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唐代】杜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注釋
⑴和:即和詩,是用來和答他人詩作的詩,依照别人詩詞的格律或内容作詩詞。可和韻,可不和韻。舍人:即中書舍人,時賈至任此職。大明宮:宮殿名,在長安禁苑南。
⑵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聲:漏壺滴水的聲音。箭:漏箭。放在漏壺中帶有刻度的杆狀物體,用于計量。
⑶九重:帝王住的宮禁之地。
⑷旌旗:旗幟的總稱。龍蛇:指旗幟上繡有龍蛇圖案。動:舞動。
⑸風微:微風輕拂。
⑹香煙:焚香所生的煙霧。
⑺珠玉:珠和玉,常比喻優美珍貴之物。
⑻世掌絲綸:指父子或祖孫相繼在中書省任職。
⑼池:指鳳凰池。有鳳毛:形容得到了父親優良的遺傳。
翻譯
滴漏中的竹箭指向五更,皇宮裡的桃子在春色中泛着醉酒般的顔色。朝陽升起來印在旌旗上,旗幟被風鼓動,上面有龍蛇圖案,看起來像是要騰飛而起,大殿上風微微的,在這微風裡燕雀倒是飛得很高,盤旋于金頂之上。賈舍人帶着兩袖香氣下了早朝,珠玉一般的《早朝大明宮》就是他一揮而就的。要說這一朝兩代中書舍人同出一家的佳話,指得不就是賈至和他的父親麼。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鑒賞
即按照作者原來的題材或者體裁來寫一首詩,以示自己的意見,韻腳可以相同也可以完全用别的。杜甫這首詩是和中書舍人賈至的《早朝大明宮》之作。
這裡首先解釋詩裡用到的典故的意思吧。絲綸美:因為賈家父子曆任兩朝的中書舍人,後有一日賈至供職的肅宗對賈至說,“昔先天诰命,乃父為之,今茲命冊,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謂繼美矣……”主要意思是贊揚賈至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并能做出像父親一樣的政績,實在是朝廷裡的一段佳話。“池上于今有鳳毛”裡的鳳毛并非簡單的鳳毛麟角的鳳毛,也不時簡單說賈至的才華出衆,在一班大臣裡很少見。而是用了一個典故:南北朝到了南朝時有謝鳳和謝超宗父子,他們文章風格和成就都很出衆,于是梁武帝就稱贊他們說,“超宗殊有鳳毛”。意思是想說謝超宗終歸繼承了父親謝鳳特有的風格和才華。
理解了詩裡用的典故讀這首詩就容易多了。詩是分為兩部分。前兩句為應和,即基本描繪同賈至的詩一樣的場面;後兩句為褒揚,說賈至和其父親的成就輝煌,得到了皇帝的贊揚。與杜甫多數傳下來的作品不一樣,這首詩裡諷刺和揭露的成份不多,幾乎不見痕迹,倒是多了些歌功頌德。也許這樣可以理解為詩人是在用鹦鹉學舌的方法譏笑賈至,但杜甫畢竟也是那個時代的文人,歌頌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未必就沒有可能。
杜甫的這首詩裡帶出了幾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對曆史透徹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賈至的高遠。這首詩少了一般詩人寫宮廷生活所會有的呆闆,多了些靈氣,而又不減少場面的宏大氣勢,杜甫比起賈至來綽綽有餘。思想決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裡行間的精神是很難不露端倪的。賈至是世家出身又較為一帆風順的人,杜甫則才華橫溢飽經風霜,這兩種人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不一樣。
名師解讀|李白《長相思(其二)》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李商隐《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名師解讀|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