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提問,具體内容如下:
之前在3歲多的時候逼孩子背過古詩,後來意識到不妥停止了。
4歲開始想培養孩子習慣,開始練描紅,孩子不認真寫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狠狠批評打屁股過轟出去吓唬好幾次。後來意識到不妥,也停止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對她的性格造成影響,我很怕她自卑,在幼兒園她不太愛回答問題,不太愛表現自己。但私下好多話。她屬于觀察型比較敏感的性格,在早教班就是觀察型。
我真的很迷茫。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目前很亂。所以不該批評嗎?如何适度?
關于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描述中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家長狠狠打過、吓唬過孩子,擔心孩子會因此自卑,而在早教班中,孩子内向不喜說話,因此覺得迷茫,應不應該批評孩子,那個批評的度在哪裡。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因為裡面涉及到好幾個問題:
1、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2、孩子怎麼樣的變化,算是成長?
3、家長在如何影響着孩子?
4、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根本無法幫助孩子成長,因為你沒有目标,所有的教育手段就像抓瞎。
一、教育的目的
在當今生活中,形成的教育共識是學習知識文化,培養健康的體魄,養成完善的人格。
毫無疑問,人們更多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與身體健康的必要性。人格方面的重要性雖重要,卻很迷惑。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認為對兒童而言,成人的環境不是一種适宜的環境,而是一群障礙物,而教育的目的,是了解這個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并把他們從混亂的無意識中解放出來,當兒童日趨成熟時,給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
讓孩子在混亂中産生秩序感,并形成穩定的内在,逐漸适應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
穩定的内在,是對人格籠統的描述。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格是對生物體内在氣質的最高實現,是面對生活時的高度勇氣,是對自身所有組成部分的全然肯定,以及對普遍生存條件的最成功适應,同時伴随着最大限度的自我決定的自由。
人格發展的第一個果實便是意識,以及不可避免地與其他未分别的無意識大衆的隔離,這意味着孤獨,而且得不到任何安慰,而人格的發展,需要學會忠于自身存在的律法。
一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人在與生俱來的潛質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建立起各自獨特的人格。
總而言之,人格的成長意味着:
1、認知到内在的特質,外向還是内向,沉思還是敏行,喜靜還是喜動,支配性強還是弱,情緒穩定還靈活,擅長按規則做事還是想象力豐富等等。
2、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無論是面對自身的缺點,還是生活中的困難,都敢于挑戰,而對挫折有抗逆力。
3、對普遍生存條件的成功适應,外界環境永遠都在變化,永遠都有令人不滿意的存在,适應這些變化,并從中實現自我決定的自由。
鍛煉身體、學習文化知識,都是實現人格成長的工具。而教育的目的,應該為此服務。
一般而言,人們把教育分為三種,一是榜樣教育,榜樣呈現了心理的一緻性,榜樣的決定因素引發被教育者自動感染;二是集體教育,即根據規律、原理和方法所進行的教育,使這些規律、原則和方法能夠成為有效的工具;三是個體教育,所有的規律、原則和系統都必須服從于一個目标,即發展學生的獨特性,這個目标正好與集體教育相反,後者尋求達到平等、整齊劃一。
教育的目的明确了,才容易判斷家長的做法,是促進了孩子的成長,還是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因結合而形成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重要的,有學者把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分為四個維度,分别是自我價值感、溝通方式、規則感和家庭與社會的聯系。
1、自我價值感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經常貶低孩子,孩子會感到一無是處,從懷疑自己是個笨蛋,變成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笨蛋,自卑可能就被父母刻在孩子的骨子裡了。
教育的關鍵在于,指出孩子的不當行為,并協助其改正,而非否定孩子本身。即使打孩子,也要讓其知道該打,而不是讓其覺得是在貶低其做人的自尊。
2、溝通方式
溝通方式本就是很多家長欠缺的,例如交流時驢唇不對馬嘴,你在說菜不好說,他在說買的衣服不好看,你在說花錢的事,他在談情懷與理想;再例如交流不自由話題不開放,家裡很多話題不能談,逼着家人隻能說“好”話,強迫交流必須遵從某種價值取向。
教育的關鍵在于,保持家裡能自由溝通,溝通一緻且自由。
3、規則感
規則感意味着秩序感,孩子在家裡很清晰地知道哪些行為可以有,哪些不能有。如果孩子犯錯了,要有改正的機會,而不是立即把他批得一無是處。
4、家庭與社會的聯系
這個部分最為大家所忽視,但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東西。有問題的家庭,當遇到事情時,常常以畏懼和譴責的方式來看待社會。家長在遇到挫折時的歸因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當家長将問題或失敗都歸因于社會時,這種歸因方式也會傳承下去。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當遇到問題時也會自然地歸咎于社會,對社會抱着敵對怨恨的情緒,自然很難适應社會。而良好的家庭,則與社會有很多開放的聯系,同時也有比較健康的歸因模式,遇到問題時,會合理歸因,而非一味地指責社會。
參考這四個維度,家長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起着什麼作用。
對文中開頭的案例,家長可以改進的做法:
1、孩子背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可以試着與孩子一起背,把背書當成遊戲去玩,提高孩子對背書的認同感并感到樂趣。
2、打屁股隻要不打出身體問題,是無傷大雅的,但是要讓孩子清晰地知道她是因為什麼受罰,并保證孩子能理解你講的道理。
3、吓唬孩子最好少用,這種做法會喚起孩子的恐懼,使孩子不安,影響其安全感的形成,另外,驚吓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4、“觀察型”,關于孩子的性格,性格無所謂對錯,如果孩子内向,沒有必要非逼着她變得外向,要試着去發現她更多的人格特質,并使孩子意識到其性格特點,幫助孩子接納其的性格特點。
總體的教育重點,以孩子的人格發展為主,協助其學習各種技能也應該是為此而服務的。
三、教育的警句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受教育者所處的環境複雜多變,很難找出一條清晰的路徑,簡單粗暴地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以下羅列一些可以促進教育者反思的句子供大家參考。
1、好榜樣永遠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2、好的教育意味着不斷把孩子引入更大的世界,擴展原有的教育範圍。
3、學校是孩子必須面對的更大世界的第一沖波沖擊,學校應該幫助孩子逐步從家庭環境中解放出來。
4、學校的唯一目标是将學生培養成真正的男人和女人,首先是人,兼顧動物性與理性。
5、教育不應該退縮為一整套可以習得的腦力裝備。
6、成年人是可教育,小孩也是,而且什麼時候都不晚。
7、教師絕不能隻是被動地支持文化,他必須通過自我教育主動地推動這個文化。
8、教師的文化水平絕不應該停滞不前,否則他就會把自身遭到忽視的問題投射到孩子身上,并去糾正孩子。
9、教育者不可缺少的基礎是對自我的認知,我們的自我認知一部分來自對自身行為的批判性檢視和評價。
10、每個孩子都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必需品,是父母的心靈滋養。那些不能适應的孩子會發展出一種極端的自我,其無意識目的在于獲得親生父母沒能給他們的東西。
11、如果母親有神經症,那麼最小的孩子往往最容易成為受害者。
12、很長一段時間裡,兒童的心智都仍是父母心智氛圍的一部分。
13、不斷擴大的意識疆域标記着人類心智的發展,向前邁進的每一步、每一次成就都是極痛苦和極耗費精力的。
14、在無意識的遮蔽下,父母向孩子傳輸了成年人的情感,而孩子也在無意識中扮演了被安排給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按照父母想要的去行動、感受和生活,而非自己想要的。
15、對自己誠實,并向靈魂最黑暗的角落投射出一縷光。
16、父母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安全地與自己分離。
17、隻有當一個人不知道如何運用外部适應來造福内在生活并使内在生活處于發展中時才會生病。
18、人們天真地認為,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兒童期發展一定出了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從下一代身上抹除。
參考資料:
[1]榮格. 人格的發展[M].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11.
[2]瑪利來·蒙台梭利著, 單中惠.譯 《童年的秘密》[J]. 标準生活, 2016(6):1.
[3]河合隼雄著, 趙仲明譯. 《童話心理學》[J].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4]楊文娟. 試論原生家庭在塑造兒童性格中的作用[J]. 學周刊, 2017(28):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