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與外地人,如針尖對麥芒,争執起來沒完沒了。
其實,這個話題毫無意義,因為上海本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絕大部分人都是外地人,隻是祖輩移民上海的時間不同而已。
現在上海的中心區,原本隻是漁村,中心在松江,開埠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
舊上海
上海人主要由五大塊組成:浙江,江蘇,安徽,山東,廣東。從外地來上海,主要原因無非就是做事業(買辦)、經商、辦廠或謀生。
浙江、江蘇、安徽是因為距離近,屬于就近原則,做生意、打工、逃荒的都有;
苦力
山東,主要是解放上海時,華東野戰軍留下來的部隊。
解放軍進城
這部分人規模也不小,我的一個同事的父親就是這種。
廣東人則主要是到上海做生意留下的。
廣東人在舊上海生意做的很大,四大商場都是廣東人的産業,電影業也是廣東人的勢力範圍之一。
胡蝶、阮玲玉都是廣東人。
先施等四大百貨是廣東人的産業
經商開店自然會帶來不少同鄉,所以廣東人在上海也不少。
上海人的來源城市方面,主要來自蘇州、無錫、鹽城、揚州、甯波、湖州、嘉興等地。
上海外灘舊景
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外地人來上海主要從事什麼行業?上海開埠:
清朝後期上海開埠後,上海一躍成為全國性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江浙(主要是甯波)地區商人前來開拓事業版圖。
太平天國運動:
戰亂導緻大量蘇南人逃至上海躲避戰火,尤其是生意人。
甯波人和蘇南人産業各有不同:
甯波商人的産業集中在金融,如銀行、證券等,再就是房地産、鐘表(如亨得利)、制藥、電影等。
赫赫有名的甯波幫
蘇南商人重在實業,開工廠,如棉紡、肥皂、面粉等。最著名的實業家便是當時中國首富榮氏家族,而榮毅仁還是愛國的“紅色資本家”。
清朝鹽業改革:
清朝由于鹽業改革,加強工業革命的沖擊,緻使顯赫一時的揚州經濟一落千丈,一些行業的從業人員紛紛前往上海發展,比較著名的有“揚州三把刀”等,靠的是手藝吃飯。
“三把刀”,即修腳、理發和廚師。
傳承已久的揚州三把刀
此外如南通人主要燒老虎竈。
紹興人開酒莊、醬園、錢莊、煤店、柴行、錫箔行。
杭州人、湖州人做絲綢生意。
徽州人做茶業、開木行、典當行。
山東人做巡警、賣大餅、天橋賣武藝
黃河奪淮以後:
更大的移民潮來自黃河奪淮以後,蘇北經常發生水災,尤其鹽城最為嚴重,所以大批蘇北難民此時為了謀生前往上海謀生。
這批蘇北人以鹽城阜甯等地為主,主要從事黃包車夫,碼頭苦力,産業工人為主。
黃包車夫
另有一些小規模移民,比如: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不少“江北人“來到上海謀生。
老上海人與新上海人老上海人主要來自江浙,新上海人則以安徽人為主。
改革開放以後,不少安徽人來上海務工,使得如今在上海10個外地人中安徽人就有三個。
新上海人主要來自三個地方:安徽、江蘇和河南。
新上海人沒有明顯的職業區分,分布于各行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