏制是不夠的。
問題4:SOD三者之間缺乏相互獨立性
RPN模型中的因素應該是獨立的。然而,當我們檢查這個模型時,我們往往發現它們之間并不相互獨立,可能D=f1(S)、O=f2(D)。
具體的例子有:
這三個變量兩兩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
問題5:質量成本風險未被考慮
如上所述,風險評估的經典RPN方法存在許多問題,包括計算公式似乎沒有數學和直觀的意義。
評估風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方法是評估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RPN風險度量在其公式中不包含對質量成本的評估。
一個改進方法是引入質量成本概念來評估風險。通過将故障成本乘以故障發生的概率來估計故障的預期成本。然後,經濟風險度量由C x P/DC定義,其中C=故障成本,P=估計故障概率,D=檢測,DC=(11–D)。
工程風險(RPN=SxOxD)是1到1000之間的整數,而經濟風險是調整後的預期故障成本,可以是大于或等于0的任何實數金額。
用故障成本來做風險等級評估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收益。如果FMEA的收益以他們能理解的語言(即财務語言)呈現,管理層将能夠更好地理解FMEA的價值并提供支持。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