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
“言美女又工妝飾,傅着脂粉,面白如玉,黛畫眉,鬓黑而光淨,又施芳澤,其芳香郁渥也。” 《楚辭》中的詩句讓人了解了先秦時期美人的大緻裝扮,但“白”是怎樣的“白”、“黛”又是什麼樣的黑?美人的雲鬓又是如何光淨?一位古代妝品複原師給出了答案,她還原出了當時女子所使用的銅黛、鉛粉、朱唇,讓人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古代女子獨特的素雅清麗之美。
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這位古代妝品的複原人——90後女孩王一帆,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5年多時間潛心複原古代妝品的故事。
王一帆在複原古代妝品
“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
複原漢代妝容視頻引贊歎
1992年出生的王一帆,遼甯人,現在和丈夫一起居住在上海。她有一個聽起來小衆卻“高級”的身份——古代妝品複原人。顧名思義,她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研讀史料,尋找史料中記載的古代女子的曼妙妝容,包括妝品、妝具和梳妝方式,然後和團隊的小夥伴一起将它們還原出來。
“最近引起關注的視頻還原的是東漢時期的妝容,用到的複原妝品有面脂、露華百英粉、紅藍花胭脂、石黛、朱砂。”王一帆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東漢時期《東觀漢記·馬廖傳》中有詩句雲: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可見當時的審美流行粗眉、方額。他們團隊根據這個思路,還原出了視頻中的妝容,“先用面脂上底妝,然後用絲綿粉撲傅粉。漢代女子的妝面以清淡素雅為主,因此底妝的白度介乎米粉和鉛粉之間,光澤感比較強,非啞光。使用的粉狀胭脂溶化後呈現水性質地,再上于兩頰,讓面龐呈現自然的桃紅色,與底妝融合後宛如天然氣色。妝容整體感覺通透、自然。”
用石黛眉筆畫眉
視頻中還展現了漢代的畫眉和點唇手法。“東漢時期畫眉主要用的是石黛,先将石黛眉筆在配套的硯台上來回摩擦幾下,然後用石黛筆輕輕地給眉毛上色。漢代流行廣眉,這個妝面的眉毛畫得比較粗,也比較濃。”
點唇的方法與現在用口紅直接上色不太一樣,要用到妝具——朱雀銜環踏虎雙聯杯,先取一小勺紅色的粉狀胭脂倒入白色的膏狀口脂中進行調脂,調成紅色的膏狀口脂後,再用唇筆蘸取點于唇上。“漢代也喜愛櫻桃小口,所以點唇的時候沒有将原本的嘴唇全部塗上紅色,而是選取了嘴唇中間三分之二處上色。唇色和臉頰上的胭脂顔色是一緻的,讓妝容看起來更簡潔素雅。”王一帆說。
王一帆複原的漢代妝容
已複原35件古代妝品
查閱古籍尋找“隐藏配方”
各式各樣的複原古代妝品
王一帆告訴記者,拍攝這次視頻之前,她從事古代妝品複原已經五年多。“我的外祖父就是從事古代妝品複原的,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對這些很感興趣。”大學畢業後,王一帆在一個科研公司工作,之後想要尋找人生更大的意義便辭了職。“我跟上海戲劇學院的一位老師學了中國古代化妝史,然後自己摸索,開始了古代妝品的複原。”
“我們一般是查閱古籍資料,《齊民要術》《事林廣記》等書都會記載不同妝品的配方,但也需要去考證記載配方的真實度。在古代,妝品大多數都是由一家一姓掌握的,有時候記錄的未必全是真實的。”王一帆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唐代,我們就需要從一些上貢的文獻裡尋找到普通記載中缺失的某一個原料。這是古人對自己家族配方的一個保密措施,考證出來之後再去進行複原。”
那麼如何考察複原的真實度呢?王一帆說:“我們會結合不同朝代使用的妝具去反推考證妝品,再結合文獻記載的梳妝方式去印證妝具和妝品,最後再看呈現的效果是否和壁畫、木俑、陶俑、畫像等資料上記載的妝容對應得上。”
目前,王一帆已經成功複原了35件古代妝品,從先秦到清代,涉及各種品類的彩妝,比如甲煎口脂、唐宮迎蝶粉、畫眉集香圓、澤漬香蘭、棉胭脂等。
王一帆也涉足制香領域,“靠《甄嬛傳》走紅的鵝梨帳中香我也做過複原,它又名江南李王帳中香。明代周嘉冑的《香乘》中收錄了香方:沉香末一兩,檀香末一錢,鵝梨(榅桲)十枚。以鵝梨刻去瓤核,如甕子狀,入香末,仍将梨頂簽蓋。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勻,久窨,可爇。在複原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古人對香的審美要求很高級。”
現代美妝博主玩的花樣
其實也是“古人的智慧”
王一帆說,在複原古代妝面的過程中,會時常驚歎古人的智慧。相傳魏晉時期魏文帝的妃子段巧笑用紫粉敷面。“紫粉是用落葵做成的妝粉。我們在複原這個妝品時研究了落葵子的功效,了解到它具有一定的潤膚作用。雖然它的外觀呈現一種淡淡的紫色,但上臉後呈現的效果很自然,有一定的膚色矯正作用,可以調節偏黃的膚色。我們當時開玩笑說,段巧笑可能是個黃臉婆。”王一帆解釋道:“這就和我們現在化妝用的隔離霜一樣,用不同顔色的妝品來調和膚色。每每了解到這些,我們就感歎,時尚是個輪回,現代人常用的化妝理念,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有了。”
“現在秀場上模特會在面部貼很多裝飾,諸如珍珠、亮片之類。其實這種面飾的應用,在中國古代的唐朝、宋朝都很常見,當時的女子會在臉上貼雲母去呈現碎妝的造型。在唐代還有在臉上畫紅色月牙圖案的妝容,這種圖案最開始是模仿傷痕,逐漸地發現它呈現出一種特别的美。”王一帆說,複原古代妝容可以給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帶來幫助,也給當今的時尚帶來靈感,讓它更具現代意義。
嘗試多拍視頻
更生動呈現古代“美妝”
相比現代化妝術,古代妝容的優勢在哪呢?王一帆有自己的看法:“古代妝品裡極簡的配方體系和體現的獨特造物理念值得現代化妝術借鑒。同時,我們自己常說,中國古代妝品是中國古代的活色卡,妝具是物質文化生活的鏡子,梳妝方式是中國古代女子的容德字典。”
對于未來,王一帆也有自己的計劃:“我在做複原的同時也在做資料整理,希望能出一本關于古代妝容的書,讓更多人去了解。同時我也在嘗試着多拍視頻發布在微博@王一帆古代妝品複原人上,更生動地把先秦到清代的許多美麗妝容呈現出來。我們會去古詩中尋找思路,像白居易詩中描寫的‘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時世妝,我們将來也會做。”
王一帆告訴記者,今年初她成立了工作室,現在工作室有五名成員,“大家各有分工,彙集妝品、妝具、化妝方式的複原,努力把古代化妝複原推向一個更縱深的層面。我們團隊有成員曾參與《長安十二時辰》的造型指導,我現在也時常受邀參與博物館的講座、展覽,這個職業目前還很小衆,但我相信它是有前景的。”(記者 張冰晶)
責任編輯: 楊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