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釣友問筆者:雜魚鬧窩該怎麼樣去釣,這為什麼同樣的魚情,别人上來的都是那種大闆鲫,我呢就是鳑鲏、白條還有那種很小的麻将鲫。雜魚鬧窩是野釣很常見的一種魚情,由于台釣本身釣法的限制,所以能否正确處理對最終漁獲的影響是很大的。不過幸運的是這些麻煩并不會困擾到我們這些後來者,早在台釣流行的初期,大師們就提出了一整套處理的流程。
改變調釣方式
首先第一步就是從這個調漂方式入手,舍棄多餘的靈敏度。我們正常調釣的時候鉛墜是懸墜的狀态,線組也有一個繃緊的趨勢,這樣的話整個釣組靈敏度比較高,這也是台釣的優勢。不過我們遇到這種雜魚鬧窩的魚情,由于線組靈敏度太高,它就會出現這種不規則的上蹿下跳,你根本就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正常的調釣方式給放棄掉,直接采用這個加鉛,跑鉛的釣法。
具體的一個操作步驟可以是這樣的,就比如說我這個釣組正常調釣的時候使用的鉛皮是這麼長,那遇到雜魚鬧窩的時候,我就要再加上一半以上的這個鉛皮,讓這個鉛皮的整體重量達到這個浮标吃鉛的1.5倍到兩倍左右,然後抛到水裡去,讓浮漂露出水面幾目。
操作完成之後,整個釣組的狀态就是雙子線全躺,鉛皮斜立在塘底,那麼穩定性就會大增,可以過濾絕大部分的雜魚信号。當然,我們在調釣方式改變之後,你這個子線的長度也要相對應的縮短,我們的子線可以采用單邊十公分的長度。越短的子線在跑鉛釣法中具備越高的靈敏度,所以這一步還是比較關鍵。
換鈎:區分雜魚和大魚
改變完調漂方式之後接着我們進行第二步:換鈎。大家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雜魚跟大魚,它們生活習性上的一些本質差别。首先雜魚活動都是成群結隊;而大魚呢特立獨行都是單獨活動。而且雙方在覓食、遊動的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小魚搶食起來特别的兇,遊動速度快;大魚吃東西則慢條斯理。在這種情況下一塊餌料你放在水中,雜魚跟這個大鲫魚去搶食,這個大鲫魚是絕對搶不過人家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釣友說在雜魚鬧窩的情況下,你釣起來的永遠都是雜魚,因為這個大魚根本搶不到。
改變這種情況也不難,那就是把魚鈎換大。平時我們去野釣鲫魚的時候通常用的會是四号以下的袖鈎,就是用三号左右,那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把這個鈎子的大小換成四号袖,或是極端一點的魚情換成五号袖鈎。鈎子你換大了之後,這些小鲫魚它會去啄但它吃不下去;而這些大鲫魚呢它不會吃得這麼流暢,但是四五号的袖鈎還是勉強吃得下去。這樣小鲫魚吃不下去它就會自動散開,大鲫魚就有機會過來吃,那麼你就可以把它釣上來。
當然,我們換完鈎子在釣餌方面也需要一些相應的配合,就比如說我們可以把餌料适當打粘,讓雜魚不容易把它消耗完。如果你是用蚯蚓作釣的話,蚯蚓挂鈎的時候不要留尾巴,直接挂那麼一點點在鈎柄上,讓雜魚有機會去吃,但它沒有機會把蚯蚓扯下來,這樣就可以提高大魚去吃的一個概率。
總而言之一句話,鈎子跟釣餌的配合要讓雜魚沒有辦法輕易地把釣餌消耗以及吃下去,這樣大鲫魚就有機會,你也就有機會,這是小中取大最最關鍵的一步。
抓口第三步,掌握正确的抓口時機。簡單來說就是雜魚在鬧的時候我不動,等到有大鲫過來吃的時候我再起竿。剛才我們已經是用了跑鉛釣法加上換鈎,整個釣組的穩定性雖說會有一定的提升,但由于這個雜魚鬧窩的影響,整個浮漂的動作還是會以這個跳動為主。當這個浮漂出現一些上蹿下跳或是急促的黑漂、頓口的時候,大家不用去管它,就算你管它也是空竿。這是因為底下的這些小雜魚它吃不下這些鈎餌它隻能扯動,所以就會産生這種急促的漂相。
大家需要注意的漂相其實就一種,浮漂上頂就是我們揚竿刺魚的最佳時機。因為鲫魚吃餌它有一個習慣,它把餌料吃進嘴裡去的時候它會有一個擺平身子咀嚼的動作。浮漂上頂意味着有魚把這個鈎餌吃到嘴裡去,然後它擺平身子順帶着鉛皮離底,鉛皮一離底浮漂自然而然就會産生一個上頂的動作。雜魚體型小,四、五号的袖鈎它肯定是吞不下去的,能吞4-5号袖鈎的這個魚那肯定是那種大鲫魚,所以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你就實現了在雜魚堆中釣大鲫魚的一個目标。
上述這些操作步驟其要點有兩個,第一個使用跑鉛減少雜亂信号,第二個用大鈎區分雜魚和大魚。這裡筆者告訴大家,其實這些并不是台釣的原創,而是從傳統釣借鑒過來的,七星漂配合朝天鈎正是這種釣法的本源。從台釣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不少釣魚大師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釣法在野外環境的種種弊端,以至于很多釣法的靈感歸根結底都來自于傳統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