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杭州
小王(化名)今年35歲,體檢時做了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直腸有一處約0.5cm黏膜下隆起,這讓他十分慌張。
為了更好地準确識别小王的消化道病變,在征得他同意後,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内科李娅秀醫生為他做了超聲腸鏡(EUS),檢查結果提示類癌(神經内分泌腫瘤)。
普通腸鏡發現直腸一個0.5厘米左右的黏膜下隆起
用超聲内鏡檢查,提示為來源于黏膜下層的低回聲團塊,考慮類癌。
聽說是腫瘤,小王更是吓得不知所措。醫生安撫他說,直腸類癌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組織學表現類似于惡性腫瘤,但生物行為學趨向于良性腫瘤,生長緩慢。
一般來說,腫物直徑小于1㎝,大部分是良性的,大于1㎝就有遠處轉移以及惡變的可能了。還好現在發現得早,可以在内鏡下行微創手術,創傷小,預後好,恢複也很快!
随後,在杭州市一醫院派駐消化内科執行主任黃海濤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消化内科主任胡聞華副主任醫師對小王進行了直腸類癌内鏡下黏膜剝離手術(ESD術),術畢即可正常活動。術後病理也證實為類癌,切緣陰性。
術後病理證實為類癌,切緣陰性
01
什麼是超聲内鏡(EUS)?
超聲内鏡是将内鏡和超聲結合起來的消化道檢查技術。通過在内鏡頭端安裝或經操作孔道放入的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在做胃鏡或腸鏡檢查的同時,不僅對食道、胃腸道病變的層次進行觀察,還可以對臨近的肝髒、膽管、胰腺等器官進行超聲掃查。
消化道管壁分為許多層次,普通的胃腸鏡檢查善于觀察表面黏膜層的病變,但對黏膜層以下的病變以及胃腸道外鄰近髒器的病變就束手無策了。
在超聲内鏡下,消化道管壁可呈5層結構,其回聲特點顯示為高-低-高-低-高的層次結構,由内到外分别對應組織學上的淺層黏膜-深層黏膜及固有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外膜層。應用超聲内鏡,便可對消化道管壁一覽無餘,病變再無藏身之地。
超聲内鏡下,胃壁結構一般顯現五層也可顯現七層或九層
02
超聲内鏡的适應證
黏膜下隆起性病變或外壓性改變的診斷:黏膜下病變是内鏡診斷中非常多見的,可分腫瘤與非腫瘤。因很多時候黏膜完整無病變,常規内鏡很難鑒别,又因為大部分很小,常規的CT等影像學易漏診難以判斷。而EUS能幫助判斷病變的具體層次、根據其回聲進一步判斷病變性質,從而達到診斷的目的,能很好地指導進一步治療方案。有些外壓性的隆起病變也能通過超聲内鏡的掃描判斷,避免誤診。
惡性腫瘤的分期及治療後療效評價:可以通過掃描判斷腫瘤浸潤深度,特别對食管癌周圍淋巴結轉移的判斷有很大的診斷幫助。
管壁增厚性病變:如Borrmann III型或IV型胃癌、胃腸道淋巴瘤、炎症性增厚(如克羅恩病等)、深在性囊性胃炎等少見病的診斷及鑒别。
膽胰疾病:膽總管病變、肝門部膽管病變、壺腹部及壺腹周圍病變、膽囊及膽囊管病變,胰腺占位/局限性病變、胰腺囊性病變、胰腺彌漫性病變、胰管擴張或狹窄。
其他:如縱膈、盆腔病變等也能通過超聲内鏡輔助診斷。
03
超聲内鏡的禁忌證
急性胃擴張、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活動性大出血等疾病均不适合。
04
超聲内鏡檢查的注意事項
患者在檢查前一天晚飯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晚上10點鐘後禁食。
術前15-30分鐘口服祛泡劑。
術後2小時禁食禁水。
供稿丨桐廬縣衛健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