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午不食的規律

過午不食的規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7:46:19

過午不食的說法似乎來自于佛門修身。根據古代的時刻表,這個午大緻相當于現在的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過午不食的意思也就是說下午1點過後不再食用東西。而今,更多的人是以這句俗語作為減肥的準則。古人是否真的過午不食呢?那麼是否有科學道理呢?

過午不食的規律(關于過午不食說法有科學依據嗎)1

古人是否真的過午不食呢?

《莊子·内篇》說,“适莽蒼者, 三餐而返, 腹猶果然”,《戰國策·齊策四》又有“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鵝鹜有餘食”,而在《白虎通義》載:“平旦食, 少陽之始也;畫食,太陽之始也;哺食,少陰 之始也;,莫食,太陰 之始也。說明在古代古人已有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說法了。而像人,也有兩餐的表述《左傳·成公二年》記載齊晉之戰,齊侯下令“餘姑翦滅此而朝食”,這裡古人對于早餐稱為朝食,第二餐又稱為哺食。大概吃飯時間在上午九點和下午三點吃飯。這種兩餐制的出現更多的是迎合當時社會生産力及國民經濟的制約。此後随着國民經濟的提高,有條件的上層人士更多的采用三餐,而即便有兩餐習慣的,更多的是出現了加餐,在電視中我們看宮廷劇,可以看到桌案常常擺着點心,這種更像是加餐,要知道古人也同樣是人,有吃的誰願意挨餓?

那麼是否有科學道理呢?

按照過午不食的觀點,那麼午餐即便是在下午一點用餐,而下一餐也要第二天早上九點,這樣兩餐間隔時間達到近20個小時。兩餐時間間隔實在太長,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講非常不利,當腸胃的食物消化幹淨以後胃分泌的消化液就可能會腐蝕胃壁,長時間如此,腸胃就會受到損傷。此外,兩餐間隔時間過久,還會導緻身體血糖不穩定,低血糖往往會導緻身體應激激素的升高,比如糖皮質醇。糖皮質醇又是身體的一種免疫抑制劑,長期的水平過高,還可能導緻身體免疫力低下。對于身體健康非常不利。此外,關于過午不食的減肥觀。由于身體不能及時得到能量供給,身體為了平衡,就會啟動應激調節機制,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就會放慢,減少身體的能量損耗,這時候并非大多數人所想的,将身體脂肪轉換為能量消耗掉而變瘦。機體肌肉消耗能量相對較快,在身體缺乏能量之際,身體會優先犧牲肌肉而保存了脂肪,也就是說,依照此種觀點減肥是不太靠譜的。

過午不食的規律(關于過午不食說法有科學依據嗎)2

對于大多數想要減肥的人來說,可以适當減少三餐用量,但是這種過午不食的觀點還是不可取的,盡管傳統的古人觀點說此種方法對于養生妙處頗多,但是似乎找不到科學根據,反而從科學角度分析弊端頗多。不具備推廣性。希望大家也可以正确看待這一說法。

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者添加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