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譯家薛範
因病醫治無效
于2022年9月2日21時31分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逝世
享年88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絨花》《草帽歌》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海外經典歌曲,都由薛範所譯配。
自小患病與拐杖輪椅為伴
熱愛文學與音樂 自學成才
薛範翻譯事業的初心與匠心,源自于對藝術的熱愛。2歲時,他患上小兒麻痹症,從此與拐杖、輪椅結伴,但他要争口氣,于是文學成了他人生的突破口。
從學生時代起,薛範就非常喜歡古典文學、中外戲劇、電影與曆史,且成績優異。薛範也熱愛詩歌與音樂,在他的少年時代,《喀秋莎》《伏爾加船夫曲》《祖國進行曲》是當時校園中的“流行歌曲”,他也耳濡目染地産生了向往之情。
高中畢業時,熱愛音樂、懷揣蘇聯情結的薛範考上了上海俄語專科學校(今上海外國語大學前身),卻因腿疾而沒被錄取。但他并未氣餒,開始通過廣播自學俄語。正是廣播和俄語,為他打開了通向未來的一扇門,而文藝與音樂更成為他推開大門後最精彩的風光。
青年時代的薛範(1953年)
薛範自學了大學中文系的全部課程,同時還廣泛閱讀了我國翻譯出版的各類外國詩集。19歲時,薛範發表了第一篇歌曲翻譯,在《廣播歌選》上刊登了他配譯的蘇聯歌曲《和平戰士之歌》。兩年後,薛範出版了兩本蘇聯歌曲選集,那年他才21歲。
除俄語外,薛範還自學了英、意、西、法、日等多種語言。據統計,薛範翻譯了100多個國家的大量歌曲,譯配發表歌曲近2000首,其中俄語歌曲就有800多首,編譯出版的外國歌曲集有30多種。
1995年薛範策劃并擔任藝術顧問的“經典風情系列唱片”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是他一生的BGM
提到薛範的歌曲配譯作品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
1957年,《廣播歌選》和《歌曲》雜志同時發表了薛範譯配的蘇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薛範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及這首歌時透露,一開始好幾處譯文不盡如人意,有天晚上觀摩歌劇演出散場後,他走在淮海西路上,不知從哪幢樓飄來了悅耳的鋼琴聲,他凝神谛聽。
“是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我少年時也曾練過,不知怎的,我竟想象那位彈奏者一定是位少女,在那個靜靜的夏夜,悠悠揚揚飄忽的琴音,自有一種神秘的、甜蜜的意蘊。”
他到家已午夜一點,依然毫無睡意,拿起攤在桌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未完成稿,忽然靈感如湧,隻一小時就把歌曲譯成謄清。
朗朗上口的配譯,配合優美動人的原曲,讓這首歌一經傳唱,經久不衰,成為中國人傳唱的蘇俄歌曲的代表作,也成為一代人難忘的旋律。
據後來調查,薛範是世界上第一個把這首蘇聯歌曲譯成俄文以外文字的人,也是中國第一個傳唱它的人。還有人統計過,在世界上,用漢語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遠比用俄語唱的人多。它不但歌唱了愛情,還融入了人們對祖國、家鄉、親人、朋友的摯愛和深情,以及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希望,成為代代傳唱的經典歌曲。
被問及多年來
持續不斷的“創作動力”時
薛範說:
“我的創作沒有什麼動力,真的沒有。要是非要說動力,那就是我太喜歡音樂了,音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和生命,我不能想象哪天如果沒有音樂,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音樂給了我安慰、信心、溫暖和力量。每天和音樂對話,我覺得非常充實,幸福。”
2022年,薛範榮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該獎2006年開始設立,主要授予在翻譯與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成就卓著、影響廣泛、德高望重的翻譯家,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
讓我們再次聆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為薛範老師送行
薛範老師,一路走好!
我們永遠懷念您!
綜合 |上海文聯、文彙報、話匣子
來源: 新聞晨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