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隐居嗎?扯組織管理,就點擊關注“青談闊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孟子隐居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扯組織管理,就點擊關注“青談闊論”。
齊宣王,真是不簡單。不簡單在哪呢?明明自己很厲害,還是裝着明白裝糊塗。
當然,孟子也是極為聰明,看他們兩個的對話,就像是神仙打架,樂趣無窮。
這一節,就講到了,“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說國君不要下廚房。為什麼呢?由頭再哪呢?就在這裡了:
齊宣王問:“我想當霸主,和齊桓公,晉文公一樣,好不好?”
孟子:“理想低了,要當周文王,天下的天子才配你啊!”
齊宣王:“我行嗎?你别忽悠我”
孟子:“你當然行啊,你有仁愛之心啊。”
齊宣王:“何以見得呢?我咋不知道呢?”
孟子:“聽說,你有一次見到祭祀用的牛,舍不得殺,所以讓殺牛的人,放過它了。對吧?”
齊宣王:“是有這麼回事。”
孟子:“所以啊,牛你都不忍殺,所以說明你有仁心啊。不過,我又聽說你換了隻羊,頂替那頭牛,去完成祭祀了對嗎?”
齊宣王:“是的。”
孟子:“這就麻煩了,我是知道大王你有仁愛的心,别人還以為你小氣,舍不得殺牛,拿頭羊來糊弄祭祀。”
齊宣王:“我們齊國雖然窮,我牛還是拿得出的吧。也太誇張了。”
孟子:“所以,以後大王,就不要去廚房了,該用什麼禮,就用什麼禮,你這仁愛之心,在廚房一心起,就壞了規矩,下次可能就殺隻雞來祭祀了。”
上面轉成白話的,有我自己腦補的内容,權當是附會。
但是呢?有一種說法是:“法自亂于上”,法律都是上面的人開始破壞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禮法自是君王定,即便是因為恻隐之心,随便改變自己定的禮法,也是不合适的。
怎麼辦呢?君子遠庖廚,看不到牛和羊,而是關注禮的本身,就可以了。
當然,孟子還有其他想說的,具體是什麼呢?下回分解。
歡迎點擊關注。
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将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隐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