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選自《呂氏春秋》
譯文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澆田,經常要有一個人在外面(專門做這件事)。等到家裡挖了一口井之後,告訴别人說:“我家挖井得到了一個人。”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并傳播開來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國都裡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家詢問,丁家回答:“(家裡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 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本文節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賞析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發展順序叙述。有開端、發展、結局,但最後也未點出寓意。全文隻有一個段落,但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1-2句)
叙述宋國姓丁人家因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個人的勞力。後來自家打了井,趣說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層(第3-4句)
别人并未懂這話,就把丁氏的話傳開了,一直傳到國君那裡。
第三層(第5-6句)
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中因對話中有一個多義詞(“人”,可指人也可指一個人的勞力)或把“得(需要)(得到)兩音義混用,而被人誤解,結果越傳越遠,居然傳到國君那裡去了。最後道出真相,事實與傳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發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們不可輕信傳言。
“穿井得一人”,這是出于春秋時期宋國的一個典故,其寓意為: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言,萬勿輕信。必須認真地思索、分析、甄别,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這則寓言雖篇幅短小,意蘊卻頗為深厚。故事以精煉的筆墨講述了“穿井得一人”的始末,教導人們應從實際出發,千萬不可道聽途說,主觀臆斷。在生活中,捕風捉影、妖言惑衆者有之;不顧事實、危言聳聽者有之;不盡責任、以訛傳訛者有之。凡此種種,于人于事危害不淺。這則寓言正是以生動的叙述,提示了這一主旨,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