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種植技術探讨
陸彩金
白及是一種蘭科植物,分布于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四川以下的長江流域。白及可分為水白及和紫花三叉白及,其中後者品質優于前者。在野生環境中,大部分白及生長在土壤濕潤且透氣性好的蔭涼邊坡上。白及的莖塊作為中藥使用,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常被用于生津止血,如肺、胃和腸道止血,也被用作工業原料。由于人類活動和環境的影響,野生白及資源急劇減少。種植藥物的農民通過将白及的莖切塊來進行繁殖,這種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母體,且繁殖過程慢、成本高,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白及屬于蘭科植物,其種子屬于不完整胚胎,沒有胚乳,子房萌芽後沒有營養可以維持生長,因而即使萌發出幼苗,仍然很難成活,所以白及的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繁殖,對環境因素要求極高,成活率很低。通過組織培養使種子萌發能夠快速繁殖,并适應大面積培養是目前的主要發展方式。
1 白及的主要用途
在我國,白及早已被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可内服和外用。白及的止血效果非常好,能快速凝固血液,可在外科手術代替血漿使用。在肝脾外科手術中,醫生将白及制成的膠膜塊用在手術刀口處,替代血鉗子,有很好的效果。現代研究表明,白及鱗莖含有大量水溶性多糖,化學成分為葡萄甘露聚糖,是白及膠的功能性成分。白及膠是一種良好的天然食品增稠劑,也是較安全的醫藥原料和優秀的醫用輔料,并且在生物醫學材料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白及膠可用于日化産品中,代替化學增稠劑,并具有保護皮膚、減少刺激和減緩衰老的功能。另外,白及花顔色漂亮,也是具有良好觀賞性的景觀植物。白及除藥用價值外,也是一種很好的黏合劑,可作為織物、高級香煙、字畫裝裱等的黏合劑。
2 白及對環境的要求
白及在我國西南地區廣泛分布,要求生長環境潮濕且溫暖。白及本身能夠耐陰抗寒,過度的太陽輻射對白及生長會造成嚴重影響。白及生長環境要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且生長的土壤中有相對豐富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野生白及大都生長在溪水、河流岸邊以及草叢中。白及适合生長的海拔在 100 ~ 1 600 m,适合生長的溫度在10 ~ 28 ℃,适合生長的土質為砂壤土。白及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有必要建設與改造種植基地。
3 白及高效栽培種植技術
3.1 種植區域選擇及整地
人工栽培的環境應水質良好、土壤未被污染且溫暖潮濕,還要靠近水源,生長環境具有較好的排水功能,在此環境中最适宜種植。白及不适合連季種植,通常與紅苕、玉米等農作物輪流種植。在前一年的 11—12 月收取上一茬農作物後,立即對土地進行深耕,反複翻曬,将土壤中部分幼蟲及蟲卵消滅,在白及播種前再進行多次翻耙土壤。
3.2 選種
白及多以嫩芽的假鱗莖和鱗莖作種,很少有以種子作種。應選擇無蟲蛀、無病害、無傷痕的嫩芽和鱗莖。
3.3 白及苗繁殖
白及種子較小,但由于缺乏胚乳而無法使用種子大規模種植,主要靠采挖野生白及,通過莖塊進行繁殖後進行小面積種植。目前,使用組織培養繁殖技術來生産大規模種植種苗,該方法的優點是出芽率高、栽培時間短、植株種苗旺盛、操作性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解決種苗最好的方法是人工栽培,為白及的大規模栽培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3.3.1 分苗
白及種子細小而緻密,播種後導緻種子發芽後種苗堆積。随着幼苗的生長,容器溶液的表面積不足,營養成分不夠,無法确定其數量,因此有必要更換培養基,以便其生長和發育。當幼苗長到 2 ~ 3 cm 後,方可進行二次分苗。二次分苗約 50 d 後,幼苗的根部開始生長類似于球形的莖。對于瓶裝幼苗,幼苗球形莖在培養瓶中的生長情況決定幼苗移出培養瓶後的成活率。
3.3.2 煉苗
在移栽之前,必須先進行煉苗,也就是把瓶裝幼苗打開瓶蓋後放到室外,讓幼苗與空氣充分接觸,适應自然環境,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照射陽光。煉苗選擇在18 ~ 25 ℃時為佳,時間通常為 4 ~ 7 d。
3.3.3 移植
在培養瓶中取出幼苗,并在幹淨的流水下清洗幼苗根部的培養基。如果仍然有 2 ~ 4 束長在一起的幼苗,切勿将其分開,隻需将培養基清洗幹淨,避免幼苗根部小球損傷,影響成活率。在苗床上要種植 4 ~ 5 株,且間距 7 cm,隻需将幼苗小球掩埋即可。
3.3.4 幼苗管理
幼苗栽培後,應澆注經殺蟲劑和殺菌劑(根據使用說明書控制用量)稀釋的水,以防止因斷根而導緻根部潰爛,并且在種苗葉片幹燥後,噴灑 MS 營養液,以确保營養有助于新根的生長和提高成活率。每 7 ~ 10 d 噴灑一次葉面肥,用蘭科植物葉面肥或中藥材專用肥取得良好效果。經過兩年的養護,才能将幼苗移植到田間(經試驗證實,養護不到兩年的幼苗成活率較低)。在養護的第二年,可以揭去大棚薄膜,但是必須放置防曬網以防曝曬,除自然下雨以外,應始終關注種苗濕度,應保持幹濕适度,養護方式與第一年相同。
4 田間管理
4.1 适時追肥
在種植白及以後,每年一般施肥 3 ~ 5 次。第一次是在幼苗種植後,每 667 m 2 施用腐熟的糞水加硫酸铵肥料 4 ~ 5 kg。第二次是在白及旺盛生長階段,每 667 m 2施用過磷酸鈣攪拌的腐熟堆肥 30 ~ 40 kg,耕地後混入土壤中。在這個過程中施入葉面肥加速白及生長,之後使用磷酸二氫鉀與尿素進行施肥管理,每 15 d 進行一次肥料噴灑,約 3 次。生長到 7 ~ 8 個月後,每 667 m 2 施用人類或動物排洩物拌土的雜肥 1 000 ~ 1 500 kg。白及在生長到9個月後,就基本停止生長,因此需要清除雜草,保證白及的生活環境。
4.2 灌溉和排水
白及是一種既喜歡潮濕又害怕洪澇的生物,必須在幹旱時盡快澆水,以保持其濕潤,在生長到7~9個月時,早晚各澆水一次,在每次雨水後應盡快清理溝渠,以免植株根部腐爛。
4.3 中耕除草
白及的田間管理非常嚴格,待幼苗栽培後進行噴灑除草劑。白及在生長到 5 ~ 6 個月時生長旺盛,雜草同時也茂密生長,務必進行雜草清理。對白及土壤要淺鋤,既要清除雜草又要保證不能傷到幼苗根部。
4.4 遮陰棚的搭建
根據白及的環境生長要求,必須保證生長環境中的濕度,因此在土壤進行處理之後,有必要搭建遮陰棚,根據培養面積的要求,載樁及木樁長度通常 2 m,直徑為11 cm,木樁之間用鐵絲固定,将最邊緣木樁用鐵絲栓緊,再把鐵絲的另一端纏在小木棍上,并将木棍敲到土壤之中固定。在栓緊鐵絲的木樁上覆蓋遮陰網,保證覆蓋率為 70%。
4.5 病蟲害防治
與白及有關的疾病主要是根莖腐爛性疾病或黑斑病,尤其在雨季,水量過多并且不能及時排出,容易造成根部腐爛。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增加排水溝的深度以方便急性排澇和防水工作。白及感染黑斑病後,葉片背部會出現一些淡黃棕色的斑點,最終顔色越來越深。這種病害的治療方法是合理控制土壤的基礎濕度并清潔已受損或損壞的植株。可以通過噴灑殺蟲劑和人工捕捉的方式避免地老虎等蟲病泛濫。
4.6 作物加工
白及種植 2 ~ 3 年後,在 9—10 月挖出枯萎的莖塊,清洗幹淨,加工處理。單獨取出塊莖,選擇帶有新稈的塊莖進行耕種,切除莖稈,放置到清水中浸泡 1 h,清洗幹淨後放入沸水中煮 5 ~ 10 min,接着烘幹處理,去皮和根須,除去雜質。通常每 667 m 2 可收産 800 ~ 1 000 kg鮮品,可加工 200 ~ 300 kg。
5 白及的市場潛力
随着研究越來越深入,白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市場對白及的需求急劇增加。近幾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過度開采野生白及,緻使白及自然野生資源迅速減少,因此我國将白及列為重點保護野生藥用植物。對于種植白及的農民來說,大範圍種植白及可以有效提升收入,應用人工高效的栽培技術,可以給不同産業和行業提供大量的基礎材料,同時又可以保持當地的生态平衡。
6 結語
随着人們對白及認識的不斷提高,白及在展示其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以促進白及種植行業的快速發展。白及種植者應掌握科學種植手段并加強種植管理,努力提高白及的質量及産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