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撿菜葉的散文

撿菜葉的散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3:04:33

撿菜葉的散文?拾柴禾先說拾吧,又叫摟柴禾,用耙子,一種用竹篾子烤彎成鈎做成的工具,這是我畫的簡筆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撿菜葉的散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撿菜葉的散文(原創散文拾柴禾)1

撿菜葉的散文

拾柴禾

先說拾吧,又叫摟柴禾,用耙子,一種用竹篾子烤彎成鈎做成的工具,這是我畫的簡筆畫。

農村燒火作飯取暖皆燒柴禾,煤炭在農家人眼裡奢侈品,不舍得花錢去買的,即使買也是要買碎煤,和成煤泥來燒的,可不敢大塊大塊的往爐膛裡扔的,農業家人會說那是敗家子的。因為是平原,木質的柴禾沒有。

一切能燒的在農家人眼裡皆是寶貝。

夏天收麥子脫粒後的麥稭,分給各家各戶,拉回家垛成垛,上面壓一層土,連夏天大雨都不用怕澆透,村子裡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後,鄉村的道路邊,一垛垛的麥稭,那是一道風景呢。

秋天收了棒子,棒子稭割回來打成捆,豎成垛,自然會風幹了,這是冬天燒火作飯的主要柴禾了,也是量最大的。

棉花采摘完了,棉花稭也撥回來,這棉花稭不喜歡收,紮人,刺刺楞楞的,但棉花稭好燒,說科學點就是發熱量大,多數要留到年前煮肉時才舍得燒它的。

即使有這麼多的農作物,可每家每戶的柴禾還是不夠燒,我們小孩的主要任務就是拾柴禾了。

滹沱河河邊的千裡堤上,一色的柳樹,這裡的大堤上,鄉村的道路旁,種的都是這一種樹,不知為什麼?隻有在村莊裡的各家院子裡才會有榆樹了,槐樹了等樹種,而田野中隻有柳樹。秋天了,樹葉黃了,河堤上,大路上,小道中,落滿了柳樹葉,厚厚的一層。

深秋的早晨,已經有寒意了,為了掃樹葉,天還黑咕隆咚的就爬起來了,推上小平闆車,扛起耙子,背起筐,急急忙忙地趕到大堤上,去晚了還沒地了呢。

樹葉上結了一層薄霜,手凍得冰涼,用嘴哈哈氣暖和點,就要抓緊幹起來了。

要先用耙子圈地占住,就如同跑馬圈地一樣,你有多大能力就圈多大的地,有哥哥姐姐的,要圈大點的,一個人呢,自然就圈小點了。

然後一片一片地用掃帚掃起樹葉,堆成堆,一筐筐地斂到小推車上。

漸漸,凍得麻木的手指靈活起來,棉襖裹着的軀體有了洋洋的暖意,額上甚至還沁出了細小的汗珠,冒着絲絲縷縷的熱氣。車子滿了,太陽也出來,該收工回家了,今天的收獲還行,大人不會批評我了。

其實樹葉不好燒,不願起火,漚煙厲害,冬天燒炕到是好材料。

小推車現在回家去也很少見了,就是趙本山在《葉落歸根》電影中拉的那種,一模一樣的。

棒子收完了,棒子稭也割完了,開始砍棒米稭子。為了讓牛犁地時省力,砍要深,争取把根一起帶出來,這也是力氣活。後來有了大型機械,改為用鐮刀割了,省力了。拖拉機開始耕地,将根子翻起來了,我們拿鐵耙子,将一個個帶着土坷垃的根子鈎出來,再将鐵耙子翻過來,将棒子根上的土打掉,裝到小車上,回家卸到房後曬起來,這根子上的土再怎麼也打不淨,根須子到是好燒,燒完總要留下一個土疙瘩,做一次飯要清理竈膛好幾次。

棉花稭子拔完了,葉也要耧回家去,地裡是掃得幹幹淨淨的,農家人真是會過的。

棒子搓完的棒子芯也是好柴禾的。搓棒子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往往是大人用簸萁端來棒子,一家子團團圍坐着搓。一個人用一把改錐在棒子上劃出一道道的空,其它的人拿起兩穗棒子互相搓。這也是我痛恨的活計之一,搓得兩手要冒血了,還得在大人一叠聲的催促中狠命地搓,而且多數是晚上搓,直搓得你是哈欠連天直犯困。後來改成在屋裡攤鋪開一地的棒子,輪一個棍子砸了,比起搓來要快些了。棒子芯面耐燒,往往是冬天要點煤爐子引火用的,或是年關時煮肉才舍得燒。棒子芯熬火,若是還沒有幹透,前半截燒着時,後面還會不停地冒氣泡。棒子芯裡往往躲着肥胖的蟲子,拼命往外爬,又無一例外地被我們攆回到火裡去。蟲子的身體燒爆時,發出微弱的悶響。

這些棒子稭、麥稭了等軟柴是熬不住火,飛快地就燃盡了。所以,燒軟柴需要不斷地添柴禾,因而産生大量的濃煙。炊煙,是童年鄉村的标簽,也常常成為我回憶的線索,冬天的竈房總是煙氣騰騰,給我的童年平添了許多溫暖,但也不知嗆出了我多少淚水。

很少有人燒得起硬柴,軟柴是大家主要使用的燃料,它的細碎、不熬火和伴以産生的緩慢蠕動的濃煙,是平民生活的象征:瑣屑、艱難、頑強,更有些力不從心。

禁止百家号盜用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