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1:37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1

近些年5G的概念抄的沸沸揚揚,打開社交媒體随時可見的5G文章和5G視頻解說,甚至很多廠商為未來5G産品吵得不可開交,紛紛跑去科普5G知識。對此,普通人沒有系統的了解5G的渠道,很難分辨誰說的是對的,所以提起5G就會想到更大的帶寬,更低的延時,可能有些人還會想到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物聯網等應用場景,至于雙模組網之類的就不清楚了。前段時間華為被外界打壓的新聞不斷刷屏,所以現在一提起5G很多人也會想起華為、中興這些科技企業。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意識到5G網絡确實離我們越來越近。

根據美國高通預測,5G可以為人們提供2200萬的工作機會,提供12.3萬億的商品和服務,并擁有高達3萬億的市場,這個數字什麼概念呢?約等于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印度的GDP。可見,5G确實得到了全球的認可,5G也可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競争點,但5G到底有什麼不同?在4G網絡如此成熟的階段我們又為什麼需要5G呢?這可能就需要我們重新思考一下。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下5G的曾經。

細說5G網絡的前世今生

顯然5G不是憑空而出,而是不斷疊代至今,每一代都會衍生不同的應用。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2

1G網絡源于1980年,也是移動網絡的鼻祖,當時僅能用于語音通話,年紀大一點的人對于“大哥大”肯定有印象,這其實就是1G網絡的産品。

2G網絡源于1990年,除了可以進行通話還可以發短信和進行低速率傳輸,短信這種方式很符合國人較為含蓄的溝通方式,當時身邊的小夥伴每個月要用800-1000條,甚至有些人還不夠用。

3G網絡源于2000年,當時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三大主流無線标準接口,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TD-SCDMA是由中國首次提出并在此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可以說是中國移動的一次壯舉,這次标準的指定讓中國在通信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除此之外,大家比較熟悉的iPhone的App Store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啟程的。

4G網絡源于2010年,最大傳輸速率可達1G,在這樣的基礎上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應用和商業模式,比如各類短視頻、長視頻、直播、遊戲、社交、電商、移動支付等,很多互聯網巨頭也開始構建自己的互聯網生态,比如騰訊和阿裡巴巴。也正是這個時代賜予的機遇很多人實現了彎道超車,比如普通人做微商、社交、自媒體、網紅等,而我國也憑借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是改變最大的時期。

為什麼需要5G網絡?

顯然4G網絡可以很好的滿足現在人們的生活,那為什麼各大廠商還在極力推進5G網絡的發展呢?難道隻是為了抄概念嗎?其實不然。4G網絡雖然表現不錯,但在很多場景下依然有瓶頸。比如當我們進行視頻通話和直播時,其實視頻是經過的壓縮的,所以清晰度較差,甚至有些時候的流暢性也一般。

再試想一個場景,當我們在一個大型體育場看球賽時,你打開微信錄視頻功能想發個小視頻到朋友圈,發現信号極其不穩定半天都發不出去信息。那是因為移動網絡信道帶寬有限,在人員密集度較高的場所,比如演唱會、體育館、商場等,網絡資源不足,信号質量就較差。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3

所以,在很多場景中4G隻能達到60分的及格分,很難進一步提升我們的使用體驗,這就需要5G這類高帶寬低延時的技術。除此之外,很多場景下4G網絡完全無法勝任,比如對延時要求較高的自動駕駛,比如對接入能力要求較高的大規模物聯網互聯互通場景,這些應用場景必須承載在成熟的5G網絡之上。

什麼是5G網絡?

和3G和4G網絡不同,5G的通信标準全球有且隻有一個,是全球很多國家和公司共同定義的标準。并且,5G定義了三大特性,擁有支撐未來不同應用場景的能力,分别是uRLLC高可靠低延時、eMBB增強型移動帶寬、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4

  • eMBB增強型移動帶寬

這個特性是人們最容易體會到的,很多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博主都在做相關視頻解說,比如1GB的視頻十幾秒就能下載完成,比如5G手機一瞬間就能下載幾十個App軟件。而對于前面所說的高密度人群場所,5G也能更好的為每個人提供帶寬。

當然還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我們在商店看到的VR項目,大多數都是用戶坐着不動或者慢速移動下進行的,而且眼睛要帶上傳輸線很麻煩。因為5G網絡擁有大帶寬的特性,所以可以實現VR眼睛的無線化,并将整個畫面渲染能力和計算能力交給遠端處理,進一步降低VR眼睛的計算能力和成本,從而進行更好的普及。

  • mMTC高可靠低延時

低延時對于很多應用場景都是剛需,尤其是自動駕駛和智能醫療行業。我們都知道安全是自動駕駛的核心,雖然現階段能達到95%的安全性,但這還遠遠達不到商用化的要求,起碼要達到99.999%的安全系數甚至更高,那麼剩下的5%就需要毫秒級的時延響應提高整體安全性。比如當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時系統會實時監測道路狀況,當前往異常時需要及時進行應急響應,對于時延的要求也是幾毫米,如果延時是秒級可能來不及反應就出事故了。

另一個比較受關注的行業就是智能醫療行業,未來人們在進行遠程醫療時需要極低的延時控制手術刀移動,比如人的血管厚度為0.2ms,在4G網絡下手術刀因時延就會造成0.5cm左右的移動,這是非常危險的。而5G網絡的時延在5ms左右,手術刀因時延造成的移動距離大概在0.025mm左右,會極大提升手術安全。

  • 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

關于這個特性相信不少小夥伴已有體會,喜歡走在時代前沿的年輕人和科技數碼愛好者已經嘗試了各種智能設備,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這就需要5G網絡擁有高容量。4G網絡的核心是将人和人進行連接,全球所承載的連接數是億級别,每個人可能需要手機、電腦、平闆連接網絡,但這個數量是可控的,單個節點也不會有太大量級。

但随着物聯網(IoT)的發展,未來的5G網絡需要将不同的物和物、物和人進行連接,全球需要承載高達千萬億的連接,單節點需要同時接入1000 設備,并保證足夠的傳輸能力,這就需要網絡擁有高容量的特性。

5G能給普通人帶來哪些機遇?

可見,随着5G網絡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我們的家中充滿了智能設備,智能化服務我們的日常生活,無人駕駛成熟後可以幫助我們減輕通勤勞累,在低延時和智能化的幫助下更能提升超越人工駕駛的安全性。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5

相信會有很多人在思考随着5G的發展,普通人有哪些機遇呢?其實現在想這些都是徒勞的,就像何同學曾在視頻中講的,人對未來的預測都脫離不開當下思維的限制,3G時代我們會去思考4G有哪些颠覆的應用,但回過頭來看,雖然這些預測都有些倪端,可都不太準确,誰也沒想4G會培育出移動互聯網這棵大樹,并繁衍出各類移動應用。

所以4G時代的我們想思考5G有哪些機遇也是困難的,因為我們處在4G網絡的環境下,思維很難跳出這個範疇。不過,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每一代通信基礎實施商用後。都會在2-3年後出現殺手級應用,比如1999年的QQ,2011年的微信,近些年出現的抖音、頭條、支付寶、淘寶等,相信在5G商用後的幾年内也會出現殺手級應用,作為普通人其實很難預測未來,更多的還是關注未來的應用,在各類應用初期盡可能多的嘗試機會,沒準會無意間踩到風口,那麼後面就是堅持的問題了。

5G擁有哪些挑戰?

根據數據顯示,全球5G标準必要專利申請中,中國以34%的比例占據榜首,其中華為占比高達15.1%,中興占比11%。可見我們在5G研發方面處于全球領先位置,芯片方面的努力也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5G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仍然有很多挑戰。

為什麼有5g卻用不了5g網(一篇讀懂5G到底什麼是5G)6

比如諾基亞、三星、LG等廠商都在5G發展中有不俗表現,雖然落後于國内華為企業,但競争依然激烈。對于國内來說,我們不能隻擁有華為和中興這些企業,還需要更多科技領域的巨頭帶領國家和時代前進。

其次,5G網絡投資成本過高也是其中一個問題,因為5G頻譜較高,所以單個基站的覆蓋範圍會下降,導緻5G基站的建設數量将是4G基站的2-3倍以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将會是4G/5G并存階段,而基礎電信企業4G投資尚未回收的基礎上成本劇增,投資意願不高也是一個問題。另外,短期内很難出現5G網絡殺手級應用來推動5G産品普及率,這顯然都是可能存在的問題。

結束語

雖然問題存在很多,但5G網絡建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三大運營商也在大力推進5G基礎設施的部署工作,通信廠商也在不斷優化5G的網絡,國内智能硬件廠商也在不斷推出5G産品希望進行産品的普及,尤其手機廠商競争最為激烈,所以相比于國外我們會更早體會到5G的魅力。預計2020年國内一線、二線城市會大面積覆蓋5G信号,部分偏遠地區可能進度會緩慢,但隻要耐心等待也不會很久。

最後,4G時代出現了無數低頭族沉迷于手機,我相信5G時代手機是最無聊的設備,因為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智能産品。


科技銀狐

知名科技自媒體:簡書推薦作者,百度動态紅人,微博頭條作者。

信息安全專家:曾多次保障歐洲杯、奧運會、春晚等直播安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