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

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06:14:13

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教案是教師根據課程标準和教科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它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好教案的劃分标準,對教師寫好教案可以起到一定的規範和指導作用 對“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問題,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識但随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尤其是課程改革以後,這些傳統的教案标準在實踐中愈來愈顯出其局限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标準)1

新課标教學目标教案

教案是教師根據課程标準和教科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它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好教案的劃分标準,對教師寫好教案可以起到一定的規範和指導作用。 對“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問題,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識。但随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尤其是課程改革以後,這些傳統的教案标準在實踐中愈來愈顯出其局限性。

一、傳統的教案标準存在的問題

1、備課過程照搬

為應付學校的檢查做低效或無效的備課,使教案成為“速成之作,應景之作”。有的單純抄襲參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教案,缺乏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靈魂,教案成了《教學參考書》的翻版。

2、備課内容存在“四重四輕”的現象

在教學目标上重知識,輕能力和德育;在教學設計上重教法輕學法,教師的每個教學策略,考慮得過多的是自己怎樣教,忽視了學生怎樣學;過多地以教師自己為中心去設計教學過程,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去組織教學進程。在教學内容,及作業、測試等方面,重統一、輕差異、輕分層。在教學安排上,重教學,輕訓練。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标準

1、教學目标

要體現“三維教學目标”,即“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重。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去設計課程目标。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又要牢固樹立“過程觀”,也就是樹立新的學習質量觀、新的教學質量觀,要精心準備能突出學生體驗性特點的學習活動,如探究式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且,要求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态,把情感态度和價值觀作為“三維”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實踐的層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重大轉型:從知識傳授到對人的重視,從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對人的精神、心理的關懷。這三個目标互成能動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認真備課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知識背後蘊藏着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态度和價值觀。

2、備“新課程标準”

新的課程标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有諸多的不同。從理論到結構都給我們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課時安排,隻是指出原則性的教學和評價意見。它不僅為我們指除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和素質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标要求,還在學生學業評價、教師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許多新穎、實用的建議。比如,高中語文新課标就提出了“關于必修課程的教學”“關于五個系列選修課的教學”的建議。

3、備學生

新課程強調了“教”服務于“學”,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想,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要研究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現有的水平和情感狀态,準确把握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引導學生成功步入“最近發展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确定分層教學目标:基礎目标力求面向全體,高層教學目标則照顧有餘力的學生。所以,好的教案應體現針對性,其特點就是學習目标指定上體現層次性,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性,在練習設計上要有選擇性。隻有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案,才能發揮每個學生之所長,從而使教學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4、備教學方法

從實質來說,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簡單相加,而是師生互教互學,積極互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研究教學方法時,應轉變觀念,多多關注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得“獨白”過渡到“對話”,如何傾聽分享,實現葉聖陶早就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生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1)、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說;(5)、解放他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社會裡取得更豐富的學問;(6)、解放他的時間,不要把他的功課表填滿,要給他一些空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簡言之,就是做到努力兩還還時間給學生,還機會給學生。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5、備學法

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從而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例子,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該學科的學習方法

6、備訓練

在教學系統中,學生主體隻有手腦并用,全部身心真正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才能使媒體所輸送的信息、吸收、消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這也是學生是否處于主動地位的根本标志。從信息論來看,訓練也是實現“多元化信息滲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的信息通道,從而把傳授式的單向,變為多邊信息交流。所以,一切教學設計和實施,都必須精心“備訓練”。訓練必須注意:(1)調控訓練量,不要過于頻繁,要适度,要注意掌握講、練、學之間的節奏;(2)訓練要有針對性,要有選擇性,要有明确的訓練目标;(3)注意訓練的難度、梯度;(4)注意訓練後的信息反饋。

7、教學反思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課後備課(回頭秀)更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教案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前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思想軌迹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所以通過反思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近年來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反思”的成長公式,全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時間和成功經驗中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 反思。有的學者提出,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總之,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從“一般型”向“骨幹型”教師轉變,由“教書型”成長為“專家型”,由“學科型”成長為“學者型”的重要手段。

那麼,教師怎樣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呢?最易行的辦法就是在課後在教案的相應空白處或結尾處寫反思劄記。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後對教學手段記憶猶新時,要靜思回顧,及時、準确地記下課後的心得體會,進一步完善、修正原來的教案,以便改進以後的教學工作,使下一節課上得更好。如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讨論熱烈。課後教師便在教案中相應的空白處記上“巧設疑問,造成懸念,學生思維活躍,同在關鍵處外,如同及時雨。”這位教師在另一班的同一節課提出問題後,學生都困惑不解,課後,他就在這個問題的旁邊記上“茫然不解的眼神,傳出一個重要信息問題難度太大,學生無法理解。”後來在這個班上課時,他就重新設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備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助手”,它有助于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所以,教師不能忽視教學手段的準備,改變過去“一張嘴,一支粉筆”的現象。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教案,起碼主要應具備以下内容:

三維教學目标→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分層教學→備教學反思→備教學手段→備訓練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尤其是新參加工作的教師,一定要規範備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