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
作者:闫偉(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這塊土地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同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更成為輝煌改革進程和偉大改革精神的典型縮影。文藝是時代前進的号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伴随着改革開放成長壯大起來的影視藝術,恰可與時代進步衍生出的社會景觀形成互文式映襯。幾十年間,在衆多區域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以深圳為主要叙事背景的影視劇,由于鮮明的時代氣質、濃厚的地域氣質和獨到的審美氣質而持續引人關注,不但成為反映特區發展軌迹和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而且以其飽蘸着人生況味的生存故事、創業故事、拼搏故事,讓觀衆在感動與感懷中心潮澎湃。
《照相師》劇照。資料圖片
在地域特質和地域文化的描摹中鋪陳時代圖景
幾乎所有的地域題材影視劇創作都有一個理想境界,這便是既能夠保持本土的氣質、情調、風格、文化,又能夠找到在主題意蘊、人性揭示以及審美接受方面的跨區域覆蓋路徑。唯此,才能讓作品在保持鮮明地域特質和文化标識的同時,實現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最大化。深圳題材影視劇中,有些作品正是由于在此方面發力,才讓打着“深圳”标簽的影像故事并未拘囿在本區域,而成為在更大範圍内産生反響的佳作。
其中,最為觀衆耳熟能詳的作品當屬電視劇《外來妹》。從表面看來,這是發生在深圳的農民進城務工的個案故事,幾個結伴來到城市的農村姑娘在生活的重壓下各自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隻有主人公趙小雲憑着自己的吃苦、執拗和勇氣,最終成為一家鄉鎮企業的負責人。在深具地域風格的叙事場域下,“草根逆襲”的人物命運讓觀衆耳目一新;從深層來看,其實劇作旨在通過趙小雲及其“小夥伴們”的不同生活經曆,書寫勢不可擋的改革開放大潮給社會生活帶來的急劇變化,反映内地和沿海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揭示社會轉折時期普通人心靈和情感的深刻嬗變,因此,該劇在當年引發了全國觀衆的共鳴,直至今天仍被稱為經典作品。電影《照相師》同樣在此方面形成亮點,片中諸多深圳元素成為一道親切而亮麗的風景線,地标性景觀深南大道、深圳大學、深圳戲院等一一閃現,與此同時,諸如工程兵南下、香港回歸、股市風潮等重大曆史事件,又如時光機一般勾起了很多觀衆的時代記憶,其撫今追昔的畫面語言令所有身處改革大潮中的成長者與奮鬥者激情滿懷。
筆者以為,深圳題材影視劇創作若欲取得更好的成績,勢必要繼續秉持“立足區域、放眼全國”的原則和策略,一方面依托地域特質、地緣優勢來探索差異化的特色發展之路,另一方面在時代特征、社會共識、情感聯通、故事表達上力求找到與廣大觀衆的最大公約數。也隻有如此,深圳題材影視劇才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為改革開放環境下的社會發展變遷傳神寫貌。
《708090之深圳戀歌》劇照。資料圖片
用“試驗田”和“排頭兵”的生動故事折射改革精神
影視劇中的故事和人物,貴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即作品中的核心情節和主要人物,應具有藝術上的典型化意義:故事能夠隐喻生活中某一層面的共性經曆,人物能夠代表某一類人的共同心理特征、情感特征、性格特征,從而以帶入和共情的觀賞體驗實現大衆藝術的大衆化傳播效果。在表現改革曆程和改革精神方面,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窗口”的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試驗田”,因此在書寫改革故事的影視劇創作中,深圳必然是最具典型意義的素材寶庫和表現對象之一。
改革開放精神,是在改革開放實踐、探索中所形成的開拓創新、勇于擔當、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如何将改革開放的精神内涵與深圳這一改革前沿地的動人故事實現互融互彰,成為很多深圳題材影視劇需要着力處理好的創作命門。充滿時代氣息與厚重風格的電視劇《命運》,以深圳特區經曆3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巨變為時空背景,既表現了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的擔當與堅韌,又描寫了年輕創業者面對困境時的不屈與抗争。那些用心血和智慧改變着個體和家國命運的人,成為改革精神在作品中的承載者。彰顯深圳人特有風貌和風采的電視劇《深圳人》,展現了經濟特區中各行各業的人們,如何改變着自身的種種觀念,變得更富進取、更有效率、更加崇高,在一部深圳人的事業奮鬥史和心靈成長史中寄寓了改革開放的主題意蘊。
除此之外,電影《南中國1994》《天堂凹》、電視劇《淘金年代》等,均以深圳特區作為故事展開的主要空間背景,或通過某家企業的轉折發展來洞觀經濟轉型和觀念轉變,或将普通農民工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來反映特區建設成就,或以情感關系為主線再現商戰的激烈、創業的艱辛、夢想的可貴。
這些作品分别從某一側面生動摹刻出改革開放最前沿在不同時期的真實樣貌與衆生之相,彌足寶貴的改革開放精神常常就流溢在那些改革弄潮兒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之間。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新華社發
以拼搏奉獻、敢為人先的主基調诠釋生命價值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影視作品隻有塑造出高品質的人物形象,才能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與生命力。縱觀一些深圳題材影視劇作品,其典型人物有着某種共性的人格特征,如拼搏、創新、奉獻、敢為天下先等。不論是電視劇《外來妹》中的趙小雲,還是電視劇《命運》中的宋梓南,抑或是電影《南中國1994》中的袁方,都有着特定時代環境賦予人物的飽滿精氣神。
這一題材作品中,還有的以情感故事為依托,彰顯拼搏奮鬥、埋頭苦幹、追夢奮進的精神基調。如電視劇《深圳之戀》以女性情感為戲劇着力點,散發出堅忍執着、不屈不撓的人格魅力;電視劇《花季·雨季》通過中學生的成長故事,在陽光向上的氣息中折射出理想信念和人生思索;電影《708090之深圳戀歌》用不同代際的人物結構與緊貼真實的社會話題,描繪了年輕人的艱苦創業和勵志精神;電影《深圳在路上》以4個小人物的打拼經曆,诠釋出“青春因奮鬥而美麗”的真谛。凡此種種,看似講述的是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實則映襯出了個體命運和時代大勢之間的緊密聯系與深層互動。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圳,在40年後的今天,理應生機勃勃再出發,繼續承擔起為改革開放探索開路的重要使命。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做新時代的“拓荒牛”,是深圳精神的題中之義。新時代的深圳題材影視劇創作雖任重道遠,但大有可為。如何深入生活、紮根百姓,在映射改革精神和時代脈搏的衆多真實事件與人物中找準選題?如何将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的主題内核與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的戲劇魅力完美交融,用精彩絕倫的情節勾勒講好故事?如何聚合優質團隊、合理配置資源、發揮地緣優勢,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态度、深厚高超的創造功力拍出精品?這些都應是創作生産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關鍵問題。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1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