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在後台收到了大家發來的一些關于用水的小疑問,今天,小編就來集中解答。
為什麼自來水燒開後産生了白色沉澱、渾濁、白色漂浮物、結垢等現象?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垢。水垢生成的主要原因是用來生産自來水的原水主要取自地表水等天然水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這些離子在常溫下是溶解于水中的,肉眼無法看見,一旦水加溫煮沸,便有不少鈣、鎂離子以碳酸鹽形式沉澱出來,含量較低時易漂浮在水面,含量較高時則會形成明顯的懸浮物,長期積累就會在燒水容器内形成水垢。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鎂,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标來表示。我國《生活飲水衛生标準》規定硬度在450個毫克每升以下都是合格的,通過常年的監測顯示,武漢市的自來水的硬度維持在100到200個毫克每升之間,遠低于國家标準的限定要求。
小貼士:自來水中有一定的硬度存在,産生沉澱或結垢是正常現象,産生的沉澱對健康不會造成影響。自來水取自于天然,經處理後,去除了各種有害物質,同時也保留了各種有益于人體的離子和礦物質等,更符合人體的生理功能所需。
為什麼有時水龍頭放出的水是淺黃色的?
這是由于管道、龍頭使用時間過久,管壁内鐵鏽附着物的原因或由于二次供水設施清潔不及時所緻。另外,管道施工引起水流變化,也會改變水的顔色。一般情況下打開水龍頭放一會兒水,此現象即消失,建議大家晨起或長期停用的管道要放一放死水再飲用。如屬二次供水用戶,就要引起注意,要定期監督提醒小區管理人員及時清潔二次供水設施,以保證水質良好。
為什麼有時水龍頭放出的水是藍色的?這種情況是由于個别用戶家中馬桶逆止閥老化關不嚴且水箱内放有潔廁靈(藍色),在停水或者管道壓力降低時,管道内出現負壓,馬桶水箱内的水被吸入管道内所緻,下次來水時就發現水發藍。
水中的“藥味”是怎麼回事?反映水中有藥味,一般都是對水中氯味的反應。實際上加氯是必需的,有氯味是正常的。為保證飲水安全,殺滅原水中的緻病微生物和細菌,在水處理過程中,必需進行加氯消毒。同時為了保證在長距離的管網的輸送過程當中,防止微生物的二次繁殖,管網水中必須有一定量的餘氯存在。
《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對水中餘氯的要求是出廠水遊離氯大于0.3mg/L,管網末梢水大于0.05mg/L。由于有些的管網較長,正常情況下,為保證管網末梢有餘氯的存在,出廠水餘氯的含量要高一些,距水廠近的用戶會感覺到氯味會更大一些。
小貼士:用戶自己可以應對處理嗎?
可以的,水中殘餘氯很容易揮發的,特别是在加溫後。
水中怎麼有油漆、汽油、塑料等異味?應該如何應對處理呢?異味主要是指化學類的味道。産生的主要原因是二次供水設施維護修理作業等引起。處理方法為:首先要查明原因,如果是二次供水污染,則通過沖洗蓄水池及管道即可去除味道。
有人變起了“魔法”:用電解棒分别插入裝有自來水和純淨水的容器中,接通電源後,自來水中呈現出明顯的黑色或暗綠色并冒出大量的氣體;而純淨水中無變化,或僅僅出現淡淡的黃色。于是以此為據宣稱:自來水中有有害雜質,不能飲用。這是什麼情況?這其實就是簡單的電解反應。插到杯子裡的兩根一個是鐵陽極,一個是鋁陰極,我們看到在自來水中的顔色是鐵形成的。當電解棒插入水中通電後,就形成了一個電解池。在陰極發生還原反應,水中的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放出;在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中的鐵原子失去電子,生成鐵離子,繼而生成暗綠色的氫氧化亞鐵和橙黃色的氫氧化鐵絮狀物,兩種顔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是黑色。水中兩個電極之間的導電靠的是水中的礦物質(電解質),形成顔色深淺與礦物質含量的多少有關。
小貼士:自來水中存在大量的礦物質,導電作用強;而純淨水中沒有或很少礦物質,導電性弱。所以表面上看,兩種水中生成的顔色深淺有很大的差别。實際上,這種現象隻能表明水質含礦物質多少的差别,不能表明水質的差别。
以上這些用水小常識
你get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