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06:10:24

最近,美國科技大廠、金融、汽車等行業“裁員潮”來襲,一時間人心惶惶。

微軟,裁員1800人;摩根大通,裁員1000人;福特,裁員3000人……此外,特斯拉、Facebook母公司Meta等公司都爆出裁員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近10年來,拿到計算機本科學位的學生數量飙升144%,曆史專業下降35%。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

一邊是學計算機的學生暴增,一邊又是科技行業裁員,不僅讓人感慨 “時代抛棄你的時候,真是連招呼都不打”,也讓走國際化路線的家長和學生困惑,到底未來學什麼專業,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 是否應該選擇計算機、數據科學等專業,成為“專才”,将來找到好工作?可是這些專業難申不說,如果上大學就為了“學門手藝”,是不是也失去了留學的意義?
  • 如果接受美式博雅教育,成為“通才”,固然更接近教育的本心,但如果缺乏專業技能,将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當然,如果你能成為既有廣泛知識、又有專業能力的“π型人才”,自然最好。我們的專欄作者、來自加拿大的“斜杠”工程師舒己懷曾寫過一篇《馬斯克和比爾蓋茨最大相同點:“π型人才”引領未來》,得到了讀者們的廣泛關注。

π的橫,代表寬廣的學科跨度,知識面廣;

π的一撇一捺,代表至少在2個領域,有深刻的經曆和造詣,精通到可以做專家。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2

△左-右:比爾蓋茨和馬斯克

可是,馬斯克、比爾蓋茨畢竟是特例,普通家庭或許可以拿他們做榜樣,卻很難“複制”。最近兩年,舒己懷經曆了女兒申請大學、兒子讀高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他家女兒小時候讀藝術小學,高中熱心于生物工程,最後舍棄熱門綜合大學錄取,選擇了羅德島設計學院,因為她覺得“設計可以更好地改變世界”;

兒子不算學霸,但是情商高、人際交往能力強,最近參加Science fair獲得銀獎,正在和同學一起計劃用自己設計的APP緻力創業和社會公益

可以看出,兩個孩子都是某些方面的“跨學科人才”。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3

其實,世界正在經曆新的轉變,從專才時代轉到通才時代。

有些學者認為1850-2000年前是“領域時代”,各學科分割而治,專才大行其道;而21世紀開始,則進入了“跨學科時代”,善于找出學科之間聯系的通才能力,又将成為未來的“剛需”。

舒己懷覺得,“專才”的能力可以歸納為縱向能力,“通才”的能力可以歸納為橫向能力,而無論孩子走哪條道路,兩種能力都是要具備的,可以按照孩子的具體情況,将這些能力進行搭配,得出對個人最好的選擇。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4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5

“專才”有什麼不好?

許多國家的大學教育,到現在仍然在培養專才。

中國基本沿襲了前蘇聯高教體系,高考報志願就要确定專業,我自己在國内讀書時,還記得母校的一個老師因為從壓縮機專業換到鼓風機專業而哭鼻子;

英國和加拿大、澳洲也是如此,不同“Program”的競争激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語,我甚至聽學生吐槽過:

“加拿大的大學就是針對公司(corporate world)而設置的。

專才的優勢不可否認,就是學習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培養出夠深的縱向能力,将來容易找工作。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6

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安排有以下幾個問題:

違反人的“天性”

人都是有智力方面的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的,做個“專才”雖然收入有保障,但工作豐富性和挑戰性不夠,很多時候所學專業未必也是真心喜歡的,這樣生活和工作缺少樂趣。

可能落後于社會發展

社會的需求一直在變化,可能做着做着整個行業就消失了,而“專才”技能的可遷徙性比較差,很難找到新的突破口。

影響創新和發揮潛力

各個學科除了解決問題的對象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更不同,其實選擇一個專業,就是選擇了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同時也是選擇了一個工具箱。如果你思維和看問題角度單一,工具箱單一,那就難以全面地看問題,有時也很難做出創新力強的東西。

著名暢銷書《成長的邊界:為什麼通才能成功》(Range)這本書裡,作者對大量世界上成功的運動員、藝術家、音樂家、發明家、科學家等進行研究,發現更多的成功人士竟然都是興趣廣泛,沒有“過早專業化”的人。

拿頂級網球運動員費德勒來說,他從小廣泛涉獵十幾種運動,到了十幾歲才确定自己要打網球。

“跨越多個領域的多樣化經驗,在當今社會比專業化更有意義。因為現代世界的複雜問題需要在多個領域的經驗和知識之間建立連接,才能找出解決方案。”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7

△球場上的費德勒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8

“通才”又有哪些問題?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私立本科院校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廣泛的博雅教育/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帶來很大的靈活性,比如不過早确定專業,兼修專業,換專業的自由。

博雅教育培養的目标是“全人”,其理念是一個人應當了解廣泛的學科,包括自然哲學,倫理學,天文學,幾何學,地理學……

這樣的安排是基于人本質上有無法滿足的好奇心,一個完善的善于交流的個人是個人幸福和參與公民生活(civic life)的必要條件,也給人培養出了高度可遷移的橫向能力。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9

△美國大學也在讨論博雅教育在現代的重要性(圖片截自東北大學新聞報道)

這裡我們列出10種可遷移的能力,供大家參考:

公開演講的能力,寫作能力, 用數據講故事的能力, 銷售能力, 批判性思維,積極傾聽的能力(聽到沒有直接說出來的東西),建立人際網絡的能力(信任和給予信任),反向學習能力(Unlearn and Rethink),化解沖突的能力。

博雅教育的核心在理解、思考和交流:培養一個有道德的人,在許多領域知識淵博,有好奇心和創造力,并且口齒伶俐。這樣的人其實可以适應多種職業。

美國記者喬治·安德斯為此寫了一本書叫做 《You can do anything》(《人文學科的逆襲》),說學文學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勝任銷售的工作,學人類學的學生可以去做蓬勃發展的用戶研究新領域,學經典文學的可以做管理咨詢,學哲學的可以做風險投資……

在你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都可以為快速發展的高科技社會帶來人文主義者的優雅,你的機會将是巨大的。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0

△《You can do anything》書籍封面

美國的博雅/通才教育無疑獲得了巨大成功,英國曆史學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寫過一本書《博學者》(The Polymath),其中統計了1950年以來的博學者,發現近一半來自美國。但普通家庭對于博雅教育的擔心是廣泛存在的:

缺乏就業準備,這也是博雅教育的最大缺點

筆者接觸過幾位藤校家長,都對專業的靈活性擔憂,擔心孩子可能一事無成。因為學校不學技術技能,孩子可能需要自己想辦法學技能才能獲得就業機會。

2010年,俄裔美國學者、康涅狄格大學教授彼得·圖爾欽曾将美國面對的社會問題歸結到培養了過多無用的“文科生”,他們沒有很好的職業和經濟收入,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排解到了社會上,給社會造成了很多麻煩甚至割裂。

缺乏實際經驗,眼高手低

現實中的經驗對人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品格方面的塑造是全方位的。

我有個做風險基金管理的朋友,說經常有大藤畢業生靠着光環和溝通能力進入他們公司,但這些人長期用下來發現沒有經過一個學科的深入訓練,缺少堅硬的認知結構和底層邏輯。

他說他還是喜歡橫向能力和縱向能力兼顧的人。

初期的差距可能影響後半生

通才的優勢在于長期效應或後半程,這是建立在初期差距并不巨大的條件下的。然而在現在這個高度專業化和技能化的社會裡,孩子往往需要“赢在起跑線上”,社會很難再讓他們玩長期遊戲,早期的差距可能造成無法追趕。

相對而言,很多專才在很小的年紀就已經頗有成就,早早實現财務自由,再去追求通才都有大把的時間。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1

△《博學者》(The Polymath)書籍封面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2

現代社會需要專才還是通才?

前面已經講述了專才和通才各自的問題,在回答如何做出抉擇的問題之前,我想從人才培養的曆史來說起。

其實培養通才和專才的争論已經延續幾千年了。

古希臘和和古羅馬是追尋通才的,古希臘的大家,亞裡士多德、柏拉圖等人的知識都橫跨很多學科,既是好奇心使然,也是作為貴族統治階級參政的需要。

當然也有專與通的争論: 恩培多克勒贊畢達哥拉斯是活的百科全書,而赫拉克利特則說他是行騙王子(Prince of imposter),不專注,學無術。

文藝複興時代,普遍認為知識全面的人才是完全的人,比如達芬奇堅信宇宙的統一性,把自己細微的觀察力和極強的組織和表達信息的能力的推廣到機械設計、水利工程、武器設計、建築設計等多個領域。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3

△達芬奇手稿中的機械裝置

《博學者》把文藝複興後的1600-1700年稱作“博學怪物時代”(Monsters of Erudition),這段時間出了無數的學術廣泛的通才。

到了18世紀,由于知識膨脹,信息過載,通才就不被待見了,而專才開始大行其道。1850-2000年幹脆成了“領域時代”(The Age of Territoriality),各個學科分割而治。

然而進入21世紀後,推崇專才的教育又遇到了大問題。

這個時代被稱為“跨學科時代”(The Age of Interdisciplinarity),各個學科的交叉,合作和聯合格外突出,各種交叉學科紛紛出現。

盡管我們可能再也無法成為達芬奇那樣的通才,但能把兩個學科聯合的π上面的那一橫,就顯得格外珍貴。

深入兩個學科不夠,更重要的是以此同時的橫跨聯系學科的能力(如前面提出的10種可遷徙能力)。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4

然而如今信息和數據的進一步膨脹,人很難深入沉澱于一個學科,出現了很多看似淵博而缺乏深入各個學科的人,而深入一個學科的人往往也隻是依據功用和流程工作,疲于奔命,成了“工具人”。

伯克把這個叫做“第三次危機”。

的确,目前“Polymath博學者”越來越難了,在世的博學者大多是70歲以上。原因是多方位的,我覺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過于急切和苛刻了。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5

△一些現代的博學者:蘇珊·桑塔格,斯蒂芬·傑·古爾德,愛德華·薩義德,以賽亞·伯林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6

到底該把孩子培養成專才還是通才?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刺猬與狐狸”的故事,“狐狸知道許多事情,而刺猬卻隻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是“通才”,橫向能力強,遇到問題時會随機應變,想出一個聰明的辦法來應對;

刺猬則是“專才”,縱向能力強,堅持一種普遍原則,以不變應萬變。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7

在我看來,這種本質就是生命的本質。有的孩子橫向能力強,有的孩子縱向能力強,我們對此應該有足夠的觀察和尊重,孩子們應該依着生命的本質,就縱橫能力方面進行發展。

首先,無論如何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需要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這個核心競争力,可以是橫向能力也可以是縱向能力。

加德納曾經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最後他将智能歸結為9種:

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可以理解為哲學智能)。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判斷加給孩子,而是要給孩子足夠自由度去發掘自己的智能,并充分發展。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8

比如我觀察自家大女兒,覺得她的優勢在于視覺空間智能和存在智能,這和她選擇的羅德島的Maker and thinker的培養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兒子則是運動智能和人際智能較強,他喜歡把很多東西當作運動比賽來看待,注重一貫性和紀律性,同時也決定了他對商科的興趣。

富裕家庭更傾向選擇通才教育,普通家境因為生計需求更容易選擇專才教育。

但筆者認為,兩種家庭的教育目标應該是一緻的:

  • 鍛煉孩子認知的清晰和牢固性;
  • 最終讓孩子獲得經濟的、生命的、和智知的自由。

教育除了傳遞知識和技能,更在于對習慣,價值,思維的塑造。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19

不要把橫向能力和縱向能力的培養切割開來,認為可以分階段培養。

如果要選擇通才教育,千萬要明白:你不是因為覺得通才教育更“簡單”,而是因為它更有益。要知道自己選擇的風險和局限。如果有長期目标和短期的目标,最好把這個過程做到可視化,經常拿來反思。

如果選擇了專才教育,要注意多多培養自己的橫向能力,如把自己的領域的知識講給其他專業的來聽,提高自己溝通、講故事的能力。

多多實踐,特别是選擇了通才教育的同學。

沒法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的東西是價值有限的。如果問我橫向能力和縱向能力是如何結合的,我想就是通過實踐這個粘合劑實現的吧。

越接近實踐和現實的思考和反饋就越能造就深刻強健的人才,正如希臘神話裡泰俄斯的無窮力量來自于與大地。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20

選擇大學不妨丢掉對藤校等金字招牌的迷戀,而是就自己想發展的領域和特色找一些特别适合自己的特色(niche)學校。

比如我家女兒選的羅德島設計學院,因為要培養的不隻是makers, 更是thinkers,所以在培養設計能力的同時,也很注重給學生博雅教育。

而且作為設計院校,他們在校内和校外都有充分的跨學科機會,你打開羅德島的網站,會看到很多學生和老師做的設計項目都與不同學科如環境、計算機、生物、化學甚至太空有關。

再比如Harvey Mudd College,它是一所以科學,工程學和數學為主的私立文理學院,但作為Claremont Colleges的一部分,有享受博雅教育的機會。這樣,就兼顧了基礎紮實和職業導向。

到美國讀博士哪個專業好(北美博士爸爸10年觀察)21

△截圖自Harvey Mudd College官網

這樣的學校,我相信還有很多,家長和孩子們可以多做研究。無論如何,生命是自由多樣的,也是豐富有趣的。小樹會長高,也會橫向茂密繁盛。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度,允許他們實踐,在生活中思考,橫向和縱向地成長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