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柯銳)11月30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新京報社、千龍網、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市文化館、北京舞蹈家協會主辦的“健康中國·舞動文明——2021首屆中國廣場舞發展論壇”以線上方式舉行。
美國曼哈頓對岸的水上公園,有一支活躍的中國老年舞蹈隊。 他們有大學教授、工程師、農民和職員。大家大多數是留學生的家長。
在“健康中國·舞動文明——2021首屆中國廣場舞發展論壇”召開之際,新京報連線位于曼哈頓對岸的美國新澤西華人舞蹈隊的三位代表老師,請他們講述了在曼哈頓對岸跳廣場舞的故事。
這三位老師分别是上海師範大學機關幹部曹月生;工程師和企業技術總監楊厚平;原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設計分院的院長助理陳亞非。
組織舞蹈隊的緣起
曹月生介紹,組織這個舞蹈隊有三個原因。第一原因是團隊裡這些人都比較喜歡舞蹈,第二個原因是這些留學生家長到了美國之後,不但覺得很寂寞,時間一久還感覺跟社會脫節了。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語言不通,溝通很不方便。
于是大家就迸發了組織舞蹈隊的想法,這樣既能夠帶領大家鍛煉,又能有一個平台進行交流,彼此聯絡感情,也能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我們都是華人,語言上溝通起來比較方便。”
2012年春,這支舞蹈隊組織起來了,當時隻有七八個人,活動場地起初是在新澤西的星巴克咖啡店前面的一個小花園。“跳着跳着,人多了起來。以後,我們就來到曼哈頓對岸,我們叫做水上公園的地方,那裡的環境特别好。”
後來,楊厚平和陳亞非都加入了進來。
舞蹈隊就像一個沙龍
楊厚平表示,留學生家長們希望有個一起聚會的沙龍,大家可以一起跳舞、唱歌,聊聊天。“這裡面主要是曹老師,他把舞蹈隊作為一個事業在做,很認真。在舞蹈隊裡有定海神針的作用。”
圖/受訪者供圖
後來,更多的留學生家長加入了舞蹈隊。“一方面是鍛煉身體,另一方面則是這些華人聚在一起,就像一個沙龍,大家可以聊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帶娃的經驗,在國外過着中國人的生活。”
舞蹈隊剛剛開始時散兵遊勇,随便跳跳,後來慢慢地就有統一服裝了,也有正規音樂了。
陳亞非說,自己是2018年從紐約搬到新澤西的,當時舞蹈隊有幾十個人。
陳亞非加入後,就跟着曹老師學跳舞。“我也沒有什麼專業知識,隻是喜歡跳舞,主要是曹老師帶着我們大家跳。曹老師先跟着視頻學會跳舞,然後再教大家。聽說他做家務都在跳舞,全身心地投入在裡面。現在我們跟着他跳舞,也是先把歌學會,再跳舞。”
多種膚色的人加入了舞蹈隊
楊厚平說,舞蹈隊在新澤西和紐約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不僅僅有中國人跳,黑人、白人、印度人等各種各樣的膚色的人,都加入進來了。“他們看到我們每天這樣歡快,情不自禁地加入進來。”
在新澤西跳舞的人,年齡不一,有30多、40多歲的人,也有70多歲的人。
有些外國人很支持他們跳舞。一個印度女子,是軍官家屬,天天跟着舞蹈隊跳舞。其他的印度人跳一兩天沒有堅持了,這個印度人一直堅持跳。她對舞蹈隊也非常支持。本來她的身材相對較胖,跳舞之後,睡眠好了,體重也減輕了。
陳亞非說,有個波蘭人傑蘭達,20多年前來到美國。丈夫在波蘭,她自己在美國帶着孩子讀書。“現在孩子工作了,她很孤獨,身體也不好,就跟着曹老師跳舞,開始跳的時候方向感都沒有,完全沒有基礎,現在跳得還可以。”
楊厚平表示,剛開始跳舞的時候,還是有一些人不理解,提意見說影響他們休息。“後來他們也理解了,能夠包容我們,給我們劃了一個地方。”
“我們的廣場舞不會散”
由于孩子讀書學區的問題,曹月生搬走了,但他說,“我真的放不下這個舞蹈隊。剛搬走的時候,我一個星期去一兩次,後來又有一個地方需要我教,兩個地方就感覺力不從心了,這個時候亞非頂上來,我非常感謝她。”
曹月生說,自己對廣場舞的信心還是很足的。“有他們的精神在,我們的廣場舞不會散,等我的事情定下來了之後,我還是要回去,帶着他們跳舞。一個是想把中國的舞蹈發揚光大,另外也通過這樣的舞蹈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
曹月生說,相比華人,印度人在美國有語言等優勢,在美國社會如魚得水。“他們比華人活動得開。我通過舞蹈隊這樣的平台,把大家組織起來,也可以展示我們華人的精神。”
“所以我也有這個信心,不管以後怎麼樣,我們的舞蹈會一直都在,我也希望以後繼續跳下去。”曹月生說。
編輯 | 張笑緣
校對 | 劉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