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最經典的10首豁達詞?蘇轼在詞這種文學體裁上,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他以詩為詞,提升了詞的格調,開創了豪放詞風,拓寬了詞的内容與風格不過,我們不要誤認為蘇轼是純粹的豪放派詞人,實際蘇轼是豪放與婉約兼備的,他也寫了許多婉約風格的詞作,今天我就選十首蘇轼的代表詞作分享給大家,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蘇轼最經典的10首豁達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蘇轼在詞這種文學體裁上,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他以詩為詞,提升了詞的格調,開創了豪放詞風,拓寬了詞的内容與風格。不過,我們不要誤認為蘇轼是純粹的豪放派詞人,實際蘇轼是豪放與婉約兼備的,他也寫了許多婉約風格的詞作,今天我就選十首蘇轼的代表詞作分享給大家。
一,開創豪放詞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甯八年)冬,當時蘇轼因不贊同王安石的新法,自請出京任職,1074年到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
這首詞是寫蘇轼打獵時的狂态。還不到四十歲的蘇轼,自稱老夫,他想要抒發一下少年狂意,于是一手牽着獵狗,一手舉着獵鷹,帶着衆多随從,馬踏黃茅岡。蘇轼跟百姓的關系非常好,他打獵,全城的百姓都來圍觀,為了報答百姓的熱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一樣,親自射殺老虎。
在打獵後的宴席上,蘇轼盡情暢飲,胸懷更加開闊,膽氣更加豪壯,雖然現在頭發已經微白,那又怎樣,他的内心一直盼望着,神宗能像當年的漢文帝一樣,派遣使節馮唐來任以重任,到那時,他一定會拉滿弓箭,射下象征戰亂的天狼星,平定西北的戰亂。
這首詞是蘇轼開創豪放詞風的作品,他剛寫完不久,就得意地寫信給他的朋友鮮于子駿,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二、悼亡詞的巅峰之作這首詞也是寫于宋神宗熙甯八年(1075)蘇轼任密州知州之時,這年正月二十日夜裡,蘇轼夢見了亡妻王弗,醒來之後寫下了這首極為悲戚的悼亡詞。
蘇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眉州青神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她十六歲嫁給蘇轼,治平二年(1065)去世,去世時才二十七歲。
王弗知書識禮,性敏而靜,又在識人之能。蘇轼喜歡開人玩笑,有時不免得罪人,王弗經常勸他君子當慎,說話要注意。蘇轼喜歡交朋友,有真心實意的好朋友,也有故意巴結的小人,王弗一眼就能看出來,并規勸蘇轼某人可交某人不可交,這些分析往往很快就得到驗證。可以說,王弗與蘇轼是一對靈魂契合的夫妻,所以王弗去世多所,蘇轼依然念念不忘。
詞中寫道,妻子去世已十年,生死相隔,茫茫難見,即使不曾刻意思量,有關妻子的一切,都是刻骨難忘的。妻子的墳茔,在千裡之外的眉山,我這些年經曆的痛苦與心酸,都無處訴說了。即使我們現在還能相逢,你恐怕也認不出我來了,因為我現在風塵滿臉,鬓白如霜。
下片寫夢中的情景,夜裡夢中,我回到了家鄉,看到你坐在窗前,正在梳妝。我們相互看着,卻說不出一句話來,隻有淚水,止不住地流。醒來思緒便飛到了千裡之外你的墓前,那裡明月照着山岡上我為你種的短松,那是我每年想起來都會斷腸的地方。
蘇轼的這首詞,寫得句句沉痛,催人淚下,是悼亡文學的巅峰之作。
三、千古詠月詞第一這首詞寫于熙甯九年(1076)中秋,此時,蘇轼還在密州,而弟弟蘇轍則在濟南,兩人已經七年沒有見了。
蘇轼在中秋這天,通宵達旦地喝酒,喝得大醉,寫下了這首詞。詞中有超然的出世思想,又有對人間深深的眷念,還有對弟弟的思念與祝願。
詞的上片寫,我端起酒杯,叩問青天,天上的明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明月上的廣寒宮,現在是什麼年月,面對這神奇的、永恒的宇宙,我多想離開塵世,乘風而去,但又擔心月宮中的瓊樓玉宇,太高太冷,讓人難以忍受,還不如在人間對着月影自在舞蹈。
下片寫月光轉過朱閣,低低地穿過窗戶,照在難以入眠的人的身上。明月應該不會有離愁别恨呀!為什麼經常在人們分開的時候賀呢?自古以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來難以圓滿。隻希望人能長長久久,即使相隔千裡,依然能共賞一輪明月。
蘇轼的這首詞,可稱千古詠月詞第一,它将廣闊的宇宙與深沉的人間情感都寫了出來,既展現了蘇轼超然世外的思想,又展現了他深愛世人的情感。
四、“最工”的詠物詞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這一年,好友章質夫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蘇轼則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章質夫寫了一站詠楊花的詞《水龍吟》,寄給蘇轼,蘇轼依韻和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寫,楊花看起來像花但又不是花,有花之形,無花之香,所以沒人憐惜,即使四處飄散也沒人在意。楊花離開枝頭飄散在路上,看起來很無情,仔細思量,是不得已,它也有着無限的情意。柳葉對飄散的楊花的思念,就像國民思婦對遠行的丈夫的思念,那風中翻複的柳葉,就像思婦因相思困倦而欲開還閉的眼睛。思婦在夢中,随風到萬裡之外,尋找丈夫的去處,卻被黃莺的啼叫聲驚醒。
詞的下片寫,我不恨楊花飛盡,但楊花飛盡之時,也是春盡之時,那西園的繁花也落盡了。早晨雨後,楊花去了哪裡呢?它化作一池細碎的浮萍。三分春色,二分散入塵土,一分飄落流水。仔細看看,那斑斑點點,不是散落的楊花,而是離人流下的眼淚。
蘇轼的這首詞,詠物與寫人,渾然莫辨,“隻見精魂,不見文字”。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
五、凄惶的内心元豐二年(1079),蘇轼被人舉報,“烏台詩案”爆發,他被關進禦史台,差點被殺了頭,經過多人營救,最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豐三年,蘇轼到黃州,沒有住處,但寓居在定惠院。在定惠院,蘇轼寫下了這首詞。
詞中寫道,殘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樹上,在深夜寂靜的時候,有誰看見一個獨自來去的幽人?原來是一隻孤鴻。孤鴻被驚吓,回頭驚惶地張望,内心的愁恨無人能明白。孤鴻不停地飛,揀選盡了寒冷的樹枝,也不肯栖息,最後隻能滿在寒冷的沙洲之上。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出“烏台詩案”對蘇轼的影響,詞中的孤鴻就是蘇轼自己,他的内心也會驚惶,也會孤獨,也會怨恨,但他始終有自己的堅守。
六、哲理詞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三月,在黃州,蘇轼到了人生的谷底,正是在這樣的人生困境中,蘇轼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曆練,變得更加通透了,更加豁達了,這首詞便是他的精神寫照。
三月七日這天,蘇轼跟朋友一起南北通透沙湖,半路上下起了雨,同行的朋友都狼狽不堪,隻有蘇轼渾然不覺,過不多久,天就晴了,蘇轼便寫下了這首詞。
詞的開篇,便充滿一樂觀向上的精神,不要去聽了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一邊吟嘯一邊漫步。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比馬還輕快,人生隻需一身蓑衣,便任憑風雨。
過不了多久,雨散天晴,微賽的春風,吹醒了酒意,山頭的夕陽迎照,回首來處,樹木蕭瑟,徐徐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最後這一句,看似不可解,細細品味,就能明白蘇轼超脫的人生态度,晴與非晴,均無挂礙,他超越也外在世界帶來的悲歡。
蘇轼的這首詞,将自然界的風雨與人生的風雨融會在一起,賦予了詞豐富的内涵,詞中廣闊的胸懷,超脫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
七、懷古詞黃州城西的赤壁矶,傳說是當年發生赤壁之戰的地方,蘇轼來到黃州,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名勝古迹。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轼便寫赤壁為主題,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懷古詞。
詞的開篇,以磅礴的氣勢,将眼前的大江與曆史的長河融為一體,浩浩蕩蕩的長江,東流而去,曆史上的風流人物,也在曆史的浪淘中消散。在那殘留的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期周瑜與曹操赤壁之戰的地方。而現在,隻見岸邊亂石聳立,奔湧的波濤拍打着河岸,卷起高高的浪花。在這如畫的江山中,曾經湧現了多少豪傑!
下片就寫周瑜火燒赤壁的事迹。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來,他風流英武,羽扇輕搖,綸巾飄飄,談笑之間,曹操的戰船便在大火為灰飛煙滅。如今我神遊曾經的古戰場,應笑多太過多情,早早地生了白發。人生就像一場夢,就讓我灑上一杯酒,祭奠一下這大江與明月吧!
蘇轼的這首詞,是懷古詞中的千古絕唱,我們太熟了,熟極而流,反倒不知好在哪裡。單從對後世的影響來說,恐怕很少有詩詞能比得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模仿它的,甚至到了現在,經典老歌《上海灘》的開篇,“浪奔,浪流,浪水淘淘永不休”,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大江東去”的痕迹。
八、感慨人生這首詞作于蘇轼貶到黃州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九月。一夜,蘇轼的東坡(他自己開墾的地)的雪堂喝酒,三更天才回家,結果家童都睡了,沒人給他開門,被關在了門外,于是寫了此詞。
夜裡在東坡雪堂飲酒,醉了醒,醒了醉,回家的時候大約已經三更天了,家裡童仆已經酣睡,敲門都沒有人應,于是蘇轼隻好倚着手杖聽江水之聲。
在江聲中,蘇轼開始反觀自身,他說,隻恨人的身體不歸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忘卻生活的營營碌碌?
夜深風靜,江面的波紋平靜,我多想乘一小舟,從此消逝,在江海中了此餘生。
蘇轼的這首詞,寫出了心為身累這一人生境遇,心靈向往着遠方,身體卻被俗世緊緊束縛,這時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九、令人稱羨的友情這首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參寥子,也就是北宋著名詩僧道潛,他與蘇轼交情甚笃,可比生死相随之夫妻,蘇轼貶谪黃州時,參寥不遠千裡趕去,追随他數年,蘇轼晚年被貶海南,參寥子又欲渡海相随,蘇轼得知後寫信力勸也不要來,這才作罷。
元祐四年(1089),蘇轼再度來到杭州,任知州,此時參寥子也在杭州,兩人相與優遊,非常快樂,兩年後,蘇轼奉召還朝,寫此詞與參寥子留别。
詞突兀而起,有情的風,萬裡送潮而來,又無情地送潮歸去,以嘲喻人世離合,有情的是人,無情的是世事。想那錢塘江上,西興度口,我們曾一起看過多少落日?不用去思量曆史古今變遷,這俯仰之間,已經物是人非。誰像這東坡老者,忘卻了世俗的機詐之心。
下片寫,還記得我們曾一起在西湖西邊,欣賞那空明青翠、雲煙缭繞的春山,像你我這樣好的情感,在詩人之間很少吧!我們約定他日,要像東晉謝安的志向那樣,一起向引退、歸隐,希望這一高雅志向不被違背,别讓你像當年的羊昙一樣,在西州路上為我恸哭。
清代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評價這首詞說:“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傑!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詞境至此,觀止矣!”又雲:“雲錦成章,天衣無縫,是作從至情流出,不假熨帖之工。”
十、天涯何處無芳草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考。
詞中寫道,百花凋謝,隻剩零星殘紅,枝頭結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飛來,碧綠的水流繞着村子流淌。柳枝上的柳絮,被春風越吹越少,天涯茫茫,何處沒有芳草呢!
“天涯何處無芳草”,今天我們通常用來用來安慰失戀的人,但原詞中沒有這個意思,它是化用屈原《離騷》中的典故:“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意思是世間什麼地方沒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懷戀故地?這是詞中行人的自我安慰。
詞的下片寫,行人走到一堵牆邊,聽到牆内有佳人在打秋千,發出悅耳的笑聲。牆内的佳人可能注意到牆外有人,于是漸漸不笑了,甚至不打秋千離開了,行人的多情,被佳人漠視了。
這首詞是蘇轼的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的王士祯說,這首詞即使是最善于寫婉約詞的柳永,“未必能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