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仨著名的蘋果:
一個,“啪”,砸在牛頓的腦袋上
他靈光一閃
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另一個蘋果讓喬布斯咬了一口
從此改變了人們的通訊、娛樂和生活方式
第三隻蘋果的故事
你知道嗎?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
秋分時節碩果累累。
今年的9月23日秋分節氣,
将迎來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也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
節日。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複,
自2018年起,
我國将每年農曆的秋分,
設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是一個有着
悠久農耕文明的農業大國,
幾千年的農業實踐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
的社會結構和精神文化。
繼承先人智慧,着眼于經濟社會的平衡、
可持續發展,農民豐收節是一個文化符号,
也承載着對未來的期許。
在中國的土地上,
還有千千萬萬像李懷玉一樣的
科技工作者,他們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
把豐收的喜悅寫在農民的臉上。
李懷玉 ,
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
從1959年到1979年,她用20年時間,
培育出第一個抗寒蘋果新品種“沈香”,
“沈香”口感好,不怕冷,但是不耐貯,
農民的收益受到影響。
1979年後,
李老師又曆經多年,
培育第二代抗寒蘋果——寒富蘋果。
寒富蘋果是波蘭“東光”蘋果與
東瀛“富士”蘋果愛的結晶。
個大、抗凍、甜脆可口。
寒富蘋果現已在全國推廣200萬畝,
帶動30餘萬人就業,農戶純增效益150餘億元。
新民市新農村鄉種植寒富蘋果3.2萬畝,
僅此一項,人均就收入1.05萬元。
袁隆平,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
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
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
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
他的卓越成就,
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
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李天來 ,
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
多年來,他一直從事設施園藝
及蔬菜生理生态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他在日光溫室番茄及黃瓜生理生态方面
有較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對
“番茄畸形果發生機理的研究” 和
“番茄維管束走向及光合産物運轉途徑研究”
的成果, 己達世界先進水平。
他把日光溫室生産技術
從遼甯推向整個東北、内蒙及華北、
西北和黃淮海流域等18個省、市、自治區,
乃至海外,累計推廣700餘萬畝,
取得經濟效益208.65億元。
李保國 ,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河北農業大學原教授。
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
推廣36項林業技術,示範推廣總面積1080萬畝,
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
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億元,
純增收28.5億元。
他建立了太行山
闆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
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
全國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态效益
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被村民譽為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在首屆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讓我們向這些奮鬥在祖國各地的
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緻敬!
祝廣大農民朋友們
豐收節快樂!
(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