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河南50個縣城地名

河南50個縣城地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0:20:09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曆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曆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浚縣和武陟縣來說,外地人非常容易讀錯名字。

河南50個縣城地名(河南省的兩個縣)1

首先,就浚縣的浚字,存在jùn和xùn這兩個讀音,念jùn的時候主要表示疏通,挖深的意思,作動詞。在地名中念作xùn,如河南省的浚縣。浚縣屬于河南省鶴壁市,位于河南北部,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浚縣商代稱黎,西漢置縣,明初改稱浚縣至今。具體來說,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浚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浚縣淇河下遊以東地帶定居,繁衍生息,在今劉寨、衛李莊等地發現仰韶文化遺存。大禹建立夏朝後,浚地處冀、兖、豫三州的交彙地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浚縣分屬東郡、河内郡和邯鄲郡。劉邦建立西漢後,始置黎陽縣、頓丘縣。黎陽縣治在今大伾山東北,屬冀州魏郡;頓丘縣治在今屯子鄉蔣村附近,屬兖州東郡。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路為府,浚州屬中書省大名府,後改屬河南行中書省(簡稱河南行省)大名府。公元1644年,也即清朝時期,浚縣屬直隸省大名府,後改屬河南省衛輝府。1983年10月,浚縣改屬安陽市至1986年1月8日,後劃歸鶴壁市至今。

河南50個縣城地名(河南省的兩個縣)2

另一方面,就武陟縣的“陟”字,讀(zhì)這個音,表示登高或者晉升的意思。武陟縣屬于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武陟地區屬于冀州,稱覃懷。商周時期,根據明萬曆十九年《武陟志》的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春秋戰國時期,武陟縣先後屬于鄭國和魏國。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武陟縣名開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了。

河南50個縣城地名(河南省的兩個縣)3

最後,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廢懷縣入武陟縣。北宋時期,武陟縣屬河北西路懷州。清朝這一曆史階段,武陟縣屬河南省懷慶府。公元1914年,豫北道改為河北道,武陟縣屬之。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武陟縣屬河南省新鄉行署。1986年至今,武陟縣隸屬焦作市管轄。截至2013年,武陟縣轄4個鎮、7個鄉,面積達805平方千米,人口74萬人左右。此外,武陟縣位于鄭州、焦作、新鄉、洛陽、晉城五城市輻射中心地帶,是南北物資文化交流、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

文/情懷曆史

情懷曆史 ID:qinghuailishi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