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幾年前就在收藏圈、拍賣圈中聽聞過“閱江樓”江氏兄弟的江湖傳奇;在2021年年初的廣州敬和“敬閱——閱江樓舊藏”無底價瓷器專場上亦見識過其讓人驚豔無比的收藏實力,卻一直未得機會晤面。
年終歲末,終于有機會成為衆多慕名前往者之一,見到了這位叱咤拍場的“80後”年輕老将、“閱江樓”主人江耀輝先生(小江)。
江耀輝,閱江樓主人,資深瓷器藏家、古陶瓷鑒賞家
廣州明清瓷器大行“閱江樓”坐落于廣州沙面的一片古建築群中。走進閱江樓,古器雅物羅布其間,一股古樸雅緻、優雅甯靜的氣息迎面而來。
“閱江樓藝術館 · 茶肆”一隅
01
閱江樓的“小江”傳奇
自1999年跟随親戚來到廣州擺攤以來,從荔灣古玩城開設的第一家古玩店“珍粹閣”,到如今業内赫赫有名的閱江樓——江氏兄弟20多年來在收藏圈打拼的精彩故事,可能七天七夜都說不完。
但對江耀輝而言,真正影響他人生抉擇的是其命裡“領路人”“師父”,也是他後來的合作夥伴,香港知名的古董經紀人餘濟森先生(曾身任劉銮雄、莊紹綏等多位收藏大家的藝術顧問)。餘先生曾帶他出入拍賣行數十次,“因為師父很忙,不會每件器物都看,但拍賣時又很愛提問。萬一回答不上來,會很尴尬”。這種即興的現場考學,“逼”着江耀輝必須對每一件器物了如指掌,眼力就是在這樣的“高壓”下練出來的。
清 乾隆寶石藍釉天球瓶 高57cm
“東西看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收藏脈絡,慢慢地,在看到一件藏品時,很容易在大腦裡形成關于它的認知。工藝、釉色、畫工……有時候隻是看一眼照片,就能大概看個‘八九不離十’。”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拿到圖錄到拍賣預展,江耀輝無時無刻不在做功課,從查詢相關的館藏、出版,到了解之前的上拍情況……入門即高配,日複一日的“功夫鍛煉”培養出他對好器物極高的敏感度和審美情趣。
這段經曆也讓江耀輝從古玩城走出來,真正進入收藏領域。“80後”敢闖敢拼的天性也逐漸顯露——他開始頻繁地去世界各地看拍賣會和收古瓷器。憑靠天生對瓷器的敏銳觸覺及多年實戰經驗,江耀輝逐漸在古董收藏圈聲名鵲起,并常與蘇富比、佳士得、邦漢斯、保利、嘉德等諸多拍行合作,藏品也多次成為拍賣封面拍品。
清 雍正琺琅彩九秋碗 口徑13cm
02
十年如一日打造研究體系
閱江樓二樓右拐盡頭是江耀輝的私人書房,一摞摞如磚頭般厚重的書籍,從天花闆直連地面,堆滿了一整排大書架子,裡面各大博物館、拍賣行圖錄等書稿卷冊精良盈沛、羨煞同好。其中一套《東洋陶瓷大觀》,系目前最完備的以國外重要博物館所藏東方陶瓷為内容的文獻巨著,這是江耀輝當年花費近30萬元購入的。
“當年我的很多同行們在古玩城賺大錢的時候,都買車買樓,我的錢全買書了。”江耀輝與兒子的一次對話讓身邊朋友記憶尤深。在那個幾百萬元能買幾套房的年代,願意花幾百萬元買書的人,在行業内也是鳳毛麟角。10多年下來,江耀輝幾乎把書中的每件瓷器都爛熟于心。
清 雍正青花海水花卉紋抱月瓶 高30cm
“凡屬閱江樓出品,必是臻品”,早已成為業内共識。而閱江樓最為行業津津樂道的便是“撿漏”故事:一隻青花五孔瓶,2016年在丹麥約700萬元人民币購入,2018年在北京大羿拍賣以2000多萬元出手;一隻乾隆的官窯貫耳瓶,200萬元從日本背回來,2013年在香港拍出将近700萬元……
不少人将他的成功歸于運氣與時勢,其間更遭遇一些同行“打槍”。面對質疑,江耀輝從不廢話,廣征博引,以 20多年的閱覽數據,告訴人們每件器物的來源和記載。至于撿漏或“吃藥”,自有分說。
清 雍正粉青釉破蛹化蝶紋葉形筆添 長11cm 寬7cm
石灣窯潘天壽畫鷹石紋盤 62.5x44cm
在官窯行家裡,江耀輝一直是個“異類”,買東西并不總按常理出牌,是一個感性與理性的矛盾體。不少同行會按照當下流行的标準下手,比如利潤空間很穩定的官窯,但江耀輝最愛買也最敢買那些“沒見過”的東西,購買的第一标準竟是講感覺。
僅憑直覺就能在千萬物件中挑出極品,背後是無數次的資料翻閱,與幾乎日日持續到深夜的交流讨論。“看對了眼,拍照上手,回來第一時間沖到書房做背調研究——把這件東西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搞清楚,一待就是好幾天。”這就是江耀輝的日常。如果不是十年如一日養成的知識系統和20多年來無數次的過手實戰,如何能在短時間内迅速判斷一件器物的真假和級别?
閱江樓的員工跟我們說 :“江總清楚地知道每一本書的位置,随時可以告訴你哪件器物在哪本書的哪一頁。”
唯有日日之功,才能造就審美直覺這四個字。
宋 磁州窯褐彩花卉紋梅瓶 高47cm
03
真正的收藏經得起市場考驗
在收藏這個圈子,不少人端着藏家的範兒,認為“收藏不是買賣,不是生意;一旦賣東西,藏家就成了行家”。
但在整個采訪中,江耀輝毫不避諱地談及藏品買賣。在他看來,真正的收藏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
“齊白石在畫畫的時候已經明碼标價了,你能否定他是藝術家嗎?你說這個藏品如何稀缺,那隻是個人認可,把它推向市場試試,市場會給你最真實的反饋。再比如,你今年花10萬元買入一件器物,10年之後拍賣公司是否願意接手?是原價還是加 10倍價格、或是打5折?一場拍賣,每件拍品都是征集回來的,哪件東西上封面絕對不是某個人說了算。一定是因為拍賣公司做好了上百件拍品的調研後,這件器物才因其在學術、藝術等多方面具有代表性被挑出來。這就是市場的選擇。”
13 世紀傳世哥窯葫蘆瓶 高13cm
會賣也是藏家的功課之一,打通收藏的源頭活水,一邊賺取收益才能一邊玩下去。“如果死守着長年積累下的藏品,從不轉手,那20年前與20年後,閱江樓玩的還是同一批東西。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買了半輩子,手裡依然全是普品,藝術品位也沒有精進,今天人們也不可能知道閱江樓的存在。”
近20多年來,江耀輝一直在鍛煉自己挖掘冷門項的潛力。确實,在收藏界,“撿漏”和“淘寶”永遠充滿吸引力,但對于眼光獨到、熟悉市場的藏家來說,“撿漏”不是期待一夜暴富,而是吸納那些還沒有被市場充分肯定的珍品,重新梳理和挖掘它的價值。如此既能創造收益,也能檢驗自己的市場嗅覺,還能不斷提升鍛煉鑒賞力。
宋 芒曜星斑建盞 口徑11.3cm 高6.3cm
一直身在市場一線的他如何看待目前瓷器市場的變化?
“第一,市場越來越專業了,價格體系也已經很清晰透明 ;第二,随着拍賣公司的大量數據、相關資料書籍和博物館的開放,拍場撿漏的機會微乎其微,以前那種低價買入,随後立刻高價出手的幾率很少了。現在入手時更多需要看未來5年、10年的變化。”
江耀輝在各大拍場不停做着很“俗”的買賣,同時又關起門來做着很雅的研究。一件東西到手,他能一直看 5、6個小時,真正與器物融為一體。這種反差或許就是他的魅力,很真實。
清 雍正仿嘉靖鲭鲢鯉鳜漁藻紋杯 口徑9cm 高5cm
閱江樓在2019年進行重新升級打造,更名“閱江樓藝術館 · 茶肆”。正如大家所見,今天的閱江樓既是古玩店,也是私人博物館,還是一間茶肆。空間陳列大多都是閱江樓收藏的古董老件,佛像、瓷器、字畫、石木雕刻種種古玩器物各顯氣象。這是江耀輝邁出藝術共享願景的關鍵一步。
“沒有人能擁有所有美物,閱江樓的初衷是希望以茶為媒介,與喜歡古陶瓷的朋友交流,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接觸古瓷。比如器物的鑒賞交流、古玩知識的分享、空間美學的共享……器物應該融入空間和真實生活,與人産生真正的互動,而不是被束之高閣。”
“閱江樓藝術館 · 茶肆”一隅
縷縷茶煙升騰,想起在采訪前,我們本以為閱江樓是個高冷的私人收藏館。一番接觸後發現,你可以在文物建築裡吃茶的同時,品味感受古董瓷器裡的藝術美學與厚度,還可以相邀對坐,與主人閑話古今。終于明白,為何這個與衆不同的瓷器藝術館,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各路追求藝術、典藏和茶飲的有緣者前往。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