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節這天需要吃什麼

清明節這天需要吃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20:30:02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清明時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因此得名。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顯得有些特殊,因為其既是自然節氣,又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有着久遠的曆史淵源。

提起清明節,人們總能想起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一日,人們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抒發對已故親友的哀思和懷念。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中秋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時節,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是行清墓祭與踏青春遊的好時節。”民俗專家劉孝昌說,在曆史歲月的變遷中,清明節融入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風俗,才有了如今的清明節日。

清明節這天需要吃什麼(清明節融入寒食)1

緬懷祖先、宴飲遊樂,清明融合了其他習俗

倘若在當下,向年輕人提起寒食節,估計鮮少有人知道這個節日的存在。該節日曾在中華大地上延綿兩千多年,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更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隻因随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已悄悄地融入了清明節。

“傳說,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而設立的。”劉孝昌介紹,還有一種說法,寒食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幹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稱為‘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産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

曆史上,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也就是清明節前一二日。因為兩節時間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雖在當下寒食節鮮有人知,但人們約定俗成,不在清明節當日祭祖,而選在其前一兩日掃墓,這也是寒食節習俗的痕迹。

除去寒食節,清明節還融入了上巳節的風俗。“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上巳節在農曆三月初三,更是極為古老的、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這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年輕的男女也可趁春光正好,出門遊玩。文人雅士還有祭祀宴飲、曲水流觞等風雅的習俗。

“曲水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遊,任其随波而下,止于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并賦詩一首。”劉孝昌說,成都望江樓旁,于清末年間所建的流杯池,就是上巳節文化的最好見證。“舊時在成都,上巳節還有祭祀薛濤的習俗。”

傳說,平日裡薛濤井裡的水無法制出薛濤箋,隻有上巳節這天,薛濤井水漂出來的箋紙才是桃紅色。于是,便有了“農曆三月三,薛濤芳魂返,素箋變彩箋”這一說法。

“子推餅”“子推燕”,有紀念介子推之意

因寒食節禁火,所以家家戶戶都吃冷食,才有了“寒食”之稱。在清明時節,人們常吃的青團、馓子等節日食物,保留了“寒食”的風俗。

但除了青團,清明還有許多節令食物。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麯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在曆史的演變中,棗糕成為了清明節的時令美食。而棗糕又叫“子推餅”,舊時北方地區的人們還習慣将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挂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此外,還有一種與棗糕相似的清明節美食,稱之為“子推燕”。子推燕是用面粉和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山西至今仍保留着清明節制作子推馍的美食傳統,其外形非常别緻,看上去就像是盛裝打扮的饅頭。從名字來看,子推馍和子推燕皆有紀念介子推之意。

據劉孝昌描述,西南一隅的蜀地也有獨特的清明食俗——歡喜團。“昔日,成都每當清明前後幾日,都有小販挑着擔子沿街叫賣,‘賣歡喜團啊’,頃刻間一群娃娃圍在擔子面前。”劉孝昌說,歡喜團制作簡單,先将糯米蒸熟,晾幹後弄散成粒,再炒至膨松,蘸取麥芽糖搓成湯圓大小的圓團,外面貼幾顆染成紅綠顔色的米花,分别将三五個圓團用紅線穿起來,即成歡喜團。

“歡喜團深受娃娃們喜歡,一人買一串,吃得眉開眼笑。”劉孝昌說,過了清明後不久,賣歡喜團的小販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對娃娃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不妨在春光中,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