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1:36:48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舞,現代漢語常用字,本義人按一定的節奏轉動身體表演各種姿勢,做出優美的肢體動作。舞字最早的字形是甲骨文,是一個人雙臂朝下伸開雙手在歡快地跳動的樣子。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舞字甲骨文字形其實很簡單)1

舞字演變(《字源》)

  《說文解字》認為,“舞,樂也。”就是說,跳舞離不開音樂,必須在音樂伴奏下人徒手或者借助道具進行各種肢體動作,才叫舞。

  《字源》認為,舞字是“人兩手執牛尾之類的舞具而舞蹈之形”。實際上,看似牛尾的東西是人乍開手指、手臂彎曲的樣子。甲骨文字形有的中間斷開,是因為彎曲的線條刻在甲骨上非常不容易,因此就直接把手臂斷開了。或者說,甲骨文的舞字是人徒手舞蹈的樣子。

  人在徒手跳舞的時候,左右手臂或伸直或下垂,身體或擺動或旋轉。甲骨文字形的不同寫法,就像照相機那樣把人跳舞時的動作一個個定格下來:有的用雙手向兩邊甩來表示身體旋轉;有的用一腿長一腿短來表示腿在前後走動;有的用一腿長一腿且身體側傾來表示身體左右擺動;有的身體向左前或右前方向側傾而且前腿弓後腿蹬。這些字形,顯示出甲骨文字形具有圖畫功能。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舞字甲骨文字形其實很簡單)2

舞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或許,人在跳舞的時候,體現舞步的腳非常重要,于是西周金文就增加了左右腳尖各向左右的樣子,而春秋金文再增加了表示街道的彳字,強調腳在舞蹈中的作用和沿街道跳舞的意思。戰國秦簡字形在甲骨文字形上稍作變化,秦小篆則整合了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字形,把左右腳腳跟相對腳尖朝外寫作舛[chuǎn],這是一種舞蹈動作。經過漢隸的變化,楷書寫作舞。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舞字甲骨文字形其實很簡單)3

非洲原始部落舞蹈(網絡圖片)

  舞蹈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每當舉行慶典、祭祀、祈禱、送葬等活動時,人們就在弓琴、磬石、骨笛等原始樂器伴奏下,伸開雙手舞動起來。舞者通過甩動手臂、旋轉身體、前後挪動腳步、左右傾斜身體等動作,表達喜悅、悲哀、莊嚴、虔誠等心情。商代有萬舞,用于祈雨。

古代有趣的漢字象形字(舞字甲骨文字形其實很簡單)4

中國新疆和蒙古西部的岩畫

  周代則設立官職舞師,負責排練和指揮各種舞蹈。其中有帗舞[ fú wǔ ],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 máo wǔ ],有幹舞,有人舞。西漢時,軍隊中盛行劍舞。如今,舞蹈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如,民族舞,秧歌舞,水袖舞,交誼舞,芭蕾舞,等等。

  據史料記載,夏禹時有河名舞水,有邑在舞水之北稱舞陽,即今河南省舞陽縣。舞水,曆史上曾經是汝水的支流,因洪水改道、淤積等原因,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或許,受河水奔騰跳躍的啟發,舞水岸邊的人開始和着原始音樂手舞足蹈起來。人們就把這個情況用符号記錄下來,寫作舞。

  跳舞時,人不斷變換着手臂、腿腳或道具的動作,做出各種優美的姿勢,引申為揮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如,揮舞。用舞劍的行動,掩蓋刺殺沛公的目的。進一步引申為以欺騙的手段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舞弊。

  跳舞時,人揮動手臂或道具,與用毛筆寫字相似。《隋書·王充傳》:“明習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總之,舞字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高興的事時,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和着音樂的節奏用肢作做出姿勢優美的動作,這就是跳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