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

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3:57:27

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古詩詞中的那些花兒)1

小學生紅色記憶詩詞十首

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老葉經寒壯歲華,猩紅點點雪中葩”。在中國十大傳統名花裡,“花中嬌客”山茶無疑是一個特别的存在:豔若牡丹,卻無争芳鬥豔之心;骨似寒梅,卻無孤傲凄清之态。

因着它不羨春光,戴雪而榮,淩霜怒放,經久不凋,文人也贊其“挾桃李之姿,具松柏之骨”,具謙讓之德,有着雖飽受風霜摧折卻盡力維持的生之尊嚴。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時,也能痛快淋漓地枯萎,成全春日的又一場繁花似錦。

它更像一個飽讀詩書、懷抱素心的大家閨秀,滇池的水滋養了她豔麗的容顔,蜀漢的風又塑造了她剛強的性子,因為内心溫和淡定,所以舉止舒緩從容、風華盎然。

山茶之姿:不是尋常兒女花

張翊在《花經》中把山茶列為“七品三命”,封作花中貴族。梅花雖高韻勁節,花容卻稍顯清瘦;桃李雖爛漫芳菲,但青春短暫;牡丹雖國色天香,但在冬日卻枯容難藏,唯有山茶兼有三者之長而無其之短,的确不能被當作尋常兒女花來看待。

它開在山野,有對飲天地的獨立和灑脫;落在庭院,也能坦然地參與進人間的花事裡。它能與至傲的梅和至豔的牡丹相鄰而立,也能于無人的荒野和冷酷的冰雪相擁而眠。

其品種多不計數,顔色也無一不備。淺紅山茶,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深紅山茶,如朱如火,若鶴頂之珠;白山茶是“苎蘿美人含笑靥,玉真妃子披冰紗”,還有“正黃旗”“黑騎士”……“萬綠叢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盛放的山茶花,極盡自然之美色,極盡世間之美名。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此詩詠紅山茶,通篇沒有正面描繪與贊美,而是采用反襯、對比手法,以國色天香的牡丹,襯托出茶花的高雅風韻。

首聯以一般詩人見景則詠贊,唯獨對具有高韻的紅茶卻不憐愛,以此表明紅茶雖有高韻,卻遭一般人冷遇的境況。尾聯以牡丹雖是春天的百花之王,但與紅茶花相比,還算不得花。此句以誇張法抑牡丹,褒揚紅茶花。如此貶低牡丹,雖失于偏激,但山茶的豔麗出于牡丹卻又是客觀事實。

司空圖晚年歸隐中條山王官谷,幾經遷移,終未出仕,其詩多表現山林遣興、閑引自适的情态,此詩一反唐代世人皆重牡丹的偏見,可謂眼光獨到,也暗含了詩人内心的取舍。

山茶花

唐·貫休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紅謬。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貫休是唐末著名的詩僧,這首寫四川山茶花的詩,立意與構思别具一格,不同凡響。

詩的首句雖然點明了風定日晴的花園環境,但沒有去描繪茶花盛開的場面,而将筆鋒一轉描繪豔紅如猩血的茶花已經“色死”衰敗的景象,把立意放在了“惜花”上面。後兩句寫落花則更是匠心獨具,運用了“綠珠墜樓”的典故。

《晉書•石崇傳》載,貴族石崇的愛妾綠珠“美而豔,善吹笛”,被趙王司馬倫的嬖臣孫秀看中,“指索綠珠。”在受到石崇的勃然拒絕後,孫秀矯诏逮捕石崇,綠珠為報答丈夫,當場“自投于樓下而死”。

貫休看到茶花“一朵墜階前”,便聯想到了綠珠墜樓,将綠珠與落花融成一體,抒發了自己的惜花(人)之情,并表達了對“孫秀”殘害綠珠(茶花)的怨恨。

同樣寫愛花惜花的還有盧肇的“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詩人新栽的紅茶花被人移去,找到茶花後以詩索之,将茶花比作自己的愛妻,真摯情意動人心魄。

山茶之骨:臘月榴花帶雪紅

“江上年年小雪遲,年光獨報海榴知。”寒冷肅寂的冬日裡,微雪輕揚,天清地曠,江雪将車聲和人聲都隔遠了,海榴(山茶一别名)花放,豔紅映素白,最是嬌豔。

與同樣淩寒而開的梅花不同,山茶花大而繁盛,且嬌媚多姿,不但不似冬日之沉寂,反倒為沉悶的冬日帶來了幾分熱烈和喧鬧。韋應物“山藥經雨碧,海榴淩霜翻”、皇甫曾“淮陽卧理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方幹“滿枝猶待春風力,數枝先欺臘雪寒”、蘇轼“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楊慎“綠葉紅英鬥雪開”、段琦“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血”……

文人對冷豔争春、紅英鬥雪的山茶的詠歎,已經超越尋常意義上對花木的欣賞,而是升華為一種感動、一種強烈的精神美感乃至生命的震撼。

邵伯梵行寺山茶

宋·蘇轼

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

這是蘇轼在遊覽江都邵伯鎮(今江蘇揚州江都區)梵行寺寫下的詩篇。詩寫得既幽靜又熱烈:寺院中有兩株山茶相對盛開,是誰栽種的呢?在冰雪未消、細雨紛紛的冬春時節,我獨自來賞花。山茶花的嬌豔姿色和傲然神态,任何語言都難以表達,鮮豔的紅花似熊熊燃燒的烈焰,映襯着晶瑩的冰雪。

善于運用比喻,是蘇轼詩歌中的最大特色。此詩氣魄豪放,想象豐富,比喻生動、新穎、貼切,給人以美的感受。山茶花因其深冬開花,又因其花大而豔,多為紅色,有“冷胭脂”“雪裡嬌”“赤玉環”之美稱。皚皚白雪中綻放的紅色山茶,豈不是如火般恣意揮灑?加之葉色深綠,枝葉粗放,愈發襯得這紅豔而不俗,明麗可喜。詩僧擔當和尚也有“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之句。

山茶

明·歸有光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

往往開紅花,偏壓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

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潔,乃與夷叔同。

山茶花蘊含着奇特的氣質,葉子凝含着濃濃的深綠。總是開出鮮豔的紅花,還偏偏在皚皚白雪中。雖有牡丹一樣雍容富貴的姿容,卻不似牡丹随風搖曳的輕佻妖冶。歲寒年末時節的花兒沒有比它更晚凋謝的,它也是淩寒迎春最早開放的。我要重新評定花的品秩,把它列為花中的三公(古時官職中的極品)。梅花氣質奇特而潔身自愛,乃是花中的伯夷叔齊。

本詩前四句以雪的潔白映襯山茶花的豔紅、葉的濃綠,突出山茶色彩豔麗的特點。中間四句借用“歲寒三友”的松柏襯托山茶花的堅貞品質:端莊高雅,有富貴姿,而無妖冶容;開在白雪中,歲寒而不凋。

王世貞《歸太仆贊》稱歸有光古文詞“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此詩層次分明,轉換自然,在平淡的文句中見出作者的新巧構思和豐富内蘊,令人讀罷回味無窮。又托物言志,借山茶花這一意象,表達對有着崇高品格的人物的無限景仰與贊賞之情,也寄寓着作者高遠的襟懷。

山茶之德:雪裡開花到春晚

葉嘉瑩先生曾提出“弱德之美”的概念。在她看來,相對于一味的索取和争奪,安然存在并承受于苦難中,便是所謂的“弱”。而在苦難中,有所堅持,有自己的操守,并最終完成自己,這便是“弱德”。可見,這“弱”并非軟弱,而是一種在逆境中的堅守。這“弱德之美”,也如詩一樣,可“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

李漁在《閑情偶寄》裡說:“花之最能持久,愈開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猶不及山茶,山茶戴雪而榮……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古人認為山茶有“十德”:如爍日蒸霞、壽三四百年、膚紋蒼潤、性耐霜雪、花放曆二三月……山茶花豔而不妖、傲雪經霜、獨迎春歸,其花語為理想的愛、謙讓,這是一種“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氣度,是“入世已拼愁似海”的擔當,也是“逃禅不借隐為名”的超脫。

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

宋·陸遊

東園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東園裡三日來下雨刮風,桃李零落被風掃得空空如也。隻有山茶不懼風吹雨打開得耐久,在綠叢繁翠中又開放了數枝顔色鮮紅的新花。山茶花耐寒長壽,花繁葉茂,從小寒一直到清明之後,屢開不敗,風韻别緻,深得人們喜愛。特别是以它和在風和日暖的春天盛開一時,一遇風雨便飄落淨盡的桃李花相比,更顯出其“偏耐久”的品性的可貴。

此詩情與景水乳交融,語言清麗可喜,風格豪邁,語氣雄渾。标題“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抓住了山茶花最突出、最珍貴的特性:吐蕊于紅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後,餐霜飲雪,卻樹姿挺秀,繁英滿枝。全詩不寫山茶在長冬中的傲霜鬥雪,而寫在清明後鬥雨戰風,這正是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愛國精神永不衰退的生動寫照。

放翁一生愛山茶,一再賦詩詠歎,他另有一首詩雲:“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憑闌歎息無人會,三十年前宴海雲”,亦是寫其耐久的品行。“山茶開花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山茶的赴冬迎春,不為彰顯傲骨,而隻是源于心中一句“我喜歡”。山茶的品格,就在于這一種溫和的我行我素。

紅山茶

明·沈周

老葉經寒壯歲華,猩紅點點雪中葩。願希葵藿傾忠膽,豈是争妍富貴家。

古人多用葵葉和藿葉比喻下對上的赤心。杜甫有“葵藿傾太陽”,唐太宗李世民亦有“藿葉随光轉,葵心逐照傾”……雪中開得猩紅點點無比耀目的紅山茶,不會去争妍于富貴家,經寒怒放,開得耀眼,也隻是為了像葵藿向陽般“傾忠膽”而已。

沈周是明代“吳門畫派”領軍人物,據載,他“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拟白居易、蘇轼、陸遊,字仿黃庭堅,并為世所愛重。尤工于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然其世代隐居吳門,“決意隐遁”,一生不應科舉,追求精神自由,文徵明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他的清高隐遁不是逃避,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做自已喜歡的事。正是這種靜守一隅,才讓他有更多的空間自創一體、自成一格。

又說他交遊甚廣,深孚衆望又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屦滿戶外”。即使是“販夫牧豎”向他求畫,他也從不拒絕。這般人物筆下的茶花,自然亦不會以張揚示人,而是靜水流深、虛懷若谷。茶花的“傾忠膽”,也可看作他對自己一生理想信念的堅守。

山茶的美麗不隻在花開,其花落也同樣精彩。與别的花朵瓣瓣凋零不同,山茶凋零時,總是連同花萼整朵下落,如人頭落地,故又得名“斷頭花”。這一别名,給人以壯士斷腕的壯烈之感,也有不眷念過往繁華的灑脫。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愛花花草草,包括那些落花枯葉。也許是因為,花開花落,也如同人的青春和暮年;人世的生滅故事,也早已蘊涵在大自然的榮枯裡……喜愛的,便是這一點靈犀相通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