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03:17:02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1

陝西西鄉縣碾子溝村種植的吊瓜果 西鄉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青年網西鄉11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席聰聰)吊瓜子,是陝西西鄉縣白龍塘鎮碾子溝村的一張“金名片”,也是當地村民擺脫窮根的“利器”。六年前,誰也沒想到,一顆小小的吊瓜子能在碾子溝村結出金果實。

碾子溝村坐落在秦嶺巴山之間,距離西鄉縣縣城40餘公裡,山高路遠,長期以來,村民們隻能種植些玉米、土豆等農作物,連基本溫飽都維持不了,很多人甯願把土地荒在那裡,外出務工謀生。因此,該村成為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340人,脫貧任務艱巨。

2014年,當地村民王文清返鄉流轉了30畝土地,同時發動自己的舅舅和村支書魏世田種植了總共89畝吊瓜。第一年每畝收益2500元,第二年每畝收益達到3500元。這一消息在小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民們開始紛紛跟着種植吊瓜,有些還租地種植。

這幾年,全村種植吊瓜面積超過2000畝,人均1.2畝,吊瓜産業也走上了“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路子,80%的貧困戶通過種植吊瓜增收脫貧,而碾子溝村也在2018年底正式退出貧困村。

近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随“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陝西省西鄉縣碾子溝村,走進當地的吊瓜子種植基地和貧困戶家中,感受小小吊瓜子帶給碾子溝村乃至整個西鄉縣的巨大變化。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2

圖為炒熟後的吊瓜子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吊瓜大王”開路,帶動貧困戶發展産業

王文清是土生土長的碾子溝村人,19歲時開始外出打工。在這期間,他了解到一種叫做吊瓜子的産品銷售火熱,而且自己村也有,最重要的是其間利潤豐厚,“那時候買一件重10斤的吊瓜子需要400塊錢,但是當時村裡的生吊瓜子賣給藥販子,隻能賣到六七塊一斤。”意識到市場前景後,王文清又利用業餘時間考察了浙江等地的吊瓜種植産業,他發現種植吊瓜的技術含量不高,且一年種植投入,五年收獲受益,省人工、省成本、經濟效益好,非常适合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種植,是山區群衆脫貧緻富的好方法。

2014年,王文清回到老家碾子溝村,流轉了30畝土地,同時發動自己的舅舅和村支書魏世田種植了總共89畝吊瓜。第一年每畝收益2500元,第二年每畝收益達到3500元。

村民和政府都看到了王文清引進種植吊瓜的成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王文清牽頭成立了西鄉縣漢牧園吊瓜專業合作社。為了鼓勵更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種植吊瓜,“合作社成立之初,對于家庭貧困的農戶,我們在免費提供部分種苗和技術的同時,簽訂固定回收價格,保證他們有的穩定收入。”那一年,碾子溝村的吊瓜種植面積達到1730畝。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3

王文清向記者介紹公司“助推脫貧”相關産品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2016年,全村吊瓜總産量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單一,吊瓜子滞銷嚴重。為此,王文清成立了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注冊了“漢牧園”牌吊瓜子商标,辦理了食品安全生産許可證,進一步完善産業鍊,走上了吊瓜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路子。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4

輾子溝村特産“漢牧園”牌吊瓜子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目前全村吊瓜種植面積已達2000餘畝,其中86戶貧困戶種植吊瓜400多畝,吊瓜已成為本村群衆脫貧增收的主導産業,王文清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吊瓜大王”。

記者采訪這天,多名合作社村民帶着自己種植收獲的吊瓜子來到公司,工作人員現場稱重後兌換成現金發放給村民,同時還會給予一些洗臉盆、毛巾等生活日用品作獎勵。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5

種植吊瓜的村民,右一為李大伯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這其中有一位76歲的李大伯,家住在10公裡外,當天專門坐摩托車趕過來,這一趟領到了3000多塊錢。

李大伯的老伴因中風偏癱已經卧床三年,日常生活全由他來照顧。李大伯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有腦梗,平時靠吃藥維持。他一隻手攥着剛領到的3000多元錢,另一隻手端着洗臉盆、毛巾,兩隻手一直在不停地抖動。

李大伯的孫子今年15歲,讀高中,隔段時間會放假回來一次,兒子兒媳都在外地打工。李大伯說,“兒媳自從出去打工後再也沒有回來過,兒子逢年過節會回來看看”,現在種吊瓜是他除了國家低保補助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今年産量有400多斤,這樣算來能維持他們老兩口和孫子的生活。

王文清的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響應産業助推脫貧口号,2018和2019兩年共計投資532萬元,為當地5個村267戶952名貧困戶免費提供種苗、化肥、農藥和技術指導,同時簽訂“保底就高”的回收合同,帶動當地吊瓜産業發展。

“不管到十年還是二十年以後,我們村和我一起種吊瓜的老百姓确實賺到錢了”,“吊瓜大王”王文清說,這個話任何時候他都敢說。

村支書帶頭種植,貧困戶翻了身

2015年和王文清一起成立西鄉縣漢牧園吊瓜專業合作社的有七個人,其中就包括碾子溝村的書記魏世田。

剛開始動員了很多遍,村民對于種吊瓜普遍持觀望、懷疑态度。“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帶頭幹”,魏世田當年種植了20畝吊瓜,年底賣了8萬多元,他用這些錢買了一輛小轎車。

眼見為實,村民們看着種吊瓜的效益如此立竿見影,也都紛紛跟着種植起來,有些還租地種植,“大家一看效果不錯,有技術指導,有發展前途,都不再需要做思想工作”。

李代華一家六口人,女兒女婿常年在廣州打工,兩個孫女還在讀書,放假的時候需要他和老伴接送照顧。李代華的一隻眼睛失明,跑了很多家醫院,都被告知沒有辦法進行手術。再加上家裡人口多但是壯勞力少,隻能靠幾畝土地勉強維持溫飽,一家人又住在山腳下的一處土坯房裡。2013年底,他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6

從左到右為李代華老伴、村支書魏世田和李代華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在村支書的鼓勵下,李代華和老伴從2016年開始在自家5畝多的土地上種吊瓜。2018年,老兩口找到一些村子裡因村民外出而閑置的土地,吊瓜種植面積擴大到9畝,今年種了9.5畝。李代華說,他們現在“每年種植吊瓜能夠收入四五萬塊錢,再加上女兒和女婿在外面打工,也能賺四五萬塊錢”,所以一家人的年收入能達到十萬左右。現在已近深冬,土地暫時閑置了起來,老兩口也比較輕松,偶爾會去給别人做幫工。李代華告訴記者,種植吊瓜最忙的那段時間,老兩口基本能應付,村裡的鄰居也會過來幫幫忙。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7

李代華和女婿在吊瓜地裡勞動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2018年,李代華一家搬進了三間兩層的分散安置移民搬遷房中,修建這處房子,李代華家花了10多萬,國家補助了9萬元。新房白牆紅瓦,正房旁邊還有幾間配房,用來做飯和放雜物,房前就是他們老兩口用來種植吊瓜的土地。

西安紫閣峪摘野生猕猴桃(陝西西鄉碾子溝村)8

李代華家的新房,房前是種植吊瓜的土地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李代華今年68歲,身體看上去還算硬朗,9歲的小孫女每次放假,他都會騎着摩托車接送,但是李代華自己說,“都是靠吃藥維持,勉勉強強”。

李代華說,前段時間将摘下來的吊瓜子送去了合作社,他們“今天叫我去取錢了,我現在還沒來得及去”。現場有記者提問說,今天拿到這筆錢有什麼打算呢?李代華立馬就回答說,“我當然要存起來”。這句回答,把在場的大家都逗笑了。李代華随後又補充說,存下這些錢是“想辦法把後事安頓好”。

碾子溝村吊瓜産業的發展讓撂荒地值錢了,也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更讓山溝溝裡的貧困戶看到了不用背井離鄉就能脫貧緻富的希望。如今,“吊瓜大王”王文清以碾子溝村為基地發展的吊瓜産業,輻射當地11個村以及周邊的勉縣、洋縣、石泉等地,種植面積達1.6萬餘畝,帶動貧困戶1000餘戶,人均增收3000餘元。

這些小小吊瓜子結出的金果實,數量越來越豐厚,面積也越來越遼闊。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